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度全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杜莹芬,江燕红  2007-02-13
摘 要: 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看,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表现良好,延续了前三年的增长趋势。2003年-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和企业平均利润持续增加,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为32.4%,企业平均利润年均增长率为10.56%,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虽有所起伏,但年均增长率仍分别为0.73个百分点和0.14百分点。2006年1月-11月,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出现424.74亿元亏损额外,其他行业均实现了盈利。利润总额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3514.57亿元,其他利润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仅这三个行业就实现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5.58%。相对于前三年,利润在行业间的分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总额始终处于前五位,并且,这三个行业的年均利润总额增长率均在30%以上,因此其利润总额占比总和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关键词: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工业经济
  一、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1月-11月,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89986家,创造工业增加值7789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8%;实现利润总额1653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65%,企业平均实现利润570.11万元;资产贡献率达到11.1%,比上年同期增加0.8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47%,比上年同期增加0.26个百分点。
  
  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看,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表现良好,延续了前三年的增长趋势。2003年-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和企业平均利润持续增加,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为32.4%,企业平均利润年均增长率为10.56%,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虽有所起伏,但年均增长率仍分别为0.73个百分点和0.14百分点。
  
  二、分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2006年1月-11月,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出现424.74亿元亏损额外,其他行业均实现了盈利。利润总额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3514.57亿元,其他利润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仅这三个行业就实现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35.58%。相对于前三年,利润在行业间的分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总额始终处于前五位,并且,这三个行业的年均利润总额增长率均在30%以上,因此其利润总额占比总和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06年1月-11月,各行业的利润总额均较2005年同期有所增长,增长最快的行业依次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003年至2006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依次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采矿业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各行业中,总资产贡献率最高的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56.99%;烟草制品业,为56.1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为30.26%。就总资产贡献率而言,相对于上年同期,经济效益提高最显著的行业依次是其他采矿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的行业依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以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003年至2006年,总资产贡献率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依次是:其他采矿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各行业中,成本费用利润率最高的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114.29%;烟草制品业,为34.9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为27.12%。就成本费用利润率而言,相对于上年同期,经济效益提高最显著的行业依次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的行业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其他采矿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以及非金属矿采选业。2003年至2006年,成本费用利润率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2006年1月-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简称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21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92%,企业平均利润达到2773.47万元;虽然大中型企业只占国有企业数量的27.81%,但国有企业93.99%的利润来自大中型企业,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共实现利润6778.77亿元,较上年增加22.47%。
  
  自2003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和企业平均利润一直在增加,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8.38%,企业平均利润的年均增长率为36.07%。但是,由于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数量的持续下降,国有企业的利润份额基本呈下降趋势,2006年1月-11月,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占比为43.63%,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2.37个百分点。
  
  2006年1月-11月,国有经济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1.52%和8.91%,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76和0.28个百分点,并且,这两个指标自2003年以来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长0.85个百分点和0.49个百分点。总之,除了利润总额占比有所下降外,2006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了前三年的良好增长态势。
  
  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全部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速度较低,但企业平均利润较高,2003年,全部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是规模以上企业的一倍多,且两者之间的平均利润差距逐年拉大,2006年,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达到规模以上企业的五倍多。此外,国有企业2006年的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率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且两个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体而言,除利润总额增长率以外,国有企业2006年的经济效益及2003年以来的经济效益发展情况均好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一直较高,2003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均是非国有经济企业的四倍多,且差距逐年拉大,2006年,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达到了非国有企业平均利润的七倍多。不过,由于国有企业数量的持续下降及非国有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长速度低于非国有企业,这造成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逐年向非国有企业转移。2003年以来,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占比一直低于非国有企业,且占比一直在下降。
  
  就平均利润而言,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好于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及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国有企业逐步退出了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行业;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中,国有企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全部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绝大部分又来自于这些行业。因此,这些行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例如2003年以来,在所有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总额一直排在前六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一直处于第一位,并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年均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0.03%和34.18%。而国有企业在这两个行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数量占行业企业数量的50%以上)。这两个行业在国有经济中的地位也变得日益重要。2003年-2006年,这两个行业的国有企业利润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的比率分别为43.84%、40.68%、57.2%和59.92%,这两个行业的国有企业数量占全部国有企业数量的比率分别为11.71%、12.08%、14.31%和14.72%。

作  者:杜莹芬    江燕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经济类别:工业经济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金融时报:中国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追求存在误区 (2006-11-20)
 全球观察:原材料、工业品价格呈现“剪刀差”,困扰四川工业 (2006-10-10)
 我国非织造布企业亟须第二次创业 (2006-08-16)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六种模式 (2006-04-10)
 从经济普查结果看我国工业经济若干重要变化 (2006-03-27)
 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与展望 (2006-01-25)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