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拜登政府在中东地区的对华战略竞争评析 [张帆] | 2025/4/16 |
在中美双边关系总体平稳发展的情况下,美国战略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将中国视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在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界定为主要竞争对手后,拜登政府公开将对华战略竞争扩展至中东地区,此举... |
|
 | 中国式现代化的外交逻辑 [赵可金] | 2025/4/16 |
随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国方略。基于生态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框架,中国式现代化的外交逻辑取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属性和世界百年未有... |
|
 | 美国共产党的角色变迁:基于历史与当代线索的转型逻辑 [郑执浩,马振昊] | 2025/4/16 |
美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表现独特,在美国国内的左翼历史-政治脉络中也别具一格。文章从美共的角色变迁视角展开研究,解释其从革命型政党到选举型政党,再到使命依附型政党的变化逻辑。从历史线索来看... |
|
 | “发展中国家”概念何以引发争议? [张桐] | 2025/4/16 |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近年来却成为国际话语场域中的争议性概念。考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发展中国家”概念的历史,对于厘清相关争议的缘起和进一步理解国际话语竞争具有重要价值... |
|
 | 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路径设计与目标定位 [朱锋,杨正一] | 2025/4/16 |
中国崛起进程中与世界的关系日益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现今已进入“中国走向世界3.0"的新时代,中国崛起的基础条件、国家间关系的内涵和性质以及发展的目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也要深刻... |
|
 | 美国对华“战略阻断”行为及其困境 [李义虎] | 2025/4/16 |
顶层大国实力占比面临“关键门槛”时,霸权国为维护霸权地位有可能对崛起国施加“战略阻断”行为,动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种手段对其崛起进程予以阻断。崛起国对霸权国GDP占比存在60%到80%两个&q... |
|
 | 论美国托洛茨基主义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趋势 [刘珊珊,黄其洪] | 2025/4/16 |
美国托派是美国社会主义流派中的激进左派之一。美国托洛茨基主义思潮具有三大特征:理论上,过分拘泥于托洛茨基原有的理论窠臼,使产生于特定时期的托洛茨基理论成为脱离美国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抽象教条;组织上... |
|
 | 拜登政府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 [韩召颖,刘锦] | 2025/4/16 |
高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对华实施科技遏制战略的关键政策工具。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呈现高技术物项出口管制精准化、美商务部自由裁量权扩大化、单边转向多边出口管制联盟化以及对华出口管制理由... |
|
 | 论通用人工智能的新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多重影响 [高奇琦] | 2025/4/16 |
在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的过程中,到目前为止有三次代表性事件。第一次是“AlphaGo战胜李世石"事件,第二次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突破,第三次则是以Sora为代表的多模态... |
|
 |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祖国统一共识论 [赵谦,赵一平] | 2025/4/16 |
祖国统一共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涉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领域的方法论层面,衍生的系统性、统摄性应对方略。其作为一种强调达成认同与遵守之思想整合方面的共同准则与依据,往往围绕体系性共识... |
|
 |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国民安全探析 [刘跃进] | 2025/4/1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要求经济发展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要求在国家安全方... |
|
 | 南南合作的中国实践与贡献 [江时学] | 2025/4/16 |
“全球南方”这一术语的定义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研究和外交实践增添了难度。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全球南方”是“发展中国家”的同... |
|
 | 竞争性压力与制度互补性:构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政治经济学 [朱杰进] | 2025/4/16 |
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针对国际通行规则,中国在反洗钱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水平较高,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水平中等,而在出口信贷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水平较低。... |
|
 |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中的核心问题、风险与应对 [张家栋] | 2025/4/15 |
国家外部安全环境涉及一国的自然权利、衍生性权利和建构性权利及其所受到的威胁。目前,中国的自然权利,即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已经不再面临严重威胁。衍生性权利,主要指经济发展权和国际事务参与权,也基本... |
|
 | 如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 [陈东晓,毛瑞鹏,王玉柱] | 2025/4/15 |
当前国际上出现一些“看淡中国发展前景”“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这反映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优势缺乏准确认知,无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事实上,从历史维度看,国际体... |
|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外交机制能力建设 [凌胜利] | 2025/4/15 |
外交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因素。在外交能力的诸多要素中,外交机制能力极为重要,是外交能力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加强外交机制能... |
|
 | 美国国会涉华议题泛安全化态势 [蔡龙宇,张焱宇] | 2025/4/15 |
近年来,美国国会不啻反华渊薮,涉华议题泛安全化态势趋强。究其原因,既源于国会的反华传统,也涉及国会决策流程“结构-功能”因素对“中国威胁”的放大与异化。在美开启“对华竞赢”战略后,泛安全化渐成美... |
|
 | 莫迪政府加强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 [宋伟,张旺] | 2025/4/15 |
