|
 | 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周绍东] | 2025/11/21 |
| 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在"十五五"时期,如何将安全置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文章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在前进道路... |
|
 | 加快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赵忠秀] | 2025/11/21 |
|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这既是应对挑战的主动选择,也是引领全球合作的战略谋划。文章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聚焦制度型开放,与国际高标准规则... |
|
 |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马建堂] | 2025/11/20 |
|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具体而言,要在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方面,着力抓好种子和耕地、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提升种粮积极性;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竞争力方面,... |
|
 | 保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力度不减 [吉富星] | 2025/11/20 |
| 中国财政政策正面临一个关键时期,虽然当前财政收支形势好转,各项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制造业、新兴产业以及民生领域投入显著。然而,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放缓,未来支出强度面临不确... |
|
 | 把握升级趋势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谭永生] | 2025/11/19 |
| 文章深入探讨了服务消费在推动民生改善和消费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趋势,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已成为必然。服务消费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具有持续升... |
|
 | 优布局明规范做强算力产业 [刘虎沉] | 2025/11/19 |
| 文章深刻阐释了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其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算力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尽管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增长... |
|
 | 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李春根] | 2025/11/18 |
| 文章聚焦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强调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科学调控的辩证统一关系。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顾了中国政府... |
|
 | 深刻把握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的重大意义 [魏浩] | 2025/11/18 |
| 中国式现代化高度重视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并将扩大进口视为核心策略。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举办进博会等举措,显著提升... |
|
 | 如何破解平台主体责任边界失衡困局 [张明羽] | 2025/11/17 |
| 社交电商平台如小红书等近期因内容管理失范被约谈处罚,暴露出平台内容治理的普遍性问题,并引出平台主体责任的理论根基在于其在数字生态中的结构性地位和治理功能优势。随后,文章剖析了当前平台治理面临的&... |
|
 |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刘金山] | 2025/11/17 |
| 本文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
|
 |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陈宗胜] | 2025/11/14 |
|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文章肯定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突破4亿人的现状,并提出了面向"十五五"时期将中等收入群体... |
|
 | 培育险资成耐心资本主力军 [锁凌燕] | 2025/11/14 |
| 文章论述了在国家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核心地位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在支持科技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保险资金具备"长钱"属性、风险偏好契... |
|
 | 锚定能源强国目标聚力发力 [胡森林] | 2025/11/13 |
| 这篇文章论述了建设能源强国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性,强调了能源革命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应对全球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文章指出,中... |
|
 | 以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李云卿] | 2025/11/13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林草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文章深入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
 | 开辟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 [张冠梓] | 2025/11/12 |
|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意义及其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对比。文章指出,西方现代化道路伴随着历史上的掠夺、对人性的异化、日益下降的治理效能、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持续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 |
|
 | 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 [庄明浩] | 2025/11/12 |
| 在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和农业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产量稳定和丰收目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节水抗旱小麦品种与滴灌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单产和资源利用效率。然... |
|
 | 深化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赵昌文] | 2025/11/11 |
| 本文深入探讨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如何指导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章首先从原理性贡献的角度,梳理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七点规律性认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高质... |
|
 |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重大价值 [王一新] | 2025/11/11 |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创新成果,标志着理论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新质生产力在内涵上,通过赋予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 |
|
 | 多层次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陈镇喜] | 2025/11/4 |
|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有所提升,外资持股限制大幅放宽。然而,与世界成熟市场相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有差距,外资在中国市场的... |
|
 | 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重点 [李正军] | 2025/11/4 |
| 当前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必须将发展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遵循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以应对全球产业链重塑及自身发展模式的挑战。文章指出,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关键,需深刻... |
|
 | 发挥财政作用服务和支撑中长期规划 [吕炜] | 2025/10/24 |
| 以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方式,其中财政扮演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角色。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之际,科学规划与实施需充... |
|
 | 构建民主观自主知识体系 [王炳权] | 2025/10/24 |
| 中国式现代化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打破了西方对"民主"概念的垄断解释,其民主观源于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回归中国实践,... |
|
 | 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方式 [郭万超] | 2025/10/23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五年规划,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战略定力和接续性。这种规划方式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领导,将党的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同时,五年规划也是&q... |
|
 | 数据特性与产权界定 [刘守英] | 2025/10/23 |
| 将工业经济形态下的产权理论直接应用于数据领域可能存在局限,因为数据具有流通和使用带来的复杂外部性(正负效应并存)、非竞争性和零成本/低成本复制等独特属性。传统产权经济学基于稀缺性、外部性和交易成... |
|
 | 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赵忠] | 2025/10/22 |
| 技能供需不匹配体现在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而传统行业从业者技能更新滞后,导致"高端岗位无人填补"、"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并存。区域供需不匹配则表... |
|
 |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张成虎,高睿凯] | 2025/10/22 |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科技产业变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指出,中国科技金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政治性和人民性统一,以满足国家战略... |
|
 | 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李非,黄婧] | 2025/10/21 |
