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外贸顺差的本质与美国强推人民币升值原因探析 [熊珍琴] | 2010/9/28 |
近年来,美国多次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现实经济的复杂性,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均衡汇率水平,所以人民币是高估还是低估根本就难以判断。文... |
|
 | 后危机时期国际组织金融监管改革评析及启示 [汤柳,王旭祥] | 2010/9/28 |
文章回顾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行动,归纳了国际组织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其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
|
 | 当前经济形势与互换利率走势判断 [官佳莹] | 2010/9/27 |
2010年上半年,利率互换市场交投活跃。随着市场对经济增长和政策运用预期的不断修正,互换利率继1月创出新高后一路振荡下行。预计下半年,在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和利率自身波动节奏的相互作用下,市场... |
|
 |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研究小组] | 2010/9/27 |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
|
 |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 [金碚] | 2010/9/25 |
从2008年开始,震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汹汹来势冲击中国经济,使得开放度很高的中国经济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中国工业经济,在应对危机和实现2009年国民经济增长“保八”... |
|
 | 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欧元的经验和启示 [张向军] | 2010/9/25 |
在后危机时代,超主权货币导向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备受关注。改革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超主权货币体系。欧元的实践表明超主权机构优于缺乏强制执行力的外部纪律约束。欧元区的困境同时表明世界范围内的单... |
|
 | “零利率下限”情形下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靳玉英,张志栋] | 2010/9/21 |
零利率下限意思是,零是名义利率的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零利率下限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至今的日本以及近期次债危机后的多个发达国家都被这... |
|
 |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几个问题的探讨 [金碚,吕铁,李晓华] | 2010/9/21 |
在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及其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高是由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总体上判断,我国工业的比重仍处于合理范围;我国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当... |
|
 | 国际热钱流动的规模、趋势及其防范研究 [王军,齐银山,王梦潇] | 2010/9/20 |
尽管尚无可靠和公认的计算国际热钱流动规模的准确方法,但去年以来,国际热钱重新涌入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并有可能对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带来潜在冲击,需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热钱... |
|
 | 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形态和结构性差异 [丁守海] | 2010/9/20 |
关于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需要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2)相对于非生产型工人、大企业、公共部门,生产型工人、... |
|
 | 模块化、模块再整合与产业格局的重构 [李晓华] | 2010/9/19 |
联发科公司交钥匙解决方案MTK的出现改变了手机的模块化程度,带来“山寨”手机的崛起。本文的研究认为,模块化不是独立演进的,产品模块化程度的变化会使产品生产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模块再整合降低了产业的... |
|
 | 下半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 [王建平] | 2010/9/19 |
在政策刺激及基数效应下,一季度经济增速创下近期高点。二季度,在主动性政策调控下,经济增速回落。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将保持企稳向好的趋势,但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增大... |
|
 | 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现实维度:由家庭服务业观察 [姜长云] | 2010/9/17 |
中长期内,我国家庭服务业需求将会迅速扩张,家庭服务业保障供给的难度将会显著加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家庭服务业发展问题。推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加强财税支... |
|
 | 农业灾害经济:周期波动与综合治理 [许飞琼] | 2010/9/17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最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脆弱产业。近30年来,农业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发展,揭示了农业灾害经济具有周期波动性和显著的区域分异规律,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因素。为此... |
|
 | 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全年趋势预测 [孙学工,樊彩跃,刘雪燕] | 2010/9/16 |
2010年上半年,在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和积极的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强劲的复苏势头:出口需求大幅回升,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投资需求在政策调控作用下出现小幅回落。下半年,经济增长... |
|
 | 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吴晓波,赵广华] | 2010/9/16 |
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对于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目标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低碳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内涵,认为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低碳产业集群的思想基础,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对产业集群企业和公众的低碳活... |
|
 | 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发展规模经营的困难与对策 [吴桢培,蒋和平] | 2010/9/15 |
当前,农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增多,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越来越老年化和妇女化,加上农户粮食生产的分散经营,农业发展受到约束。通过对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种粮农户生产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农户... |
|
 | 关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思考 [胡祖才] | 2010/9/15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是指全体民众不论其地域、民族、性别、收入及社会地位差异如何,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结果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所强调的核心是机会和效果的均等,而不是简... |
|
 | 防止宏观经济总量失衡,避免增长速度过快下滑 [刘元春,阎衍,朱戎] | 2010/9/14 |
2010年以来,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出“GDP增速提升”、“物价水平全面提升”、“就业形势逆转”、“... |
|
 | 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李振京,张林山] | 2010/9/14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当前宏观政策目标中保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的平衡难度加大,推进改革面临化解系统风险与冲破既得利益集团阻碍的挑战。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 |
|
 | 中国应对资本流入的政策选择 [施建淮] | 2010/9/13 |
19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流入中国。进入21世纪,非直接投资资本以及国际热钱也开始大规模流入中国。如何制定恰当的应对政策来防止中国经济过热,并限制资本流动可能的逆转造成中国金融动荡和... |
|
 | 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去顺差”问题 [张二震,戴翔] | 2010/9/13 |
2002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在既定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外汇管理体制下,这既给我国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同时导致以外汇占款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2010年3... |
|
 | 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 [肖明胜] | 2010/9/10 |
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以及气候的反常变化,并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当前,全球气候问题已不可复加。因而,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力... |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创新的约束条件及破解 [郭家虎,于爱芝] | 2010/9/10 |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是重要原因。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有资产进行抵押。而在农村地区,农民的不动产等抵押物极少,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由于产权约束、法... |
|
 | 突破“资源诅咒”,促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 [王成] | 2010/9/9 |
一般而言,富集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地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及各种原材料;资源丰裕地区还可以从矿产资源开采中获得收入以克服资本匮乏,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然而,1970年以来的发展经验表明,资源富裕地区... |
|
