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严”“优”并重 更高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肖放] | 2025/2/12 |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强了农业发展理念,强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出台,要求多方位开发食物资源,保障多元化且高质量的食... |
|
 | 国家竞争优势与中国式现代化 [周文,李吉良] | 2025/2/12 |
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并非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思潮与比较优势理论所描绘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我国作为拥有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世界大国,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大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成... |
|
 | 理想还是幻影:超越最优政府规模迷思 [王丽萍,侯婉薇] | 2025/2/12 |
政府规模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中,地方政府因处在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前沿而使其规模问题备受关注。最近几十年来,许多地区由人口减少导致的财政困难引发了各种改革计... |
|
 | 科技助力牛产业,京蒙携手促振兴 [张春明,门传岷,夏宇] | 2025/2/12 |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与内蒙古科右中旗在东西部协作中,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发展,形成了“公司+基地+互联网+市场"的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促进了当地肉牛养殖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牛羊肉交... |
|
 | 政策扩散的梗阻问题:行为视角下的诊断框架 [鹿斌] | 2025/2/12 |
政策扩散作为区域政策创新与变迁的重要方式,其运行过程存在诸多障碍。扩散停滞、政策跟风、政策加码、变通扩散、扩散空转等梗阻问题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现有研究对政策扩散梗阻问题进行专门讨论... |
|
 | 为践行大食物观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 [冀名峰] | 2025/2/12 |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机装备不断优化,随着农机企业的蓬勃发展,机械化率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显著提升。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在农机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无机... |
|
 | 大力发展设施种植业,保障食物有效多元供给 [张友军] | 2025/2/12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和发展设施农业,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国务院近日发布的《意见》首次明确设施农业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性,列出14项重点任务。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畜牧和渔业,其... |
|
 | 以“再平衡”推进农村改革再深化 [刘奇] | 2025/2/12 |
尽管党的方针政策已逐步改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文章强调了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内外动力的协调、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平衡、农业与食品... |
|
 | 中东欧共产党的类型学划分 [项佐涛,顾峰] | 2025/2/12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中东欧共产党依然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针对新环境下如何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思想,形成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根据它们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差异,中东欧共产党可分为三... |
|
 | 健全民生服务保障体系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刘旭,范宪伟] | 2025/2/12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民生服务保障体系,以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生保障持续强化,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当前民生服务保障面临新形势,主要体现在服... |
|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胡军] | 2025/2/12 |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党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提升民生福祉的核心任务,推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理论创新,强调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内在联系,丰富了传统民生的内涵。同... |
|
 | 社区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实践路径 [吴新叶,马瑜寅] | 2025/2/12 |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通过对上海市三个社区的调查,其实践过程和结果有效回应了学界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重属性说,民主形式多样化在上海社区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验... |
|
 | 加快破解数据权益分配难题 [李巧巧] | 2025/2/12 |
随着数据价值的凸显,国家政策要求加强数据权益配置的顶层设计,促进数据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数据确权和利益分配方面。然而,数据本身具有非损耗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性,使得传统的土地、资本及技术的... |
|
 |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数据要素澎湃动能 [闫坤,刘诚] | 2025/2/12 |
第四次产业革命以数据要素为基础,推动智能技术与数字经济的飞跃,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式。与前三次产业革命相较,这一革命强调数据作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 |
|
 | 国家治理视域中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内涵、结构与功能 [陈家刚] | 2025/2/12 |
基层治理是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核心是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构筑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实践的坚实支撑和最广泛基础。深化基层直接民主的实践,需要建构起体现引导、规范和... |
|
 |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 [周云龙] | 2025/2/12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转型,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这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指导方针。《国务院办公厅》也强调了培育生物农业和新型食品资源的重要性。全球生物技... |
|
 | 引领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饮食革命关于“多元化食物”的思考 [罗云波] | 2025/2/12 |
《意见》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旨在提升食品种类的多样性,拓宽食物来源,改进生产方式与消费习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食品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覆盖传统的谷物、蔬菜、肉类等,还包括植物源、动物... |
|
 | 协商回应:共识导向的基层回应模式 [孟天广,严宇] | 2025/2/12 |
政府回应性是国家-社会关系研究的经典议题,亦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实践,积极有效的政府回应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民众的诉求和社会需求,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现有研究提出三种政... |
|
 | 高校领导干部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强化担当作为 [唐锐] | 2025/2/12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作用。他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强调高等教育领导干部应强化担当作为,以实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讲话... |
|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赵仲华,陈宗波] | 2025/2/12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该理念不仅源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还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 |
|
 | 发展生物科技和产业保障食物有效供给 [谷晓峰,郭静利] | 2025/2/12 |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并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明确了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政策方向。依据《意见》,我国将从多种生物资源中开发新食物,依托现代农业科技... |
|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颜少君] | 2025/2/12 |
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在连接生产和消费、内外贸方面起着关键作用。2023年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性,旨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物流成... |
|
 | 从“空间的治理”到“治理的空间”:迈向空间正义的城市治理现代化 [郎晓波] | 2025/2/12 |
空间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空间转向和空间主导为主轴发掘空间的政治价值,并将其上升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空间生产和空间治理。这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拓展,也... |
