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
张余文 2010-10-12 |
摘 要: |
运用扩展的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国有单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上与全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保持一致,城镇集体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其他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仅初始值比较高,而且扩大得比较快。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私有化所带来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来自国有部门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其国有部门行业的垄断性质。 |
关键词: |
基尼系数,行业收入,收入差距,行业垄断 |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目前的行业收入差距及其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伤害着公平,损害着效率,严重阻碍着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进程。中国理论界目前对于行业间收入差距的认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垄断性行业职工的收入远远高于非垄断性行业职工的收入;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较大,新兴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高、增长快;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智力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职工收入较高。有关此方面的总结与概况,魏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尽管上述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对中国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探索,但是却很少有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运用基尼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为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为探讨中国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一、研究方法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以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在0到1之间取值。基尼指数是用基尼系数乘100倍以百分比来表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主要是用来测量个人或者家户收入之间的差距,基本上没有用来度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了能够准确度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对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行重新的定义:
图1:行业基尼系数(1)

式中,Xi为第i个行业的收入;μ为每个行业收入的平均值
图1:行业基尼系数(2)

N为行业的数目;G为为扩展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
在抽取了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1996-2008年期间的按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之后,并对其中的部分行业进行了合并,最终以66个行业为计算单位,计算了全国平均、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等4个变量的基尼系数变化,其结果见表1。
表1:1996-2008年按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基尼系数汇总
年份 |
全国 |
国有单位 |
城镇集体单位 |
其他单位 |
1996 |
0.147895512 |
0.140264539 |
0.193356489 |
0.211289304 |
1997 |
0.160551794 |
0.142435235 |
0.18590225 |
0.209444321 |
1998 |
0.150064648 |
0.141311761 |
0.160909878 |
0.188050491 |
1999 |
0.159446344 |
0.147933495 |
0.172996855 |
0.187529703 |
2000 |
0.175331532 |
0.154658293 |
0.169610467 |
0.204691362 |
2001 |
0.188697178 |
0.171927572 |
0.171467725 |
0.205741664 |
2002 |
0.206670673 |
0.189012777 |
0.166269443 |
0.224554115 |
2003 |
0.232146814 |
0.203753048 |
0.186456598 |
0.262806083 |
2004 |
0.240716236 |
0.207038762 |
0.197835495 |
0.276649082 |
2005 |
0.240733971 |
0.231295396 |
0.217758515 |
0.270456652 |
2006 |
0.265264211 |
0.220816607 |
0.208394988 |
0.307740956 |
2007 |
0.27772117 |
0.241940758 |
0.186301116 |
0.313429542 |
2008 |
0.283464269 |
0.237135226 |
0.193732816 |
0.321054208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7-2009年各期。
把表1中的数据转化为图形,其变化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2:1996-2005年按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基尼系数趋势图