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以来,印度实施从"东向政策"到"东进政策"的战略调整,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 |
|
 | 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的核安全探析 [李彬] | 2025/4/15 |
核安全概念内涵跨度很大,涉及面十分广泛,其含义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止涉核事故发生,在涉核事故产生的情况下减轻事故的放射性后果;第二,防止恐怖分子以及其他反社会人员对核武器、核材料、核设施、... |
|
 | 中国外交哲学的价值内涵与世界意义探究 [杨洁勉] | 2025/4/15 |
中国外交哲学及其价值观的研究和建设,是准确把握国际关系、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重要基础,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外交哲学价值观始终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
 | 印度强化与“全球南方”关系:战略雄心与制约 [张杰] | 2025/4/15 |
“全球南方”日渐成为塑造国际格局和秩序的重要力量,受到各方重视。印度认为“全球南方”对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促进经济转型意义重大,并自我定位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和“领导者”以及连接“全球南方”... |
|
 | 共产国际柏林西欧书记处活动研究 [曹漩,维克多·杰宁豪斯] | 2025/4/15 |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将德国作为欧洲革命的桥头堡,在柏林设立西欧书记处,由共产国际著名活动家雅科夫·赖希领导。书记处肩负为欧洲乃至世界革命提供现实保障的使命,在德国进行了一系列机密性活动,包... |
|
 | 多元制衡:“印太”变局下澳大利亚的外交战略 [李彦良] | 2025/4/15 |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澳大利亚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中澳关系也自2016年以来经历了重大波折和结构调整。澳大利亚认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领导能力及意愿的下降,对澳大利亚所处的... |
|
 |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理论认知与实践效应 [赵磊,张晗] | 2025/4/15 |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以务实合作改变了中国同世界的互动关系。从经济、外交和全球治理三个视域来系统构建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认知框架,有助于动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效应,以及在理论... |
|
 | 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价值、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刘世强] | 2025/4/15 |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锚定历史方位,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明确思路,为重塑全球安全理念指明正确方向。全球... |
|
 | 接触与遏制并重:美国涉港金融制裁考察 [贾力楠] | 2025/4/15 |
美国涉外金融制裁可分为“因事而制”与“因国而制”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制裁的具体事项源于他国而非涉事主体本国的问题,且美国国会、白宫及财政部没有颁行和实施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的专项制裁法令及项目。... |
|
 | 国家安全的认知逻辑:一项理论性分析 [尹继武] | 2025/4/15 |
关于国家认知安全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安全认知的内容和维度,而缺乏较为系统的对认知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国家安全认知受到四个层次要素的影响,即体系竞争趋势、地区安全局势、国家安全价值和认知偏差规律。国家安... |
|
 | 全球治理的“内卷式”困境与中国的作为 [刘雪莲,卓晔] | 2025/4/15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治理逐渐陷入困境,但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中各类制度、规则广泛建立。现有研究解释不了全球治理失效但各类制度、规则又不断建立的现象。通过引入“内卷”概念,并分析全球治理“量... |
|
 | 澳门特区“一基地”的政策体系 [鄞益奋,刘家裕,陈嘉业] | 2025/4/15 |
自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立澳门特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发展定位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切实推进“一基地”建设,形成“弘扬主流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保护... |
|
 | 美国科技利益集团与政党关系演变及其影响 [邹虹瑾] | 2025/4/15 |
近30年来,科技利益集团对美国科技战略产生着愈发重要的影响。科技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参与政治游说,2008年后放弃了在竞选资助中一贯采取的“骑墙”策略,转而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这一转... |
|
 | 谦抑与能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实践模式研究 [王鹤亭,张政] | 2025/4/15 |
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存在两个层面的规范要求、目标设定、适用领域和政策导向,其间存在着张力与落差,并形成谦抑与能动两种行动范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要... |
|
 | 印度地区领导力建构及其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逻辑 [曹德军] | 2025/4/15 |
国际领导力源自合法性认同,大国通过供给国际公共产品能够促进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统一。在相互依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中,领导性大国依托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在共同体内外夯实领导力的社会基础。印度作... |
|
 | 新时代国家安全制度与战略创新护航民族复兴 [陈向阳] | 2025/4/15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国家安全事业的新时代。十年来,国家安全制度与战略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 |
|
 | “由治及兴”新阶段香港特区政治发展前景展望 [郝诗楠] | 2025/4/15 |
在“由治及兴”新阶段,香港特区的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仍需要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此阶段,香港的政治发展不应简单延续“由乱到治”的逻辑,而需进行一定的转换;香港国安法、《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及选举制度... |
|
