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格化政策演变逻辑和优化路径 [朱瑞,张青青] | 2025/1/6 |
在2003-2023年的20年时间里,"城市管理网格化"逐步演变为"社区治理网格化"。目前"社区网格化"基本覆盖全国城乡,成为推动我国... |
|
 |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杨荣刚] | 2025/1/6 |
干部队伍建设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问题。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俄国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了诸多论述:“把共产主义理解为自己的事业”“夺取政权并学会利用政权”“讲求实际和... |
|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在"和"字上做文章 [黄祖辉] | 2025/1/6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性,这是继2005年新农村建设、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等之后,我国乡村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文章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 |
|
 | 补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的短板 [尤小龙,宋生辉] | 2025/1/6 |
文章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态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禁用药物使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为此,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 |
|
 | 国家自主性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刘伟,何頔] | 2025/1/6 |
国家自主性是影响现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由于一些领域国家自主性的失衡,导致国家治理体系中出现了治理主体发育不成熟、治理维度间衔接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
|
 |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刘修岩,余雪微,王峤] | 2025/1/6 |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 |
|
 | 把农户纳入监管范围并明确法律责任是重大变化 [赵华军] | 2025/1/6 |
本文讨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及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影响。修订后的法律强调了对农户的法律责任,确保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文章指出,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重... |
|
 |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论析 [杜玉华,王晓真] | 2025/1/6 |
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两个重要叙事。两者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侧重于以“新路”摒弃传统社会主义封闭僵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侧重于以“正路... |
|
 | 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策略 [刘兵,豆士婷,李伟红] | 2025/1/2 |
提升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是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创新目标的重要保障,而政策联动是培育系统韧性重要的外部机制,为明晰政策组合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16个国家级新区韧性数据... |
|
 | 体系动员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现代化 [桂华,周晓蓉] | 2025/1/2 |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互为表里,在责权不匹配的治理结构下,基层工作存在治理能力和治理资源的短缺问题。通过中心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划分,基层在特定情况下动员全部资源去完成阶段性的重要工作,实现了基层治理体... |
|
 | 团结和民主的同构:统一战线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 [汪仕凯] | 2025/1/2 |
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目标。在统一战线的实践中,为将人民从“大多数”进一步发展成“绝大多数”,团结逻辑嵌入民主逻辑之中,从而使团结... |
|
 | 从“控制”到“匹配”:城市规模治理的政策反思与施策向路 [关静,章娟] | 2025/1/2 |
回顾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模治理实践,控制人口规模和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是最为常见的规模治理政策。然而,仅依靠对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控制无法实现有效的规模治理。因为城市规模问题不是单纯的人口规模或土地规模问... |
|
 |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永林,郝挺雷] | 2025/1/2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需加强高科技创新... |
|
 |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杨冕] | 2025/1/2 |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模式,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2024年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到2030年要构建高效、规范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并显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
|
 | 运动式治理:一种中国特色的动员机制 [向淼] | 2025/1/2 |
运动式治理根植于中国传统政治,并以其在当代中国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广泛存在成为了中国公共管理的关键词。作为治理体制的运动指向传统帝国治理逻辑,作为治理机制的运动是常规科层治理失灵或低效的应对方案而... |
|
 | 论列宁对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制的初步探索 [杨毓康] | 2025/1/2 |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在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中实行最大限度的直接民主,以消亡原有国家机器的历史,以此彻底消灭政治领域以至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与剥削。十月革命后,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政治无法展开,... |
|
 | 从项目制运行到生态社群构建:环境社会工作的实践转型 [汤皓然,罗桥] | 2025/1/2 |
环境社会工作的实践在本土语境下需要根据现代化流向进行路径转型。项目制可视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的重要进路,从范式层面、场域层面、服务层面理解其运行逻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背后蕴含着不同的实践目... |