 | 我国经济的外部风险与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 2010/9/9 |
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所固有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在于全球经济失衡所表现出的利益分配、治理制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差异冲突等问题。当前,因全球经... |
|
 |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丁长琴] | 2010/9/8 |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和环保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由于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 |
|
 |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李冬梅,钟永圣] | 2010/9/7 |
实践证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也进入快速扩张期。伴随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从而... |
|
 | 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常修泽] | 2010/9/7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要真正使这一变革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明确“基本导向”问题。从理论、现实的角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以人的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经济... |
|
 | 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实践、效果与退出机制 [王亮亮,李明星,苗永旺] | 2010/9/6 |
非常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救助2007-2009年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但学术界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研究还相当有限。由于非常规货币政策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登上了全球范围的舞台,并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对非常... |
|
 |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 [裴长洪] | 2010/9/6 |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与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跨国垄断资本不仅有经济金融实力继续推进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而且经济全球化趋势演进的内生机制、运行条件和路径等仍... |
|
 |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研究 [王春雷] | 2010/9/3 |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消费增长,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并已初见成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最终消费对经济... |
|
 | 经济回升势头强劲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郑新立] | 2010/9/3 |
今年的良好开局,增强了全国人民彻底战胜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信心。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关键是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能不能迈出实质性步伐,也就是说,在结构调整上一定要取得... |
|
 | 城乡一体化:浙江的演进特征与路径模式 [康胜] | 2010/9/2 |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浙江通过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路径,实现了从自发性的城乡关系变迁到自觉性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演进,探索形成了城乡一体化路径的“浙江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发展与制... |
|
 | “中部崛起”进程中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黎苑楚,赵一鸣,徐东] | 2010/9/2 |
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成了决定中部崛起的突破口。针对中部地区城乡发展的新特点,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统计数据,以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开始实施为起点,本文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社会发展... |
|
 |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十二五”时期 [李振京,张林山] | 2010/9/1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促进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从计划集成型向市场集成型的深刻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领域中的转化... |
|
 | 管理通胀预期、防范资产泡沫的关键是稳定房价 [宋立] | 2010/9/1 |
房价是当前资产价格上涨的领头羊和资产泡沫形成的加速器。因此,控制房价是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高收入阶层的投资性需求及由此诱发的“超买”现象,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一种干扰甚... |
|
 |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王又军] | 2010/8/31 |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 |
|
 | 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 [李汉君] | 2010/8/31 |
采用我国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现我国对外贸易在整体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是,在对进口和出口贸易的细化分析中发现,出口贸易能减少收入差距的扩大。因而... |
|
 | “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 [汪阳红] | 2010/8/30 |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包括:全球经济深度跳帧带来的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产业分工与转移带来的投资机会、城市化... |
|
 | 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 [周飞舟] | 2010/8/30 |
理解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土地财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西部某一个城市的某区为例,文章从对该区的税收和财政情况的分析发现,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及其带动的建筑业和房... |
|
 |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水平探讨 [孙国华] | 2010/8/27 |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城市化率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的时期。我国未来的城镇化率应该是70%左右,即目前农村居民人数将由7.2亿人减少到4亿人左右。需要转移的农村居民人数为3亿多人。... |
|
 | 地方政府债务诱发财政外部性问题的研究 [薛钢] | 2010/8/27 |
在我国,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益累积和扩大的今天,大量的非规范性、制度外的财政风险外部化的转移无疑是增加了控制财政风险的困难,甚至还诱发了政府间不正常的财政资源流动和争夺,形成新的财政风险,因而必... |
|
 | 医疗保健公平:价值理念选择与实现路径 [段丁强] | 2010/8/26 |
公平、正义和平等作为公平价值理念的常规表达方式,其含义看似相近,但其价值内核却存在根本差异。平等理念从人权伦理出发,主张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果均等,理应成为医疗保健领域公平价值理念的最优选择。但囿于... |
|
 | 中国出口企业凭什么拥有了较高的生产率 [叶蓁] | 2010/8/26 |
已有的研究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拥有高生产率的原因归结为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中国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则更有可能是在提供了清晰产权激励后,通过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而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不仅如此,中... |
|
 |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调整对策 [付保宗] | 2010/8/25 |
近年来,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但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汽车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产业经济效益状况较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产业核心竞争力依然较弱。因此,应继续推动我国汽... |
|
 | 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公共筹资现状研究 [侯志远,孟庆跃,赵苗苗] | 2010/8/25 |
公共筹资在保障资金筹集的公平性、稳定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构建基本卫生服务筹资制度的关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公共筹资应成为其主要筹资渠道。公... |
|
 | 论政府在纠正医疗市场缺陷中的作用 [张艳梅] | 2010/8/24 |
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现实的医疗市场是无效率和不公正的,也不会健康发展。医疗保健即使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它的特殊性质也不会改变。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医疗保健领域不应该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有所作为。在中国医... |
|
 | 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城市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研究 [吴传俭] | 2010/8/24 |
解决好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对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其社会医疗保险应该以就业集中城市为切入点,结合其就业与流动特征,采... |
|
 | 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陈柳钦] | 2010/8/23 |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