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方法的重要变化研究 [许宪春] | 2025/1/7 |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满足经济分析和管理的需求,国家统计局于1989年建立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使用核算制度。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满足经济分析和管理... |
|
 | 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考辩 [李辽宁] | 2025/1/7 |
起点关涉事物发展的源头,对于考察事物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意义。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问题争议颇多,主要有“新时代起点说”“改革开放起点说”“新中国成立起点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点说”“五四运... |
|
 | 数字孪生何以破解黄河流域数字化治理的“碎片化”困境 [司林波,萧欣茹] | 2025/1/7 |
当前,黄河流域数字化治理面临数据获取不全面、信息集成难度大、省级共享水平落后以及新旧技术间应用壁垒等“碎片化”困境。数字孪生黄河是以数字化的虚拟映射来模拟黄河全要素和时空全过程,具有高度还原性、... |
|
 | “人工智能+"应当怎么加 [李哲] | 2025/1/7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理解技术革命的经济周期特征和叠加效应,可以更好地把握人工智能的宏观和微观基... |
|
 |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消费密码 [王宁] | 2025/1/7 |
在当前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率却长期偏低。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西方消费者不同的情况,需... |
|
 | 让科技成果不再“沉睡”该如何发力 [产健,张丽] | 2025/1/7 |
2024年标志着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上海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机制不畅、政策不细、资金短缺等问题。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提升供给质量,... |
|
 |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特征趋势与问题研究 [王磊] | 2025/1/7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结构变动直接作用于家庭关系与家庭功能并进而影响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全局。使用连续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运用家庭户类型识别方法和队列分析与时期分析等人口分析... |
|
 |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机理与实践机制 [杨抗抗,牟修新] | 2025/1/7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逻辑必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无论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
 | 摩根大通:服务业强劲,制造业疲软--12月份全球PMI报告 | 2025/1/7 |
2024年12月,全球经济增速加快,但行业和区域经济走势差异明显。服务业增势稳健,制造业再次回落。印度和美国等经济体强劲增长,欧元区经济继续下滑。全球全部行业生产指数为52.6,上升0.2个百分... |
|
 | 水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张德元] | 2025/1/7 |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迫切需要发展水循环经济。水循环经济以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强调用水的高效和污水的再利用。为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价格和制度设计... |
|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承接主体选择的伪竞争风险识别与防范 [周义程] | 2025/1/7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要实现增进效率、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购买目标,一个基本前提是在选择承接主体时存在较为充分的竞争。然而,立足主体、行为和方式维度的分析表明,潜在承接主体数量的有限性、关系型购买行为... |
|
 | 基层绩效考评问责“层层加码”:表征、成因和破解路径 [郑方辉,欧阳雄姣] | 2025/1/7 |
基层绩效考评问责是实现治理目标的价值工具,“层层加码”可视为价值异化和工具滥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从行动者动机视角出发,构建“外在因素-内部动机-行为反应”的分析框架,分析可知“层层加码”呈现被... |
|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李锋,姜梦倩] | 2025/1/7 |
农村社会治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在基层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农村社会治理社会性、公共性和共生性的现代化新内涵,贯穿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标准向度及其现代转型... |
|
 | 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机制研究 [王静] | 2025/1/6 |
基于2010-2020年G20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和Driscoll-Kraay标准差固定效应模型,从空间格局综合视角探讨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发展质量提升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
 | 情感计算在数字行政治理中的应用、风险及规制 [黄雪英] | 2025/1/6 |
情感计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政府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数字行政治理的能力提升与体系优化。但是,囿于技术本身的特质与技术被滥用的可能,情感计算在数字行政治理中也存在诸多风险: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风险,体现为... |
|
 | 苏俄如何走向现代文明之路:列宁的探索及当代价值 [舒新,吕林] | 2025/1/6 |
列宁以探索苏俄现代文明之路的实践为载体,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首章。他对苏俄如何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突围、怎样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文明发展之路、人类社会何以创立一个以全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的新... |
|
 | 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青年发展型社会的理论探究 [陆杰华,程子航,陈炫齐] | 2025/1/6 |
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构建青年发展型社会对于持续推进党的青年工作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积极回应和... |
|
 | 巩固拓展有效衔接,让广大农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雷明] | 2025/1/6 |
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探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在基本目标和要求上的兼容性和互补性,以及在作用对象、政策落实等方面的不同。为实现高... |
|
 |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 [潘雪峰] | 2025/1/6 |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其对人民的历史担当和发展责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功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达成... |
|
 |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施春风] | 2025/1/6 |
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强调源头治理、风险管理... |
|
 |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 [明海峰,李政佼] | 2025/1/6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实体,二者具有趋同式实践样态。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即是适应世界现代化潮流和... |
|
 | 牢牢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方向 [张红宇] | 2025/1/6 |
文章强调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农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国情根基,包括农业资... |
|
 | 县乡治理:理解乡村振兴的中观视角 [颜昌武] | 2025/1/6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当前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或着眼于宏观层面的政策阐释和学理挖掘,或着力于微观层面的具体事项与技术操作,缺少更具洞察力和有效性的中... |
|
 | 基层治理数字增负及其破解 [盛明科,贺清波] | 2025/1/6 |
数字赋能增效是基层减负的重要着力点。然而,旨在赋能增效的数字技术在现实中反倒增加了基层负担,导致数字技术的效益悖反。在基层数字治理交互场域,来自上级组织事务下沉、同级组织协同不足及社会公众诉求泛... |
|
 | 历史社会学:如何兼得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优势? [任剑涛] | 2025/1/6 |
历史社会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要达到这样的学科建构目的,需要对历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知识趣味与实践指向进行辨析。在学科属性上,它既然不是历史学或社会学的子学科,便是两个素有自身学科传统... |
|
 | 把握四个要求抓好稳产保供 [吴晓佳] | 2025/1/6 |
