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董志勇] | 2024/12/31 |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确保国家各类宏观经济政策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政策“组合拳”的重要性,要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
|
 | 把创新作为发展向海经济的核心动力 [倪巧] | 2024/12/31 |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发展向海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是实现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培养高素质... |
|
 |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黄朝椿] | 2024/12/30 |
本文探讨了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化管理,提升了农业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 |
|
 | 壮大耐心资本,筑牢金融强国之基 [杨涛] | 2024/12/30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耐心资本,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内生增长动力。耐心资本的核心在于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优化金融体系和融资结构,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本文分析了耐心... |
|
 | 勇担述学立论时代使命 [陆俊杰] | 2024/12/2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立足时代潮头,积极为党和人民建言献策,承担历史使命。新时代的使命在于创造和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此,工作者需... |
|
 | 让老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生机 [华珊] | 2024/12/27 |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尽管产业体系优势和韧性显现,但纺织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不足等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纺织业需加快高端化、智能化和绿... |
|
 | 为新时代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渠慎宁] | 2024/12/26 |
战略性产业是由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成的,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各国科技竞争的关键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以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和经济增长新动... |
|
 | 以优秀文化赋能美丽城乡空间创新 [李麟学] | 2024/12/26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七个聚焦”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建设美丽中国三者相互交织,展现出文化与城乡空间创新的巨大潜力。城乡公共空间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创新治理成为文化建... |
|
 | 与时俱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刘洪愧] | 2024/12/25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求到2035年全面建成这一体制。本文探讨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延续性、时代紧迫性及其构建的必要性,指出... |
|
 |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高强] | 2024/12/25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 |
|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涂圣伟] | 2024/12/24 |
工农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进程中长期且全局性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其提升至全新的战略高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解决城乡... |
|
 |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走深走实 [郭克莎] | 2024/12/24 |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则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经济韧性和活力的必要举措。中央经济工... |
|
 | 以创新型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侯万锋] | 2024/12/23 |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组合,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畅通教育... |
|
 | 理解好运用好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洪向华,于欢] | 2024/12/23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明显,韧性强,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文章强调,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水... |
|
 | 统筹推进就业扩容提质 [韩晶] | 2024/12/20 |
2023年,中国不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各地区和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10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13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 |
|
 | 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新高度 [孙代尧] | 2024/12/20 |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
|
 |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性探索 [顾海良] | 2024/12/19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指导。该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强调从中国实践出发,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相... |
|
 | 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成效加速显现 [马一德] | 2024/12/19 |
今年以来,中国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保障持续增强,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效益加速显现,创造质量稳步提升。这些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
|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方玉梅,刘可] | 2024/12/18 |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在汇聚创新人才、具备创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 |
|
 | 探索新质人才超前培育,助推浙江新质生产力跃升 [廖丹子] | 2024/12/18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质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具备跨界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
|
 |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赵晓飞] | 2024/12/17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普及应用,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升级,实现高效... |
|
 | 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王琼] | 2024/12/17 |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在长江经济带这一重要经济区域,其潜力与优势尤为显著。数字经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推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模式的深刻... |
|
 |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马海涛] | 2024/12/16 |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应当把“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作为逻辑起点,充分发挥中央的宏观调控功能,从税制体系、地方专项债券和预算支出等维度进行制度与政策的优化调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 |
|
 | 用好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赋能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 2024/12/16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圳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针对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强调加快... |
|
 | 践行大食物观,促进蔬菜水果高质量供给 [潘文博] | 2024/12/13 |
本文强调了蔬菜水果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并总结了我国蔬菜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产品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推进蔬菜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包括优化生产结构、推进绿色标... |
|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吴孔明] | 2024/12/13 |
本文深入探讨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农业科技进步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推动作用。文章梳理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育种技术、耕地保护、农... |
|
 | 切实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 | 2024/12/1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调了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核心地位。文章从平等保护市场主体产权、规范政府市场边界、构建公平法治环境、维护交易安全等方面,阐述了法治对营商环境的积极作... |
|
 | 宏观经济治理有力推动经济质效向好 [郭丽岩] | 2024/12/12 |
今年以来,我国通过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有效推动经济质效向好。政策上,我们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统筹短期应对与中长期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循环。同时,... |
|
 | 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的方法论 [任映红] | 2024/12/11 |
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更好地促进民营... |
|
 | 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李政] | 2024/12/11 |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 |
|
 | 以自身发展讲述精彩中国故事 [谭哲理] | 2024/12/10 |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有助于推动中国及其全球合作伙伴尤其是南南合作相关国家进一步发展。总的来看,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值得称道的。中国能够通过平等的伙伴关系同世界分享其成功经验,推动构... |
|
 | 做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题” [钟君] | 2024/12/10 |
在新的起点上,走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之路,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又要发挥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制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瓶... |
|
 |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郑江淮,陈英武] | 2024/12/9 |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 |
|
 | 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 [蓝佛安] | 2024/12/9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 |
|
 | 深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范恒山] | 2024/12/6 |
“因地制宜”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区域国土空间的逻辑联系与内在规律,为各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从实... |
|
 | 促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熊安静] | 2024/12/6 |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分配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重要影响... |
|
 | 新时代重大经济理论实践问题的科学回答 [刘守英] | 2024/12/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实践导... |
|
 | 深入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黄志斌] | 2024/12/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文章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 |
|
 | 发挥县城的城乡融合纽带作用 [杨玉珍] | 2024/12/4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在县城,需充分发挥县城作为城乡融合纽带的关键作用。通过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支撑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
|
 |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孙蚌珠] | 2024/12/4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文章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 |
|
 | 把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科学方法 [吕炜,刘欣琦] | 2024/12/3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能够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 |
|
 |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袁红英] | 2024/12/3 |
当前,我国正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既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破解城乡发展不平... |
|
 | 一体推进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苏婉贞] | 2024/12/2 |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成为教育和人才高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发展规划,以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为重点推进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形成教育、科技... |
|
 | 培育耐心资本,促进硬科技创新 [余湄,边江泽,张冀] | 2024/12/2 |
推动金融高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壮大“耐心资本”以促进硬科技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市场、投资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力。建议创设培育耐心资本的政策环境,强化硬科技企业种子期的国家扶持力度,并推动科技保险机制的... |
|
 |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徐留平] | 2024/11/29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工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深入贯彻落实《意见》... |
|
 | 主动对接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 [张晗] | 2024/11/29 |
在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中国应主动对接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以适应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欧盟碳交易市场体系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边境调节机制,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碳减排。中国应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 |
|
 | 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环节 [葛扬] | 2024/11/28 |
本文探讨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强调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用。文章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制度保障,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府... |
|
 | 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 [黄茂兴] | 2024/11/28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绘就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的关键落笔,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围绕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技术革新、绿色发展、要素创新、产业... |
|
 | 系统施策提升产业工人技能 [魏琪嘉] | 2024/11/27 |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旨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文章强调,职业教育是关键,应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
|
 | 多角度研究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逄锦聚] | 2024/11/27 |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深化研究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强调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