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各地区经济运行分析
祁国燕  2006-12-27
摘 要: 文章对于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投资建设、市场消费、进出口贸易等五方面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2006年,3季度,地区发展,经济运行
  一、地区生产总值
  

  (一)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同比增幅均有提高
  
  
前三季度,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快。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先,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增速水平基本同步。与上半年最高值相比,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速降低0.31 和0.04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表现逐季提高,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了1.05 和0.4 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均有上升,分别提高0.16、1.22、0.16 和0.96个百分点。四地区中区域增长差距略有缩小,由上年的1.56 个百分点,减至今年的1.33 个百分点。
  
  (二)绝大多数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于上年同期
  
  
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内蒙古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长18.1%,23 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12%以上,前12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在13%以上,依次是江苏和山东均15.0%、广东14.1%、河南14.0%、浙江13.9%、天津和西藏均13.8%、吉林13.7%、河北13.2%、广西13.01%和辽宁13.0%,东部地区占有六席。云南和甘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均为10.8%。
  
  二、工业生产
  

  (一)西部地区增速领先
  
  
前三季度,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工业生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0.88%、17.93%、20.61%和20.1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加快,延续上半年领先地位。
  
  (二)多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全国31个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在14%以上,有24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或等于)全国17.2% 的速度(西部地区除云南、西藏、甘肃和新疆的8 个,东北地区除黑龙江的2 个,中部地区的6 个,东部地区除北京和上海的8 个),其中前11 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20% 以上。
  
  (三)中部地区工业利润增长领先
  
  
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实现工业利润分别增长37.5%、20.68%、43.79%和26.7%。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西部地区工业利润在上年41%高增长的基础上回落3.59个百分点外,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提高3.1、24.0 和10.24 个百分点。有15 个省份的利润增长高于全国29.11% 的发展水平,依次是江西88.04%、河南76.8%、青海62.47%、贵州53.33%、吉林52.58%、新疆47.74%、内蒙古43.85%、山东42.45%、天津40.36%、云南39.07%、广西37.46%、江苏35.07%、湖南32.67%、四川31.4% 和河北29.96%。西部地区占有7 席,中部占3 席。
  
  (四)地区工业生产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中部地区,紧紧抓住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不仅增长速度而且经济效益均有上乘表现。变化之一是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如占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30%的河南省,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从去年前三季度的48.6%上升到目前的56.7%;国有企业的比重从20.8% 下降到14.9%;集体企业的比重从11.0%下降到8.6%。今年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是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公有制工业。前三季度,非公有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21.86 亿元,增长3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6%,同比提高7.4 个百分点。再如民营经济已占山西省经济“半壁江山”,民营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大大提高,这是中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投资建设
  

  (一)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30% 以上
  
  
四地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0.99%、38.18%、36.53%和22.24%,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增速在30% 以上。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幅度均有小幅提高,分别上升1.47 和2.23个百分点,东北和东部地区增幅分别下降2.45 和1.73 个百分点。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占地区合计比重分别提高了0.49、0.69 和1.1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下降了2.36 个百分点。
  
  (二)城镇固定资产东部比重首次低于50%
  
  
前三季度我国地区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各地区投资增长在上半年达到最高值后出现减缓并下降趋势,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各季度保持在22-26%之间。二是东部地区投资比重在前三季度首次低于50%,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投资增长保持在30% 以上,其比重有所提高。
  
  四、市场消费
  

  (一)总体消费分析
  
  
前三季度,各地区消费市场普遍增长加快,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消费实际增长在14% 以上,各季度均保持这一水平,增幅较大。全国31 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在12%以上,扣除价格因素,除青海外的30个省份消费实际增长在12%以上,其中有25个省份的实际消费增长超过全国12.6%的实际增长水平。前11省份消费增长在14%以上,西藏消费增长21.88%,继续首位,依次有山东15.54%、江苏15.31%、河南14.71%、江西14.5%、内蒙古14.41%、广西和广东均14.31%、福建14.27%、湖南14.1% 和安徽14.04%,中部6 省占了四席。
  
