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的多维探析 [张明军] | 2025/2/18 |
民主的核心是对多数人意志的尊重,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人民民主与全过程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协商民主的深度嵌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功能强化与民主治理效能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民主形态。... |
|
 | 应对国际局势变化,提升农业食物系统韧性 [王晶晶,孟婷,樊胜根] | 2025/2/18 |
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粮价持续上涨,极大影响全球粮食供应与市场稳定。本文分析了俄乌冲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冲击,指出虽我国产粮自主率较高,但油籽与大麦等进口依赖度较大,存在风险。同时,全球粮价传导与供... |
|
 | 发展多样林下经济 带动农户持续增收基于对贵州黔东南州的调查分析 [司顺文] | 2025/2/18 |
近年来,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围绕林菌、林药、林禽、林蜂等产业,建设了多个规模化示范基地,实现利用林地面积619.35万亩,产值达81.28亿元。林下经济形态多样,包括林药、林菌、林禽、林畜... |
|
 | 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王军] | 2025/2/17 |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的观众数量持续攀升,2024年预计接待观众超过14亿人次,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60%。这种现象表明年轻一代对博物馆的兴趣日益增加,主要因博物馆通过文创产品等多样化形式... |
|
 | 政策工具的匹配模式及其治理效能 [王婷] | 2025/2/17 |
效能化改革既是公共管理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公共管理的分析单位从公共机构及单个公共项目转变为政府用来实现公共目标的工具,政策工具的合理应用成为公共管理效能化改革的重... |
|
 | 基于脸的治理及其转向:从刺脸、刷脸到非法AI换脸 [谢新水] | 2025/2/17 |
脸是人与人交往不可或缺的界面,因其不可遮蔽而被赋予了社会性,成为治理场域和治理工具。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权利的扩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脸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相继出现。随着数字社会来临... |
|
 | 家乡社会学的争论焦点与田野价值 [张红阳,魏长青,赵煌] | 2025/2/17 |
家乡是社会学的研究场域,家乡社会学是社会学的视角与方法。“就家乡论家乡”从来都不是家乡社会学的初衷,家乡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要“跳出家乡看家乡”。家乡社会学为农村研究提供了典型个案与调研区域,却遭... |
|
 | 以公正高效司法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谭吉] | 2025/2/1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发布,旨在针对科技创新审判中的突出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25条政策举措,以增强科技创新的司法保障。这些措施涵盖了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创新主体与行... |
|
 |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 [马健永] | 2025/2/17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所开辟出的一条正确发展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特色。民族性与... |
|
 | 解放性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想象力 [王小章] | 2025/2/17 |
与传统那些通常具有宗教背景的慈善救助相比,作为政府职能的现代社会工作与既有社会秩序的关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后者比前者呈现出更强的维护既有社会秩序和体制的“控制”功能。不过,自20世纪80年代... |
|
 | 中国现代化的国民身份基础 [周平] | 2025/2/17 |
中国经由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有赖于全体人民的投入和参与。然而,臣民身份塑造的被动的社会行动者却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唯有国民身份塑造的自主的社会行动者才能为现代化提供基础性... |
|
 | 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机制与路径优化 [王黎萤,赵春苗,王举铎,文佳] | 2025/2/17 |
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各产业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构建,其中知识产权裹挟的技术标准先行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新型竞争规则,“技术垄断”“标准规锁”“联盟割裂”等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 |
|
 | 例外是如何形成的? [刘圣中] | 2025/2/17 |
作为世界三大民主制度类型之一的瑞士民主制度是一个例外,这一独特形态有其特殊历史根源。根据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制度变迁过程从初始制度形成开始,奠定了制度的雏形,并形成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现象。... |
|
 | 以数实深度融合为抓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贺建风,陈茜儒] | 2025/2/17 |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国家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促进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实现生产力的跃迁。数实融合通过技术、要素、产业和制度的深度结合,实现了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优化了资源... |
|
 | 治理嵌入生活:大都市郊区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 [佘国梁,马流辉] | 2025/2/17 |
乡村公共生活是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状况与组织程度是衡量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本文以上海郊区乡村治理经验为典型案例,基于系统与生活分析视角,分析大都市郊区乡村良好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 |
|
 | 协同监督的内涵属性、实践形式和运作逻辑 [程同顺,王利平] | 2025/2/17 |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开展自我革命的依托和保障。随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一核多元系统的确立,协同监督成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 |
|
 | 风险消弭与能动调适:风险社会韧性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南锐,朱文俊] | 2025/2/17 |