| 发展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两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从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分析,强调了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总结大国兴衰经验以及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 |
|
 | 构建多元共治的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刘喜要] | 2025/10/21 |
|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壮大,传统劳动保障制度面临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我国启动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与传统工伤保险不同,新制度不以劳动关系为前提,而... |
|
 | 职业学校服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路径探析 [李文博] | 2025/10/20 |
|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阵地,在"产改"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尽管各地已进行有益探索,如构建职教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等,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学历与培... |
|
 |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的劳动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周百顺] | 2025/10/20 |
| 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智化转型深刻改变着生产组织和劳动方式,在提升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算法不透明、数据权属等新的治理挑战。文章指出,劳动安全的内涵已从传统的技术和数据领域扩展到就业结构、劳动权益... |
|
 | 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和幸福感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曹立军] | 2025/10/17 |
| 本文章围绕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强调"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内涵,探讨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方面举措。文章指出,城市作... |
|
 | 打通国际物流全球治理堵点 [陶宏展] | 2025/10/17 |
| 国际物流作为跨国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支撑体系,凭借集装箱标准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全球化布局不断加快,跨境电商推动网络扩展,技术革新提升效率... |
|
 | 更好发挥财政促消费的作用 [马海涛,姚东旻] | 2025/10/16 |
| 面对当前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消费信心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要强化财政支出导向,夯实居民消费基础,通过加大转移性支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强化就业支持与收入导向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同时,要完... |
|
 | 统筹做好提振消费大文章 [季正聚,刘敏茹,刘承礼,王潇锐] | 2025/10/16 |
| "十四五"期间,中国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刺激消费,消费市场发展显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文章详细阐述了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居民、政府和生产... |
|
 | 新质生产力下劳动价值论向创新价值论的拓展性研究 [洪银兴] | 2025/10/15 |
| 习近平总书记首创的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现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守正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大突破。新质生产力下劳动价值论向创新价值论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劳动过程拓展为创新过程,... |
|
 |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召鹏] | 2025/10/15 |
| 近年来,我国在5G、智慧城市、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然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技术自主性不足、系统协同性差、能源消耗剧增以及制度保障滞后等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要坚... |
|
 | 统筹供需的实践成效与理论创新 [陈彦斌] | 2025/10/14 |
| 本文深入探讨了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这一在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中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的规律性认识。西方理论因其根植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供给侧变化适应性不足,在应对当前复杂冲击和数字经济挑战时显露疲态... |
|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黄涛,郑润祺] | 2025/10/14 |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建设有助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并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文章回顾了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积极成效,... |
|
 | 顺势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陶希东] | 2025/10/13 |
| 《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服务消费正步入加速升级的新阶段。文章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服务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居民... |
|
 |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持久金融动能 [任诗婷,曾燕] | 2025/10/13 |
| 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金融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崛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提出了增加长期资本供给、创新综合型金融服务等新需求。为响... |
|
 | 新质生产力如何撬动区域协调发展 [刘建宁] | 2025/10/11 |
| 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以数字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文章强调了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指出当前区... |
|
 | 风险防范化解的经济学思考 [刘尚希] | 2025/10/11 |
|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风险这一重要课题。作者强调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底线思维和居安思危的要求,并指出应对风险需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 |
|
 | 强化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王立勇] | 2025/10/10 |
|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同比增长,但服务贸易仍存在逆差。当前,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被视为稳外贸、扩内需的关键。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
|
 | 放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乘数效应 [闫相斌] | 2025/10/10 |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而产业创新则牵引和检验科技成果,两者融合能产生乘数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倍数放大。报告强调,激发这种乘数效应是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以及实现产业... |
|
 |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产业创新 [李先军] | 2025/10/9 |
| 产业创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它要求技术融合、新产品开发以及组织模式创新。数字经济,依托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正成为驱动产业创新的强大新引擎。数字技术不仅催生了如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等新产... |
|
 | 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汪旭晖] | 2025/10/9 |
| 随着我国数据生产总量持续扩大和开发利用活跃度的提升,数据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文章强调,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关键在于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充分释放数据... |
|
 | 把握生物医药产业的多重属性 [胡颖廉] | 2025/9/30 |
|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能够支撑人口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健康的基石,并呼吁要实现"中国人的药盒要装自己的药品,中国人的针筒里更要装自己的疫苗",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 |
|
 | 以全链条创新赋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骆大进] | 2025/9/30 |
|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产创新药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融合前沿技术的创新医疗器械。为应对国际竞争... |
|
 | 加快推进数据标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陈誉瑶] | 2025/9/29 |
| 我国数据标注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面临"低端过剩,高端稀缺"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并在人才分布、培养体系、供需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为... |
|
 | 人工智能时代呼唤网络安全新范式 [韩红桂] | 2025/9/29 |
| AI驱动的攻击呈现智能化、高效化和范围急剧拓展的新特征,对传统静态、被动的防御机制造成了严峻挑战,如规则失效、响应迟缓、协同缺失和算法盲区。为应对这一新态势,文章提出了构建面向AI时代的新型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