|
 | 扭住建设新福建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周祖翼] | 2025/2/12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了福建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2024年福建建设新目标,鼓励福建以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同时关注人民福祉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详细阐述... |
|
 | 补上程序化交易制度短板 [何兆飞] | 2025/2/12 |
程序化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市场活跃度,但也带来了市场波动和公平性问题,成为监管的难点。为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2024年实施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 |
|
 | 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认同基础 [蒋红,范晓] | 2025/2/12 |
政治认同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政治现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全体中国人民高度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认同基础,应着重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政... |
|
 | 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 [高国希] | 2025/2/1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强调理论的研究是坚定政治理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支撑。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揭示及其在当代的指导作用,阐明了坚持用马克... |
|
 | 学习运用好大食物观蕴含的“三个融合” [王加启,郑楠,周琳,程广燕] | 2025/2/12 |
大食物观是一个涵盖粮食安全、食物生产、多元供给、营养健康和绿色发展的科学体系。其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和落实“三个融合”:即粮食安全与多元化食物供给的融合、食物生产与营养健康的融合、以及食物生产与绿色... |
|
 |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做好“三农”工作 [王晓东] | 2025/2/12 |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三农”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和农业综合效益提升,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然而... |
|
 | 统筹提质扩量增进投资效益 [刘立峰] | 2025/2/12 |
文章论述了如何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面对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 |
|
 | 数字赋能视角下数字政府整体智治的实现路径 [郑琼] | 2025/2/12 |
整体智治是整体性治理思维与智慧化治理的融合,具体包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整体化的治理实践、精准高效的需求回应三个关键元素。促进数字政府整体智治的关键在于数智赋能。在技术层面,强调数字赋能,推动业务... |
|
 | 建立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黄季焜,侯玲玲,史雨星,李赛薇] | 2025/2/12 |
农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行业,加快其转型的核心在于有效落实农业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狭义上,农业碳汇产品通过改进管理、土地利用、育种等手段增加碳储量;广义上则涵盖减排措施带来的温室气体变化... |
|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韩文秀] | 2025/2/12 |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针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激励经济持续回升。文章指出中国在科技... |
|
 | 习近平关于社会保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践指引 [李青,戴卫东] | 2025/2/12 |
习近平关于社会保障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传承、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发展的实践推进等生成逻辑。同时,也深刻阐明... |
|
 | 村治的“私”化:激发村民主体性的基础逻辑 [周恩宇,肖秋香] | 2025/2/12 |
当前乡村社会面临内生性治理力量式微的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内生治理主体缺位、村民主体性缺失,由此阻碍治理有效乃至乡村振兴目标的推进。水城区的“诚信积分制”从村民主体视角出发,以清晰化逻辑将村级“公... |
|
 | 借势赋能:消除贫困的社会工程的中国之治 [罗强强] | 2025/2/12 |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而基层政府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执行者,其所掌握的治理资源、所具备的治理能力等都是整个官僚系统中... |
|
 |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韧性逻辑” [芦恒,胡真一] | 2025/2/12 |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抵御风险危机的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然而,学界较少从“韧性”... |
|
 | 历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刘礼堂] | 2025/2/1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强调历史学作为其基础,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工作者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历史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历史研究应从人民... |
|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重大贡献 [田克勤] | 2025/2/12 |
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杰出继承者与勇敢开拓者。改革开放后,他推动全党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揭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向前... |
|
 |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的多维结构变迁与能动者策略 [叶贵仁,蔡龚涛] | 2025/2/12 |
推动执法权属地化与综合化是夯实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在政策实践中,并不必然带来治理效能的提升。事权下放后,基层治理结构的实质性变革如何形塑执法主体的行为策略,以提升事权承接的有效性,是亟待回... |
|
 | 服务资源配置如何做到更优化 [胡弋弋] | 2025/2/12 |
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民生服务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以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推动资源配置共享均衡、供需科学化和渠道便捷化。首先,推动社会公平,通过创新资源配置... |
|
 | 社会福利项目的高估:以J县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为例 [辛晔,陈友华] | 2025/2/12 |
社会福利项目评估在国内方兴未艾。但社会福利项目的社会性、广泛性、复杂性及其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其评估的艰难性。通过调查J县残疾人康复服务及其满意度评价情况,笔者发现在政府部门、康复中心、评估机构、... |
|
 | 基层政策执行的压力传导方式与转化机制研究 [崔晶,毕馨雨] | 2025/2/12 |
在压力型体制中,政策压力的显性传导与隐性转化共同推进基层政策执行。压力运转机制表现为政策前台的“层层施压”与政策后台的“层层转化”,显性压力传导与隐性转化相配合,在层级政府间以及基层政府与民众的... |
|
 | 天津市西青区,打造沿海现代都市型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孙国栋,高义苗,刘晓倩] | 2025/2/12 |
天津市西青区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以打造沿海大都市实施乡村振兴的示范区为目标。近年来,西青区不断夯实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乡村治理和旅游发展取得显... |
|
 | 再就业对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原新,徐婧,金牛] | 2025/2/12 |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本文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从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入水平出发,探讨再就业对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
|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党作用 [郭定平] | 2025/2/12 |
在战后复兴、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转型的各个发展时期,日本政党尤其是自民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强调政党治理取向的基础上,本文从日本特殊的政官关系的分析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了日本政党... |
|
 | 复合治理:重构中的县乡条块关系 [黄俊尧] | 2025/2/12 |
随着治理重心向基层的下移,县乡条块关系逐渐显现复合治理的态势。在治理权力上,各地以赋权乡镇破解基层权责失衡,形成了“赋权于统筹协调”和“赋权于管理执法”的推进样态;在治理体系上,通过结构调整促进... |
|
 | 以社会救助推进共同富裕:逻辑、效能、问题与对策 [宁亚芳] | 2025/2/12 |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 |
|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构建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种业创新体系 [刘莉华] | 2025/2/12 |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 |
|
 | 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牟成文] | 2025/2/12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制度要素和制度效能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方面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总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