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实践科学的政治学及其理论特性 [唐士其] | 2024/11/21 |
政治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一方面需要追求知识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和研究方法的比较性质、研究问题的特殊性、研究发现中包含的可能性,以及... |
|
| 从“受命于天”到“内圣外王” [杨阳] | 2024/11/21 |
商周时期,“受命于天”的观念内含上帝与王者之间的隐秘约定,王者以担当政治责任的承诺,换取上帝的授命。周公强化了这种承诺,并将“畜众”责任拓展为以“敬天保民”为纲领的系统施政原则。春秋时期,“天”... |
|
| 始终坚守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 [许先春] | 2024/11/21 |
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得出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守正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 |
|
| 当前中国数字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化解之道 [熊光清,陈飞] | 2024/11/21 |
当前,中国数字民粹主义的力量呈现不断增强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数字民粹主义对网络生态的冲击力增强,严重破坏网络生态环境;对网络舆论的主导性加剧,易于引发突发性网络舆... |
|
| 西方民粹主义思潮与世界政治重构的动力 [林红] | 2024/11/21 |
21世纪的西方民粹主义是一种复兴的保守主义思潮,具有影响国内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巨大能量,是西方国家国内政治极化、国家间负面互动等紧张状态的重要根源。在21世纪的西方政治中,民粹主义的政治动能作用于... |
|
| 美国政治行为研究中的种族分析与阶级分析困境 [弗雷德里克哈里斯,维维安娜里韦拉-布尔戈斯] | 2024/11/21 |
近年来,围绕种族、民族等社会认同的政治运动在美国不断兴起,经济不平等也显著加剧,在美国销声匿迹了几十年的阶级政治重新浮现。然而,美国的政治行为研究却往往将种族因素与阶级因素彼此孤立,鲜有将二者结... |
|
| 中国绝对专制主义的经典 [俞可平] | 2024/11/21 |
在先秦诸子中,韩非拥有最为完备的政治思想体系。韩非关于道、德、理的观点,是其全部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由此发展起了关于君臣之道和治国之术的整个政治理论体系。韩非政治学说的本质特征是绝对君主专制主义... |
|
| 从“受命于天”到“人民至上”:新型现代国家建设中的道德权威转型 [周光辉,赵德昊] | 2024/11/21 |
作为象征意义体系的核心要素,道德权威是建构集体认同的精神力量,也是推进集体行动并维护公共权力有效运作的正当性基础。古代中国以上天为最高道德权威,强调天子受命于天,并将天、君、民的关系纳入了道德的... |
|
| 世界政治学的建构、价值及其未来 [白云真,张旗] | 2024/11/21 |
中国学者日益以学问自觉的姿态与知识自省的精神尝试着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等维度建构世界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世界政治学理论创新。新时代的世界政治学理论预示着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回归与复... |
|
|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原磊] | 2024/11/21 |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坚持守正创新的过程。“守正”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 |
|
| 国家与后发现代化的荣枯 [孙代尧,刁伟琪] | 2024/11/21 |
国家自主性和国家嵌入性是影响后发国家现代化成败的两个关键要素,但无论是自主性还是嵌入性都很难单独发挥作用。可以通过建构一个国家自主性和国家嵌入性模型,以资源配置为视角、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为中介... |
|
| 超越官僚制:中国“干部制”的理论渊源与功能 [任昊晨,马振昊] | 2024/11/21 |
本文以“干部制”作为与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相对应的“理想类型”,回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制本身的理论发展脉络之中,讨论干部、干部制的特质及其超越官僚制的理论渊源和功能。本文认为,在“政党组织... |
|
| 制度传统如何形塑国家? [黄振华,王美娜] | 2024/11/21 |
国家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受到制度传统的深刻影响。制度传统对国家的形塑,首先表现为对国民性的塑造,进而建构起不同的国家形态及其特性。从历史上看,由于农民构成国民的主要社会阶层,国民性主要表现为农民... |
|
| 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刘九勇] | 2024/11/21 |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一项主张,也是一个事实和历史发展的暗线。传统政治文化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思想元素,而是在三个层次上逐步演化、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最终通向中国现代国家的塑造。一是政... |
|
| 数字化政党:一个非类型学的理论框架 [丁辉] | 2024/11/21 |
当代政治生活的数字转向塑造了以实时、互动、算法为基本特征的全新政治逻辑,不仅推动“社会人”走向“数字人”的数字解放过程,更对当代政党提出了在技术上和伦理上进行转型调适的总体要求。有别于迄今各种静... |
|
| 作为治国理念的社会治理 [顾昕] | 2024/11/21 |
社会治理不仅意味着社会事务的管理,而且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其核心在于强调多方治理主体的协作互动和多种治理机制的互补嵌合。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多方主体通过协作互动形成网络,其有效运作需... |
|
| 现代民族国家前途的三大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于春洋,周佳薇] | 2024/11/21 |
民族国家是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现代国家形式。审视现代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可以发现,全球化是民族国家置身其中的时空场域,国家认同是维系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底层逻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则是民族国家实现存续发... |
