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实融合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
夏杰长,王文姬 2024-07-16 |
摘 要: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形态,是指基于数据技术,以数据、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高效协调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全面贯通多产业、多业务、多场景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
关键词: |
数实融合,数字产业,系统性工程,集群创新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实融合和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数实融合和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培育和壮大数字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基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视角,深入研究数字产业集群演化规律,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之路,以数实融合为主要驱动力发展壮大数字产业集群,是极其重要的关键之举。
一、数实融合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形态,是指基于数据技术,以数据、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高效协调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全面贯通多产业、多业务、多场景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传统生产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传统生产要素与数据要素融合、三次产业间跨产业融合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技术层面的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传统生产技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数字技术作为驱动力而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对生产、生活全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数字技术在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同时,重塑了商业运作的基本逻辑。比如,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取使用价值是购买商品的最终目的。与传统工业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具有更加明显的消费者使用价值和感知价值提供优势。促进传统工业等生产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生产效率。
第二,要素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要素层面的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传统生产要素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尤其重要,但数据要素只有与其他要素协同融合才具有经济意义。此外,数据要素还具有非消耗性。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会随着生产活动的进行逐渐耗损,数据要素具有非消耗性且随着生产活动的进行还会产生新的数据要素。协同性与虚拟替代性是数据要素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一般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和生产商品,需要与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协同发挥作用,同时会对部分要素产生替代作用,这为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潜力。因此,促进传统生产要素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需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以协同性与虚拟替代性为代表的特性。
第三,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产业融合是数实融合的重要表现,三次产业间跨产业融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典型的三次产业间跨产业融合包括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能够协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运营模式与发展需求,优化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共享与流动,畅通工业互联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渠道。丰富的两业融合应用场景能促进形成开放的产业生态,释放平台的协同效应,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耦合发展。
二、数实融合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作用机理
数实融合赋予了实体经济新动能,是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和直接推动者。
第一,数实融合赋予实体经济新动能,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传统实体经济是指在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以及少量生产性服务部门,农业和工业依然是实体经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数字引擎”正在加力赋能实体经济,“数实融合”赋予实体经济新内涵。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从新业态、新模式和数字技术两个方面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数字产业集群作为典型的数字经济形式通过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集群的演化升级,可降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搜寻成本,跨越地理边界组织生产突破地区资源禀赋限制,提升产业生产能力,实现效率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数实融合重塑产业集聚模式,促进产业线上集聚,突破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内资源禀赋局限,从而推动数字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壮大。比如,数据要素降低不同地理区位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使产业集聚逐渐突破地理区位限制,通过线上协作实现规模经济。数字贸易对产业集聚模式进行了三种形式的改造:在同一空间的协同式地理集聚向分离式地理集聚转变、产业集群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线上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同时线上集聚。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贸易程度变高,生产性服务业向人力资本集中的大城市集聚,数字经济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地理分离提供条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大城市集聚成本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向线上集聚。如猪八戒网就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制造业在线上集聚的进程要比生产性服务业更为滞后,然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对制造业各环节进行深度解构,产品有望在线上协同生产,实现制造业在线上集聚。当产业集聚从地理临近转向线上集聚后,当地企业理论上可以在全国或全球配置资源,不再局限于企业所在地的资源禀赋水平,进而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
第三,数实深度融合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赋能效应。数实深度融合的核心要义是“以数强实”,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大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规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就是落实“以数强实”的关键一招。因为通过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区,可以让数字科技企业更充分发挥自身在平台、技术、数据等方面优势,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很多地方的实践表明,数实深度融合对产业空间布局、集群产业范围、集群微观主体、协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集群的作用方式,极大提升了产业效率和区域竞争力。此外,数实深度融合还从多个维度和路径为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强劲的动力。比如,数实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要素流动、产业链价值链、数字平台以及种群生态等多元视角和多种方法驱动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又如,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突破了传统产业基于特定地理空间集聚的形式,开始在更大的在线虚拟空间集聚,产业集聚的动力也由此发生了改变,比如,增强合作、促进知识溢出、形成并强化创新网络、实现价值共创等。
三、以数实融合壮大数字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产业的赋能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世界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筑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第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产业数实融合发展底座。核心是要加强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新技术。颠覆性创新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全面冲击,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重构。因此,需要夯实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底座,加大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数字产品(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的自主创新力度,构建国产化算力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底座技术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数实融合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在算力、算法、训练框架、数据资源、人才储备等多个层面予以提升。
第二,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双向赋能。实践经验表明,数实融合有助于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集群,赋能新发展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应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实融合促进数字内容生产、数据要素流动和数字技术创新等,支持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智慧远程服务等市场新需求所催生的新模式,营造适应数实融合发展需求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双向赋能,真正实现“以数强实”。
第三,引导产业线上集聚,优化产业禀赋资源配置,促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引导企业线上集聚,发挥数据要素的效能,突破产业发展资源禀赋上限。数字化产业带是数字经济发展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是线下产业链与线上产业生态融合集聚的“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数字化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日益成为增强产业韧性与活力的重要支撑。鼓励地方稳妥有序发展和对接产业数字经济平台加速企业线上集聚,推进数字化产业集群建设。全产业链上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系统,推动传统产业与其上下游的各个行业形成虚拟集群,借助云、网、端的企业关联模式重塑传统产业的价值链、资金链、生态链和供应链。通过产业内的协同和深化,以及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集聚和辐射效应,推动集群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打造数字化产业集群发展标杆,实现集群内企业协同创新、共生发展,通过产业线上集聚突破资源禀赋上限。
第四,完善数字产业市场监管体系,创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系统。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化,需要及时实现监管和创新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避免已有的法律锁定或制度依赖,要尽可能实现监管过程的差异性与适用性,并保持监管工具的灵活性与动态性。
第五,加快数字人才培育,为数实融合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奠定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数实融合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中,数字人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支撑。要以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引进数字人才,通过产学研结合培育数字人才,促进数字人才的就业创业用好人才,强化综合保障体系留住数字人才,构建数字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
(作者夏杰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姬系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