风险社会已成为国家治理面对的新常态,传统治理向韧性治理的模式转型升级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时代特征导致风险的自发生成、扩散与叠加,风险社会加剧传统治理模式失灵,能力提... |
|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 [李涛,欧阳日辉] | 2025/2/17 |
数字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的形成助力... |
|
 | 从用电量增长看我国经济向好、向绿、向新而行 [赵恒春] | 2025/2/17 |
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显著高于国内生产总值5.0%的增长率。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但用电量与经济增速... |
|
 | 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曹文宏] | 2025/2/17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强调通过技术、市场和管理的改进来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 |
|
 | 效率损失测算:数字平台反垄断规制体系优化的有效工具 [张蕴萍,栾菁] | 2025/2/17 |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以及数据要素的加速聚集,双边市场结构、赢者通吃与优势锁定等特性使得数字平台企业的市场势力不断扩张,平台垄断态势渐显端倪。在充分肯定数字平台积极作用的同时,需要清醒认识并积... |
|
 | 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身份形塑 [黄红] | 2025/2/17 |
社会工作学科恢复重建三十余年来,学科的“主体性焦虑”从未缺席。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下,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身份形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以前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专业身份,... |
|
 |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杨玉春] | 2025/2/17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教育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纲要强调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优先地位,全面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 |
|
 | 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的内在逻辑、关键问题与有效路径 [黄维,赵杨归一] | 2025/2/17 |
新质生产力是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银发经济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错位失调、产业和资源区域分布失衡、人才储备不足、市场和行业监管标准缺失等问题,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品质赋能实现供需动态平... |
|
 | 丰富数字法治实践,发展数字法治理论体系 [胡铭] | 2025/2/17 |
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普及,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形态与人们的行为模式。文章强调在数字时代,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和推动治理数字化与法治化的重要性。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成果,其基本原则在数字化环境中亟需... |
|
 | 积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刘方] | 2025/2/17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方向,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及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接下来... |
|
 | 多元协同治理如何助力公共服务合作生产? [张友浪,冉宇豪] | 2025/2/17 |
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对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村超”赛事反映了社会、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合作生产模式,该模式起源于社会公众的自组织行为,即公众主动参... |
|
 | 从阶级联盟到爱国者联盟: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陈明明,杨东光] | 2025/2/17 |
阶级联盟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重要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从阶级联盟到爱国者联盟的演进,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轨迹。统一... |
|
 | 跑出中国农业创新“加速度” [李翠霞] | 2025/2/17 |
农业科技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了自主创新和对外合作的资源整合。目前,国家已建成867个农业科研平台,为关键领域如生物育种和智能装备提供支撑。政策的实施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
|
 | 地方性创新政策转移何以成功 [李汉卿,毛烨洋] | 2025/2/17 |
地方性创新政策转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河长制”作为全国范围内创新政策转移的成功个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于改进的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河长制”的政策转移过程呈... |
|
 | 数字政府治理集约化的逻辑、挑战与进路 [李明堂] | 2025/2/17 |
数字政府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协同的理念,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整体集成。为此,推进数字政府治理集约化的应然逻辑成为题中之义:加快... |
|
 | 激发千行百业走技能报国之路 [马小强] | 2025/2/17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激发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促进职工技能提升、增加收入和企业效益。技能人才被认为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 |
|
 | 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潘家栋,肖素萍] | 2025/2/17 |
企业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推动创新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在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
|
 | 无产阶级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胸怀天下的博思宏论 [许耀桐] | 2025/2/17 |
对无产阶级解放这一重大问题,三大空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曾经准备了积极的思想启发材料,提供了有益的事实借鉴资源,但由于囿于唯心主义认识,存在根本性的错误和缺陷。马克思和恩格斯突破了他们的局限,... |