二、基本观点
(一)中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总体扩大的趋势.但是不同所有制之间行业的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趋势各不相同
1.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1996年的0. 15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0. 28左右(见表1),总增长幅度达到了91%左右(见表2)。在短短的10多年之内,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上升如此之快,确实令人震惊。再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1997年基尼系数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年份都是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而且存在着加速上升的趋势。
表2:1996-2008年按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基尼系数增长率
年份 |
各年增长率 |
1996 |
全国 |
国有单位 |
城镇集体单位 |
其他单位 |
1997 |
8.557584 |
1.547572 |
-3.85518 |
-0.8732 |
1998 |
-6.53194 |
-0.78876 |
-13.4438 |
-10.2146 |
1999 |
6.25177 |
4.685904 |
7.511644 |
-0.27694 |
2000 |
9.962717 |
4.545825 |
-1.95749 |
9.151435 |
2001 |
7.623071 |
11.16609 |
1.095014 |
0.513115 |
2002 |
9.525047 |
9.937444 |
-3.03164 |
9.143724 |
2003 |
12.32693 |
7.798558 |
12.14123 |
17.03463 |
2004 |
3.691381 |
1.612597 |
6.102705 |
5.267381 |
2005 |
0.007367 |
11.71599 |
10.0705 |
-2.23837 |
2006 |
10.18977 |
-4.53048 |
-4.29996 |
13.78569 |
2007 |
4.696057 |
9.566378 |
-10.6019 |
1.848498 |
2008 |
2.067937 |
-1.98624 |
3.989079 |
2.432657 |
总增长幅度 |
91.66523 |
69.06285 |
0.194628 |
51.95005 |
2.国有单位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基本上与全国总体水平保持一致,基尼系数从1996年的0. 14左右上升到2007年的0. 24左右,上升的幅度也在60%左右。而且与全国总体趋势稍微不同的是(从图1可以看出),国有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
3.城镇集体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从1996年的0. 19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0. 21左右,2006年之后略有下降。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1996-2002年,基尼系数是向下滑行的,2002年之后才略有上升。
4.其他单位(即私营经济部门)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不均初始值比较高(0. 21左右),而且始终高于其他3种形态的基尼系数,其变动的趋势与全国总体水平和国有单位的基尼系数基本一致(除了2004年)。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1.上述现象的第一种表现,即无论是那个部门都呈现出基尼系数上升的趋势,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实现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机制都会导致行业收入差距的必然存在。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形态存在着完全竞争、不完全性的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多种形式,所以各行业在收入分配中不能统一获得平均利润。垄断使某些行业得到超额利润,收入分配结果自然谈不上公平。即使所有行业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各行业的自身特点、资本有机构成、市场机遇等不同,其发展水平势必参差不齐,甚至差距悬殊。[胡此外,市场机制的引入,使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这样势必在竞争中产生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不好的企业,企业之间的职工收入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所以,从一定时期来看,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存在着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性。
2.上述现象的第二种表现,即全国总体水平与国有部门一样,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和速率,与城镇集体单位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变动大相径庭。由此,可以作出如下两个假说:
第一,国有单位在国民经济生产与分配环节(特别是在分配环节)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行业收入分配的变动影响和决定着全国平均的收入分配变动。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要降低中国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实现社会公平,首先必须降低国有单位行业之间收入的差距。
第二,国有单位基尼系数的迅速增加,可能是由于垄断部门与政府行政部门垄断势力的增强所致。不妨以国有管道运输业作为垄断行业的代表,而国有零售业作为竞争行业的代表,笔者从《中国统计年鉴》抽取相关的数据,具体结果见表3。
表3:国有部门行业平均工资变化表(单位:元)
年份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国有部门管道运输业的平均工资 |
10242 |
11037 |
12906 |
15066 |
15671 |
18356 |
25730 |
25343 |
26967 |
30112 |
36905 |
40974 |
41554 |
国有零售业的平均工资 |
4451 |
4565 |
5461 |
5918 |
6332 |
7021 |
7832 |
8786 |
9967 |
11904 |
13959 |
16033 |
19124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9年各期。
从表3可以看出,管道运输业的平均工资是零售业的2倍左右(1996年),而到了2006年上升到了近2. 64倍,2007年与2008年稍有下降,但仍然保持在2.2倍以上。所以,从国有部门内部来看,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平均工资的差距是造成其基尼系数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市场机制本身追求的是效率的话,那么要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目的,就必须借助政府的干预这只有形的手来实现。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垄断实行管制。而在目前的中国,行政垄断是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是行政垄断,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带有倾斜性的政策制度以及政府权力的经济化必然导致行政垄断的形成。一方面,垄断行业通过阻碍竞争,享受国家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其谋取的部分高额垄断利润以不同的形式分配给职工,导致行业高收入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垄断行业通过内部控制侵蚀大量国有资产,增加职工收入。
此外,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习惯于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并力图控制经济生活,这使得公共权力易于经济化、利益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强化了部门利益。
3.从其他单位即私营部门内部的收入差距变动趋势来看,不仅其初始值高于全国平均值以及国有单位与城镇集体单位,而且其变动的趋势与后者高度一致,基尼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上述现象可以从如下方面加以解释:私有化过程其实就是社会贫富程度不断扩大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国的私有化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原来国有以及集体企业中的国家与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低价或者无偿占有,其结果必然是私营部门内部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4.城镇集体单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这可以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解释:第一,由于城镇集体单位的行业基本上是竞争性行业,所以其平均工资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第二,由于城镇集体单位各行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所以,其基尼系数的变化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基尼系数变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当然,这些只是假说,需要做进一步的论证。至于其基尼系数先下降后上升的轨迹如何解释,笔者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三、简短的政策建议
针对日益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克服由其带来的负面效果: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要以完善的市场为前提,因此,我们要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实现各行业公平竞争。针对我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大量垄断现象,一方面,对自然垄断性行业要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另一方面,对非自然垄断行业,要尽快清除各种市场准入壁垒,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地进入、退出,开展竞争。要最大限度地引进竞争机制,打破部门垄断,改变独家经营和部门内单一所有制的局面,增加部门内部的竞争。
2.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缺陷。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国家垄断所造成的,对这类行业收入差别过大的现象,市场是无法进行自发调节的,必须通过体制和政策的调整才能实现。
3.对国有企业以及城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过程要加以高度的警惕与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轻私有化过程中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