|
 | 经济学人:地缘政治意义超过贸易影响--欧盟-南共市自贸协定评述 | 2025/1/2 |
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再次尝试敲定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对世界贸易影响不大,但地缘政治象征意义要大得多。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准备进一步走向保护主义,而中国在拉美影响力巨大且不断增长。这种背景下,欧洲... |
|
 | 公共服务场景:概念构建、分析维度与设计原则 [党秀云,陆黎] | 2025/1/2 |
公共服务场景日益成为公民和政府关注的对象,其概念和分析维度亟须明确界定。鉴于市场服务与公共服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国内外对公共服务场景的概念及其分析维度还未系统厘清,本文试图将市场服务领域的... |
|
 | 加快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人才集聚中心城市 [普利锋] | 2025/1/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昆明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致力于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的人才集聚中心。昆明市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校院企地协同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人才协... |
|
 |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 [高继文] | 2025/1/2 |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以新的视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揭示了其形成发展规律。这主要表现为:丰富和发展“一个结合”“两个逻辑”思想,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 |
|
 | 以旅居康养为切入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陈大鹏,朱永明] | 2025/1/2 |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旅居康养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35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旅居康养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 |
|
 | 丰业银行: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Juan Manuel Herrera] | 2025/1/2 |
英国央行在12月议息会议上如期维持利率不变,但6:3的鸽派投票结果出乎市场意外。在英国通胀率回升、工资强劲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英国央行重申渐进降息方式依然恰当。鉴于此,预计英国央行在2... |
|
 | 回归日常:论“生活型养老”的政策维度与建构合力 [芦恒,董默] | 2025/1/2 |
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品质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新趋势。在中国人“好好过日子”的文化语境下,现有“生存型”养老政策需要回归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逐步升级... |
|
 | 安盛:全球经济的路径分歧 [Gilles Mo?c] | 2025/1/2 |
2025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和政策路径会出现一系列分歧,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美国增长状况将受益于生产率提高而保持良好,欧洲将继续在低增长中挣扎转型... |
|
 | 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社会运动及其局限 [杜敏] | 2025/1/2 |
数字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催生了由技术变革而引发的社会主义理论思考。“数字社会主义”“赛博共产主义”“交往社会主义”等理论以其敏锐洞察力,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数字革... |
|
 | 数据治理共同体的内涵意蕴及其构建路径 [刘银喜,王瑞娟,蔡毅臣] | 2025/1/2 |
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性以及数字资源战略地位的凸显对数据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 |
|
 | 促进消费增速增量向稳向好 [王微] | 2025/1/2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推动经济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消费市场逐步企稳,服务消费、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新动能不断涌现,消费增速和增量向好。然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不稳固,... |
|
 | 政治统一体:以顶层概念整合中国经验 [徐勇] | 2025/1/2 |
中国作为长期延续的政治统一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有通过构建以顶层概念为统领的概念体系才能将中国经验提升到普遍性层面。从问题、议题和价值的维度看政治统一体是国家结构知识系统... |
|
 | 革新以来越南共产党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做法 [闫杰花,张胜杰] | 2025/1/2 |
革新以来,越南共产党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统一了党内思想,遏制了党内不正之风,提升了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和战斗力。越南共产党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基本做法可归纳为:以五项基本原则... |
|
 | 非正式社会支持: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和剂 [程镝,祁鑫康] | 2025/1/2 |
在稳步推进健康老龄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有效缓解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十分关键。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检验非正式社会支持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下老... |
|
 | 巴黎银行:2025年全球经济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Hélène Baudchon] | 2025/1/2 |
以新形式存续的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将是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特朗普的经济议程。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将对美国通胀和货币政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这将使得... |
|
 | 大力提振消费须综合施策 [杨志勇] | 2025/1/2 |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被视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需从多方面入手。首... |
|