|
| 中国政治学的内在转向 [王向民] | 2024/11/21 |
中国政治学的内在转向是近年来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要走向。这意味着中国政治学逐渐从对西方的步趋转向对自身历史与田野的内在解释,并试图建构平行于西方政治学的问题脉络、分析框架与知识地图。中国政治学的一... |
|
| 政党引领后发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主要类型及基本启示 [阚道远,尹小龙] | 2024/11/21 |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处于现代化的“进行时”。因后发国家的特殊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先发国家现代化通常采用的“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两种主导范式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往往表现不佳,而“政党... |
|
| 颠覆性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共促高质量发展 [南储鑫,罗玉辉] | 2024/11/20 |
数字经济和颠覆性创新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为了更好地推动颠覆性创新和数字经济协同共促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极为丰富的应用场... |
|
| 现代国家的立法者科学 [张旭,段德敏] | 2024/11/20 |
在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谱系中,孟德斯鸠因为提出了经典的分权理论而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事实上,就现代国家的构建而言,与自由主义更多关注技术层面的法律和制度设计不同,孟德斯鸠所致力于塑造的是与人们的情... |
|
| 从思维到行动: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生成机制 [张超] | 2024/11/20 |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鸿沟,实践智慧是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张力的桥梁,是建构社会工作知识系统与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社会工作实践智慧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本文重新阐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
|
| 政治概念移植的现实基础和形变模式 [郭忠华] | 2024/11/20 |
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以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概念体系作为出发点。移植是概念供给的重要方式之一。政治概念移植以人类价值多元化的现实作为前提,以满足政治实践的需要作为内在动力。受情境、价值因素的... |
|
| “文明与野蛮”叙事与等级性世界秩序 [田文林] | 2024/11/20 |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借助“文明与野蛮”二元叙事为其现实政治服务。这种政治话语起源于西方文化的两大痼疾:一是普世性与排他性结合导致的等级性文明观,二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背离导致的“精神分裂症”。在殖... |
|
| 视觉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朱晓辉,钱佳琦] | 2024/11/20 |
文章以“认知-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细分影视形象,引入名人参与作为中介因素,构建"影视形象-名人参与-旅游意向"的结构模型,以云南大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
|
| 迈向后民族主义的西方 [丛日云,马涛] | 2024/11/20 |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 |
|
| 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活力和底气 [张晓晶] | 2024/11/20 |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但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我国发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
|
| 为托克维尔“减负” [章永乐] | 2024/11/20 |
后冷战时期的诸多论者致力于将托克维尔的“大革命进一步加强了‘旧制度’业已推进的‘中央集权’”这一论断,“移植”到20世纪中国的语境之中。这一尝试忽略了两个国家在近代国际体系中的不同位置。在托克维... |
|
| 跨语境中的民主“再概念化”与“本土化” [赵宬斐] | 2024/11/20 |
民主跨越中国历史语境进行传播、移植与改造,主要采取“解构-转化"和"传承-创新"这两种路径实现其"再概念化"与"本土化",最... |
|
| 参与型公天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宪制筹划 [任锋,雷升伟] | 2024/11/20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有系统性宪制筹划的立国文献。他所调动的资源除了思想史和制度史以外,还包括历代政治经验。首先,黄宗羲追溯三代圣王之统,从中抽离出公天下并将之作为宪制原则,以反对三代之后... |
|
| 国家转型的中国道路:一项比较历史分析 [谢岳] | 2024/11/20 |
以“国富民强”为目标的中国现代化,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奋斗之后,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得以实现。在强国家诞生之前,从晚清到南京国民政府,政治结构合理化程度、政治发展实现途径、权力配置主体三个... |
|
| “大一统”学说的构建与中华民族形成进程中的观念认同 [晁福林] | 2024/11/20 |
国家统一、民族交流与融汇是历代人们赞颂的社会局面。这种局面与“大一统”理念有密切关系。汉儒所提出的“大一统”学说适应时代的需求,泽后世于久远。“大一统”之说源起于《春秋公羊传》,是汉代公羊学家的... |
|
| 反民主的实验室:联邦制、政治极化与美国民主 [倪春纳] | 2024/11/20 |
长期以来,理想主义的联邦制观点认为,权力下放和政治竞争可以鼓励美国各州成为新政策和新理念的试验场,各州具有“民主实验室”的独特作用。然而,政治极化伴随着各州政治的全国化,各州政党积极追求本党在全... |