 | “学以致用,用以强学”: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辩证关系 [翟崑,张添,谭萌,杨体荣] | 2025/4/15 |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之间是“学以致用,用以强学”的紧密关系。从历史发展、学者共识与具体实践来看,“学以致用,用以强学”是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学用相生的传统。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相生关系植根于人... |
|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机制化进程与成就评估 [王明国] | 2025/4/15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机制。高峰论坛的酝酿不仅有中国政府的战略谋划,专业领域机制探索的经验积累,还有“一带一路”已有国际合作基础的有力支撑。高峰论坛具... |
|
 | 亚投行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比较 [任琳,苏山岳] | 2025/4/15 |
作为新兴国家参与建立全球发展治理新机制的重要尝试,亚投行在其建制和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呈现出机制趋异与趋同并存的特点。一方面,亚投行在机制目标、制度设计、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等方面具有制度... |
|
 |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与亚太地区秩序演变 [高程] | 2025/4/15 |
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制造打压和孤立中国的集团政治生态,但当前中美关系并非“冷战模式”,不会升级为经济隔绝情况下两个平行的军事联盟体系和意识形态阵营的直接对抗。亚太地区秩序走向更多取决于中国与亚太周... |
|
 | 中国经由“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秩序构想 [王倩慧,彭岳] | 2025/4/15 |
近现代的国际秩序由西方国家主导。实践和理论均表明,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传统路径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也难以实现自身对理想国际秩序的构想。对此,中国创造性... |
|
 | “全球南方”的兴起与国际博弈的新图景 [门洪华] | 2025/4/15 |
“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角,本文剖析“全球南方”的含义,探究“全球南方”兴起进程及其战略效应,指出“全球南方”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其政治立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全球南方”的兴起... |
|
 | 印度议会左翼斗争策略的调整与发展挑战 [张淑兰] | 2025/4/14 |
议会左翼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其传统斗争方式实效较差及遭到印度人民党政府严重打压,在选举政治中逐渐衰退并跌至低谷。为应对印人党政府近年来的持续施压,议会左翼在党派关系、党群关系、党组织发... |
|
 | 美国对华制裁的演化趋势、国际法检视及中国因应 [霍政欣,鄢雨虹] | 2025/4/14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制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从以偶发性制裁为主到有针对性地扩大次级制裁并引入更多类型的初级制裁,再到升级并更新对华制裁措施的演化趋势,且正在综合采用次级制裁、报复性关... |
|
 | 数字外交的中国特色与实践 [韩笑,吴志成] | 2025/4/14 |
随着数字技术在外交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数字外交作为一种新型外交实践得以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自身的鲜明特征。虽然国家依然是数字外交的主要行为体,但其他行为体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外交涉及的议... |
|
 | 平台经济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王宇,束容与] | 2025/4/14 |
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平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对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平台经济数字化驱动、中心化治理与生态化发展的... |
|
 |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思维创新 [凌胜利] | 2025/4/14 |
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革故鼎新,不仅延续了对战略思维高度重视的传统,而且为战略信心、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等注入了新的内涵,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内在逻辑。具体而言,要以战略自信应对战略挑... |
|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途径探析 [唐永胜] | 2025/4/14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完善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筹力度,提高国家安全工... |
|
 | 人类安全共同体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张亚泽,云新雷] | 2025/4/14 |
人类安全共同体是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之中一个标识性概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不同于以往各种发轫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安全观念,人类安全共同体理念以类主体存在的人作为指涉对象,以全球... |
|
 | 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外部动因、内生逻辑及遵循原则 [傅小强,邓门佳] | 2025/4/14 |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自身安全战略升级演进的重要举措。从外部动因看,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应对国际安全形势剧变,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 |
|
 | 从大国协调到全球性机制: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路径探析 [高奇琦] | 2025/4/14 |
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的关键是对大模型进行科学分类。大模型可以分为超大模型和一般模型。对于超大模型的治理,可以参考核武器治理的思路,重点是实现超大模型的有限发展和不扩散。对于一般模型而言,要在安... |
|
 | 我国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问题研究 [徐泉,刘小琳] | 2025/4/14 |
数字贸易作为当下国际经贸领域最具潜力的新兴贸易形式,不断助推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刻变革,加速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的演进,成为本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焦点议题。我国在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参与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