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特点分析 |
罗松山 2007-01-26 |
摘 要: |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特点有:投资增速先升后降;地方项目投资是带动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投资产业结构出现可喜变化,全年一产增速首次超过二产;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出现大幅度回落;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最低,回落幅度较大。 |
关键词: |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特点分析 |
|
|
一、投资增速先升后降 从2003年以来各年的投资增长变动趋势看,除2004年外,其他年份的变化都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先升后降,这是近年来投资增长变化的典型模式。与此同时,年度投资增速逐年下降,2004年比2003年回落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回落0.4个百分点。2006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样经历了一个增速逐步上升,然后在宏观调控作用下增速又逐渐回落的过程。1-11月,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312.1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从今年投资增长变动趋势看,上半年增速基本呈逐月上升趋势,1-6月累计增速达到31.3%的高点,比年初上升4.7个百分点;7月份开始,随着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等投资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投资增速出现较明显的回落趋势,表明投资宏观调控产生了一定效果,投资增长在高位运行中逐渐向相对平稳阶段过渡。12月份再集中大量上马新项目的可能性不大,加之目前各地方正处于党政领导换届密集时期,换届前投资增速回落的规律会继续发挥作用,因此,估计今年全年城镇投资增速可能继续回落。 二、地方项目投资是带动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今年投资增速的逐步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投资项目增速回落带动的。从全年投资增速走势变化看,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从4月份开始逐步上升,而地方项目则从下半年起逐月回落。1-11月份,中央项目完成投资8826.9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连续三月保持不变,增幅比上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完成投资70485.2亿元,同比增长26.2%,比上半年回落了5.8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增速的回落,成为带动今年城镇投资增速回落的主导因素。 三、投资产业结构出现可喜变化,全年一产增速首次超过二产 今年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全年第一产业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且增速一直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11月,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897.7亿元、34073.5亿元和4434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26.9%和26.2%,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比第二、三产业增速分别高9.9个和10.6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一产投资增速最高的一年,表明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投资领域已得到贯彻落实。从行业投资看,过去出现过热势头、需要重点调控的行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行业均衡发展趋势有所增强,但教育、卫生等投资增速依然偏低。 (一)受旺盛需求的影响 1-11月,制造业完成投资22702.1亿元,同比增长30.1%,高于城镇投资平均增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7.9个百分点;占全部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28.6%,比去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在制造业内部,今年钢铁行业投资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11月仅增长0.1%,与去年同期21.1%的增速形成了鲜明对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5.3%,增幅回落9.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1.6%,尤其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速达到50%以上,但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回落(回落7.8个百分点)。 (二)资源开采业投资增幅回落 1-11月,资源开采业受到需求的拉动,投资增速达到33.9%,但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5.6个百分点,尤其是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速分别回落了46.6个和5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过热趋势得到有效控制,1-11月投资仅增长13.5%,同比增速回落了一半以上,达到19.7个百分点。建筑业投资大幅回升,增长27.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2.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9.8%,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尤其是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1728.3亿元,同比增长105.1%,这种高速增长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还从未有过;与此同时,公路投资增速却回落了7.5个百分点,水运投资热度有所下降、增速回落25.2个百分点,综合交通投资出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教育、卫生投资增长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与公共卫生投资增长缓慢,远低于城镇平均增速,与去年同比增幅也有较大程度下降。1-11月,教育完成投资1755.3亿元,仅增长7.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8个百分点;公共卫生领域完成投资519亿元,增长20.4%,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9个百分点。 四、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出现大幅度回落 200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低速增长,且增速逐月下滑。1-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7476.3亿元,同比增长3.7%,是历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与10月份相比增速又下降了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38.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4.4个百分点。这种低增长与快速回落,至少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出现过的新现象。尤其是东部地区,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继续上月负增长趋势,1-11月增长-1.6%,与去年同期的37.3%相比形成巨大反差;西部地区也仅增长0.6%,回落23.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下降程度较大的是上海、重庆、云南、广东、山东五省,分别比去年减少42.1%、39.1%、29.1%、28.8%和22.0%,而增长最快的是宁夏、西藏、辽宁、河北和陕西,分别增长132.0%、69.4%、50.1%、40.9%和40.1%。 五、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最低,回落幅度较大 从投资空间分布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最低,1-11月增长21.6%,同比增速回落4.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大;西部地区增长28.3%,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只有中部地区投资增速是提高的,增长34.7%,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的这种地区间变动趋势,有助于投资的空间均衡布局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也说明以严把土地闸门为主要控制手段的调控措施产生明显效果。因为从土地可开发利用角度看,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土地更为紧张,项目对土地的需求也最大,调控土地对调控投资的效果也最明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