|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韩文秀] | 2024/11/20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改善民生、应对国际变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性。... |
|
| 论权利的基础 [姚大志] | 2024/11/20 |
权利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们是特别需要辩护的。所谓辩护,就是把权利建立在某种坚实的基础之上。目前政治哲学对权利的辩护主要有三种,即自然权利理论、意志理论和利益理论。虽然自然权利理... |
|
| 新旧之间的梁启超 [殷之光] | 2024/11/20 |
本文通过梳理梁启超在1899年世纪转折阶段的一系列文稿,辅以《清议报》在这期间的其他相关讨论,展现非洲,特别是在19世纪末发生的布尔战争,对梁启超"民族帝国主义"认识的影响。... |
|
| 严复与中国政治学的起源 [吴汉全] | 2024/11/20 |
严复是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开创者,其所著《政治讲义》系统地表达了严氏对于政治学的意见。该著承继西方政治学国家研究的学术传统,主张政治学着力于“国家权力”的研究,不仅就政治学本土化提出了学术分类、范畴... |
|
| 中国“天下观”与西方“国际观” [杨光斌] | 2024/11/20 |
中国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系列倡议,意味着中国的角色从“国家”转变为“全球”,那么“谁是中国”这个根本性问题就需要得到回答。历史政治学有助于解释中国身份问题。比较文明发现,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 |
|
|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陶玲] | 2024/11/20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支持科技创新,需构建相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金融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科技创... |
|
| 什么是好政府 [王正绪] | 2024/11/20 |
一个“好政府”,应当同时满足正当性和有效性两个条件。正当性定义为民主性与为民性--在价值和规范意义上,为政治共同体即人民的利益存在和运行的政府即为正当的政府。正当性在民众的心目中表现为政府和政治... |
|
| 统一而治殊:论顾炎武的“混合体制论” [曹正汉] | 2024/11/20 |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一种著名的改革理论,即在郡县制的框架内引入封建制的自治原则,形成“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混合体制。对于这种混合体制论的意义,当代学者通常把它视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或... |
|
| 政治学方法论与历史观问题 [杨光斌] | 2024/11/20 |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 |
|
| 历史、政治与社会:历史社会学解释政治变迁的三重向度 [张贤明,王绪鹏] | 2024/11/20 |
政治变迁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领域之一,但研究政治变迁却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与研究视角。历史社会学作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能够给政治变迁研究提供三种解释向度,即政治变迁的历史性解释、政治性解释与社... |
|
| 民粹主义的“人民”想象:辩正与反思 [聂智琪] | 2024/11/20 |
民粹主义的危险在于对民主所赖以为凭的人民话语的争夺甚至篡改。因此,若要真正回应民粹主义的挑战,首先要澄清的就是民主与民粹主义在人民观上的真正区别。为此本文从“反建制”“反精英”和“反多元”三个视... |
|
| 传统民本论的起源、理论构建与双重面相 [杨阳,赖伯然] | 2024/11/20 |
商周时期,统治者以“畜众”和“保民”等责任承诺,将“民”带入了“受命于天”观念。春秋时期,“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的普遍共识,引发了如何争取民心的策略性考量。在重民论的滥觞中,立君为民、人民同意和... |
|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正义追求的替代方案 [张康之,郑春勇] | 2024/11/20 |
对正义的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也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许正义的魅力正在于它从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它似乎永远都是一种理想。正义是一个具体性和历史性的课题。即使我们在工业社会语境下讨论正义的问题... |
|
| 超越“标签化” [项佐涛,顾峰] | 2024/11/20 |
青民盟、“国民联盟”、意大利兄弟党等新激进主义政党在欧洲目前的主流话语中往往同“极端”“排外”“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负面标签紧密绑定。然而,“标签化”做法的背后是传统政党和媒介对新激进主义政... |
|
| 提升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与传播能力 [刘密霞] | 2024/11/19 |
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发展正从作为资源、技术、工具带来的物质满足转向满足人民群众的网络文化需求。先进文化在互联网上传播,使互联网成为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
| 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黄强] | 2024/11/19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抓落实的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以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为指导,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把改革“蓝图”变成“实景”。 |
|
| 全球新变局下,力促中日韩经贸合作新突破 [迟福林] | 2024/11/19 |
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等规则规制方面的新型开放,将是中日韩三国未来的共同任务。这就需要中日韩合作制定精简透明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明显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推进中日韩服务业市场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