  (二)地区消费基本分析
  
  
前三季度,四个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水平均好于上年,特别是中部和东部地区保持在14% 的高水平,中部地区消费增长中。其主要原因:一是各地区价格水平较为稳定。中、东部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0.95%和0.04%,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上涨0.72%和0.86%;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有20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得益于国家科学发展政策、和谐社会建设,增强了城乡低收入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为市场繁荣提供了持久动力。特别是随着免除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购买化肥进行补贴,农村扶贫等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随着农村教育、医疗保险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消费水平提高。三是得益于消费环境的改善,城乡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推进的农村“万村千乡”工程、“村村通”公路建设工程、电网改造工程、饮用水工程、燃气工程的建设,超市、连锁店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治理整顿等,消费环境逐步好转。如安徽城市消费同比增长15.8%,农村增长13.1%,城乡差距由去年同期的6.3 个百分点缩小为2.7 个百分点。
  
  五、进出口贸易
  

  (一)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增长加快
  
  
前三季度,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8.02%、18.52%、26.21%和24.32%,西部地区增速保持今年第一位置。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进出口增幅分别提高3.84、4.66 和0.6 个百分点,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0.1、0.05 和0.05 个百分点。
  全国31个省份均实现进出口贸易增长,有16个省份进出口增幅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18 个省份高于全国24.3% 的增长速度,12个省份增速超过30%,依次是西藏48.9%、宁夏45.3%、江西44.6%、四川42.4%、黑龙江37.0%、安徽36.4%、青海34.1%%、甘肃31.7%、云南31.2%、北京和重庆均30.7%、内蒙古30.1%。
  
  (二)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出口增长逐季提高
  
  
四地区出口贸易分别增长30.91%、19.95%、28.25% 和26.59%,西部地区增速领先。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东北和东部地区出口增幅均有下降,分别回落1.45、24.9、32.93 和4.36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幅提高4.13 个百分点。31 个省份实现出口贸易增长,其中有24个省份的增速在20%以上,18个省份高于全国26.5%的增长速度,14个省份超过30%。9 个出口贸易大省占全国总量的90.49%,同比下降0.09 个百分点,其中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别提高0.55、0.34 和0.31个百分点,其他6 个省份均下降。
  
  (三)四地区进口贸易增长均在16% 以上,西部地区增长第一
  
  
四地区进口贸易分别增长24.24%、16.8%、23.36%和21.72%,西部地区进口增长保持第一。全国有28个省份实现进口贸易增长,其中有17 个省份高于全国21.7% 的增长速度,前12 个省份的增速在30%以上,依次是西藏116.2%、宁夏71.6%、四川45.6%、云南44.9%、安徽43.8%、江西39.6%、黑龙江37.1%、北京34.5%、甘肃31.7%、吉林30.9%、广西30.6% 和重庆30.4%。
  
  (四)地区进出口贸易分析
  
  
我国各地区出口增幅减缓,东北和中部地区出口额今年逐季上升,中部地区更为明显。主要原因:一是招商引资向大项目、优项目集中。凭借中部崛起的大好机缘,吸引外资的步伐越来越大。如湖南1-9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9个,实际使用外资10.86 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86.72%;新批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已经占到全省的58.3%和74.6%,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攀升。二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逐渐成为主要出口增长点。如山西能源煤出口大省,1-9月这一传统的焦煤商品出口继续下降,同比下降14%左右,而机电产品、不锈钢板材出口成为出口回升的“助长点”,高新产品第一次实现贸易顺差,这说明山西省产品的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升,完全改变过去“煤都”传统的低水平概念。

作  者:祁国燕    
出  处:宏观经济信息研究
单  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经济类别:区域经济发展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当前吉林省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11-28)
 2006年上半年内蒙古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预测 (2006-11-17)
 实现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2006-10-09)
 上半年河南工业生产运行平稳 经济效益大幅攀升 (2006-08-11)
 中部崛起的空间战略思考 (2006-06-14)
 2005年江苏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效益增幅明显回落 (2006-02-22)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