 | 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统战工作的双向赋能 [李艳霞] | 2025/1/2 |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是统战工作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统战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具体而言,“天下为公”思想有利于提升统战工作的战略定位... |
|
 | 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生成机制及治理策略研究 [李永康,薛博,夏鸿博] | 2025/1/2 |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方针对我国基层官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层官员避责行为仍屡见不鲜,为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借助压力模型可以发现,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生成原因包... |
|
 | 县级政府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行为优化与绩效提升机制 [郭珍,曾悦] | 2025/1/2 |
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政府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主体,由于其供给动力和能力不足,在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上存在不作为现象和投机行为,制约农业基础设... |
|
 | 人类学的道德转向 [黄娟] | 2025/1/2 |
以人类学视角来理解道德问题面临两个主要的挑战:其一是将道德等同于社会的倾向;其二是道德相对论,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边界的模糊化带来的研究困境。近二十年来,人类学研究的道德转向回应了这两个... |
|
 | 民粹主义是一种薄意识形态吗? [何涛] | 2025/1/2 |
为克服民粹主义概念的混乱,政治学者穆德从弗里登的意识形态理论中汲取灵感,将民粹主义界定为一种以人民、精英和公意为核心要素的薄意识形态,即“穆德命题”。该命题获得了一些研究者的认可,也引发了不少批... |
|
 | 大科学项目中政产学研如何合作? [杜鹏辉] | 2025/1/2 |
大科学设施具有科学和工程双重属性,能够产生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物质条件。主体间合作是设施项目运作的关键特征和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 |
|
 | 论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三维逻辑 [郝丽,冯玉丽] | 2025/1/2 |
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是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政府主导、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同共治的政党领导型治理。在中国特色政治体系中,党内制度体系与国家制度架构具有共通性和强大的制度合力... |
|
 | 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化的难点及破解 [薛瑞汉] | 2025/1/2 |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是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依法行政的必要组成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收到了... |
|
 | 在坚定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杨惠新] | 2025/1/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指导。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党委积极学习和贯彻全会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江苏公司明确改革方向,承担政治责任,保持战略... |
|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问题意识与基本架构 [阮博] | 2025/1/2 |
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是揭示和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精髓的重要前提。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所蕴含独特问题意识的把握,是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基本架构的关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 |
|
 |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唐爱军] | 2025/1/2 |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其所开启的思想解放功效在四个问题域中得到充分彰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上,“第二个结合”批判了二者是外在的甚至对立的的错误认知,正确揭示出两者是高... |
|
 | 政策补丁何以推进政策创新? [赵远跃] | 2025/1/2 |
政策补丁是完善政策内容、细化政策措施和提升政策适应性的重要策略,也是推进政策创新的有效机制。通过对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分析可发现,政策补丁有着独特的行动网络、情景策略和作用价值。首先,... |
|
 | “合意性行政化”:何以生发,如何发生 [陈军亚] | 2025/1/2 |
国家正式的行政管理体制止步于乡镇社会,乡村日常生活中行使管理权的相关职能依托乡村组织体系运行,是我国历史悠久甚至延续至今的乡村治理的形态特征。实践中的问题源于履行国家权力的行政职能与乡村自治的本... |
|
 | 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 [姜有为] | 2025/1/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提高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特别提出要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以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形... |
|
 | 先驱者的呼唤:早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念探寻 [许耀桐] | 2025/1/2 |
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来源,须着眼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阐发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现代化社会的理论观点,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源头。莫尔、康帕... |
|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蕴涵与文明意义 [冯鹏志] | 2025/1/2 |
习近平文化思想敏锐把握当代中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文化要求,深刻洞察人类文明更新发展的时代趋势,深入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凝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领导权的实践智慧,... |
|
 | 现阶段中国阶层格局变化的十大新特点 [朱光磊,韩林秀] | 2025/1/2 |
社会阶层结构作为中国发展重要的社会基本面之一,在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持续进行着分化与重组,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产生了一些新的与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特点,这些值得关注。比如,传统的工人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