|
 | 三产融合,让农业发展提速 [郭珍] | 2025/2/17 |
随着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农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农业农村部近期印发的指导意见强调加速产业循环、联结与增值,旨在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自2016年以来,政策的持续推动使乡村产业发展蓬勃,... |
|
 | 制度型市场利用、动态能力与技术追赶 [郑刚,朱国浩,莫康] | 2025/2/17 |
制度型市场是特定时期政府为发展特定产业而创造的特殊本土市场机会,后发企业如何抓住制度型市场机会窗口实现技术追赶是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产品追赶阶段,企业通过弱均衡性制度型市场感知、利用式战略捕捉... |
|
 | 以优质文艺供给激发新春文旅热潮 [刘水静,杨镒璠] | 2025/2/17 |
近年来,文旅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优质文艺供给的提升,各地的特色文艺汇演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例如,在重庆中山古镇的川剧变脸和吐火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显示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和高品... |
|
 | 健全法规为赛事经济护航 [任超,杨惠远] | 2025/2/17 |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中国迅速发展,2024年全国将举办671场赛事,参赛人次约656万。这一热潮不仅推动了全民健身,还刺激了相关产业如住宿、餐饮和旅游的发展。据测算,桂林和武汉的马拉松赛事分别带... |
|
 | 乡村生活的规则化治理:转型趋势与现实困境 [黄鹏进,王学梦] | 2025/2/17 |
当前在乡村治理领域,积分制治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验探索。X区的经验表明,乡村积分制之所以被广泛运用,关键在于乡村正面临着治理的生活化转型。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型事务进入正式基层治理范畴,倒逼村级组... |
|
 |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王从春] | 2025/2/17 |
城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其更新行动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更新不仅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手段,更是实现高水平治理的关键措施。文章提到,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构建宜居、韧性和智慧城市,满足人... |
|
 | “双网格”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有温度 [李佑静] | 2025/2/17 |
随着我国网民人数超过11亿,互联网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重庆市推动的"双网格"治理模式结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治理手段,通过整合资源,实现高效沟通和快速响应,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 |
|
 | “置身事内”:理解协商民主的中国逻辑 [张力伟] | 2025/2/17 |
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键在于跳出西方协商民主的既有范式,重新在中国场景中理解协商民主。以“置身事内”的视角,在中国语境的“协商”概念基础上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中剖析协商民主的历史继承和当... |
|
 | 认知、认同与期待:国家意识的三维意义结构 [周光辉,王灏淼] | 2025/2/17 |
国家意识是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交往中逐渐产生的共有的意义指向和归属感。国家意识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共同体成员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国家存续发展的心理基础,也是... |
|
 | 繁荣文旅消费须培育新增长点 [周密] | 2025/2/17 |
春节临近,京城各大商圈积极举办迎新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新政策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旨在提升消费意愿和城市竞争力,促进内需。各地积极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通过创新和优化消费模式... |
|
 |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 [贺东航] | 2025/2/17 |
文章通过历史政治学的视角,考察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大一统”价值观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选择的影响,追溯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与超大国家治理新方案的历史背景,... |
|
 | 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建设纲要之“纲” [杨银付] | 2025/2/17 |
教育是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基石。2024年9月,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教育强国,并回答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的、内涵与路径,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会发布了《教育... |
|
 | 释放区域协调发展动能,促进外贸质升量稳 [张晓兰] | 2025/2/17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旨在推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区实... |
|
 | 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建构与效能提升路径分析 [郭定平] | 2025/2/17 |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重在阐释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中国党际关系的合作属性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规定性。多党合作与竞争是政党政治的两种不同运行方式,适应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条件。多党合作是中... |
|
 | 中国本土特色农村社会研究:主要取向、反思与创新 [林聚任] | 2025/2/1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一些研究问题和基本取向。系统梳理国内关于农村社会研究的主要进展,可以概括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取向,即学术取向、现实问题取向... |
|
 | 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空壳问题及其治理 [韩艺,徐彤,石可寒] | 2025/2/17 |
当前,一些地方农村文化活动中心面临场地空置、建筑闲置、功能虚置、未真正嵌入乡村生活等空壳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嵌入理论视角,构建“嵌入环境-嵌入过程-嵌入结果”解释框架,分析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