本文强调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在建设农业强国中的核心地位。指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和挑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四个... |
|
 | 技术执行的结构整合:数字化监督体系运行的逻辑分析 [董石桃,范赛果] | 2025/1/6 |
数字化监督体系构建本质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内在逻辑可概括为“技术执行的结构整合”。通过剖析广发集团“大监督平台”案例发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嵌入可以实现对领导干部廉洁风险动... |
|
 | 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杨开峰,储梦然,田小龙] | 2025/1/6 |
202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是一场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改革。既有研究阐释了改革的新特征,揭示了历次改革的演进逻辑,并阐明了自主性机构改革的基本行动路径,即调整结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未来研究可以... |
|
 | 21世纪日本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破裂 [李明] | 2025/1/6 |
21世纪以来,日本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付出许多努力,一度成功建立起同立宪民主党等在野党的统一战线;然而,两次国政选举失败后,统一战线旋即走向破裂。统一战线以“在野党共斗”为主要形式,以争取选票和... |
|
 | 城乡数字势差与逆差序智治 [曾凡军,王鹏] | 2025/1/6 |
城乡是国家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治理优化关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效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城乡关系的演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城乡数字势差是二元社会结构与数字挤兑、数字鸿沟相结合的逻辑产物。由数... |
|
 | 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背景、实质与战略路径 [张驰] | 2025/1/6 |
新征程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影响着共同富裕的成色、底色和亮色。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比,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涵更为立体,其中对象要素、基本样态、发展层次和行为指向构... |
|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 [童文胜,夏雨佳,潘振宇] | 2025/1/6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时,对劳动者权益、民生福利等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逐渐形成了早期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经... |
|
 | 市场转型、分配不公平感与福利态度 [张虎平,岳经纶] | 2025/1/6 |
经典福利理论认为,工业化发展会促进福利制度的扩张。21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转型的深化,我国社会政策和福利制度也得以持续扩张。然而,居民福利需要的变化如何影响福利制度扩张的微观逻... |
|
 | 条块关系:理解中国府际关系的一个核心概念 [徐东涛] | 2025/1/6 |
条块结构是我国政府组织体系的基本构成,条块关系是对中国府际关系的形象化、概念化和学理化表达,是当今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条块关系的演变发展与国家体制的建构及其改革同频共振,在推进... |
|
 | 网格化政策演变逻辑和优化路径 [朱瑞,张青青] | 2025/1/6 |
在2003-2023年的20年时间里,"城市管理网格化"逐步演变为"社区治理网格化"。目前"社区网格化"基本覆盖全国城乡,成为推动我国... |
|
 |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杨荣刚] | 2025/1/6 |
干部队伍建设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问题。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俄国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了诸多论述:“把共产主义理解为自己的事业”“夺取政权并学会利用政权”“讲求实际和... |
|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在"和"字上做文章 [黄祖辉] | 2025/1/6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性,这是继2005年新农村建设、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等之后,我国乡村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文章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 |
|
 | 补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的短板 [尤小龙,宋生辉] | 2025/1/6 |
文章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态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禁用药物使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为此,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 |
|
 | 国家自主性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刘伟,何頔] | 2025/1/6 |
国家自主性是影响现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由于一些领域国家自主性的失衡,导致国家治理体系中出现了治理主体发育不成熟、治理维度间衔接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
|
 |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刘修岩,余雪微,王峤] | 2025/1/6 |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 |
|
 | 把农户纳入监管范围并明确法律责任是重大变化 [赵华军] | 2025/1/6 |
本文讨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及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影响。修订后的法律强调了对农户的法律责任,确保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文章指出,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重... |
|
 |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论析 [杜玉华,王晓真] | 2025/1/6 |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两个重要叙事。两者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侧重于以“新路”摒弃传统社会主义封闭僵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侧重于以“正路... |
|
 | 智媒时代国家认同图式的挑战与再塑 [汪永安] | 2025/1/6 |
国家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需要国家共同体与民众个体的双向互动。增进民族情感是实现国家认同的核心要义,以时空维度建构“想象的共同体”是实现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延续民族文化... |
|
 | 从“唯一可能的答复”看马克思恩格斯三份俄国问题文献与“跨越论”的关系 [李述森] | 2025/1/6 |
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对俄国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做了一个"唯一可能的答复"。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跨越论&qu... |
|
 | 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下我国社会工作的结合性建构 [王思斌] | 2025/1/6 |
党的社会工作部及其系统的建立将建设功能整合的社会工作体系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以转隶职能部门为基础新组建的党的社会工作系统及其被赋予的统筹指导多种社会工作发展的职责,应该尽快建构起与中国式现代... |
|
 | 地方政府合作意愿分配对区域全周期治理的营造与影响 [锁利铭,高光涵] | 2025/1/6 |
“意愿-行为"构成了地方政府间合作全周期过程,合作意愿分配是地方政府有方向营造合作行为的隐性过程,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分配何以驱动显性合作行为并由此形塑区域治理结构,是有待回应的研究命题... |
|
 |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意义重大 [马健斌] | 2025/1/6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指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铸牢中华... |
|
 | 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宋洪远] | 2025/1/6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详细阐述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 |
|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周丹] | 2025/1/6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在思想观念上的凝练和升华。文化的特殊属性和功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双重内涵,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内容的观念反映,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
|
 | 强化源头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杨永明,李克锋] | 2025/1/6 |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农产品生产作为“第一车间”,其源头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多、规模小、分散等特点,以及存在的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产地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