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航运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张晓川,周伟  2011-09-05
摘 要: 全球金融危机对航运业影响深重,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经济复苏前景依然不很乐观。本文针对世界航运经济现状,提出加快创新的步伐、采用多样化经营策略等相应的提高航运产业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来提高我国航运企业的竞争力,度过经济危机后期关口,实现航运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工业经济,航运竞争,产业经济
  美国的次贷危机经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向全球传导,最终演化为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极大冲击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导致国际海运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衰退期,市场运价跌至底线,同时运价的不利因素开始传导给航运业其他实体经济,如船舶租用市场、融资造船行业、港口码头服务行业等,并最终造成惨重损失的全行业的危机。2010年以来世界各国都使用各种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虽然危机逐渐有所缓和但各国经济起色不大,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航运市场特点
  
  (一)运量减少,需求萎靡
  
  
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全球经济下滑,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减缓,欧盟和日本经济衰退,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大大减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收缩,居民消费支出减少,造成投资与消费需求降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和消费品需求急剧下降,直接导致国际和国内航运市场的货运需求大幅减少。航运市场需求萎缩导致2011年第一季度船舶运输行业总体状况恶化,企业经营状况较上季度变差。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发布以来首次出现下行,船舶运输企业景气指数仅为84.47点,较上期下降15.17点,进入不景气区间,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处于低迷状态,总体状况逐步恶化。
  
  (二)运能扩张,运价下跌
  
  
从2007年以来,由于航运市场需求旺盛,航运企业进入到一个运力快速扩张的时期,大型船只的建造数量居高不下,而新船恰好在危机爆发后的这段时间内集中交付,运能过剩的问题凸显。2011年上半年航运市场运力持续过剩,舱位利用率出现明显下滑,但是航运企业船舶运力却在不断投放,运力投资意愿也继续高涨。在航运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船舶运力的持续投放势必会加剧航运市场供需失衡的风险,最终导致运价暴跌。
  
  (三)要素缺乏,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航运基础设施薄弱,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港口和航道还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的需要;船舶构成、航线布局、信息管理、港口设施、货运营销系统竞争力不强;航运企业船舶吨位普遍偏小,船龄偏大。另外航运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落后,技术创新水平低都是我国船运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些航运发达国家以维护海洋安全和防治污染为由,通过立法形式不断提高航运业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以限制或禁止低标准的船舶进入国际航运市场。我国航运企业船队老化,船舶技术条件差,燃油消耗水平高,近年来明显遭到了发达国家海运绿色壁垒的狙击,航运区域越来越小,这种新形势的航运保护政策,对我国航运企业极为不利。同时面对国际航运市场的高油价的威胁,我们的企业要意识到发展绿色航运是大势所趋,提升低碳意识,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质量和速度。否则,一旦被发达国家形成产业标准和技术垄断,中国航运企业将在发展自主环保技术上举步维艰。
  
  (四)环境复杂,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航运业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世界航运大国之列,但是除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中外运集团外,大多数航运企业规模较小,其中单船公司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航运企业小而散、地区分割严重的格局与全球兴起的企业并购联盟之势相悖,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扩大后的协同效应,难以节约管理成本,享受规模经济的利益,降低了竞争力。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大量外国航运公司进入我国航运市场,加剧了航运市场的竞争,对国内航运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国内航运企业需要从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竞争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航运市场。
  
  二、提高我国航运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方面,我国航运企业既要认识到,得益于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给我国的航运市场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对我国的航运企业的快速复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国际航运市场形势的严峻性,采取合理对策缓解我国航运业走向全球化面临的内外压力,提高我国航运业竞争力。
  
  (一)加快创新的步伐
  
  
1.实施制度创新。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我国航运企业。要在组织和企业规模的优化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化、现代化的船队,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航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按照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组织生产和经营,利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扩大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占有份额,形成现代化的航运布局与生产特征。
  
  
其次,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向发达国家航运企业学习物流管理经验,认真提高航务服务效率。航运企业只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赢得市场信誉、吸引并巩固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只有建立灵敏的市场应变机制,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2.实施技术创新。要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把技术创新作为增强航运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要把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运用到航运领域,不断提高航运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航运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发展,从扩大运输能力、改变船舶用途和节约能源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在船舶配备上,要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周转以及提供持续的高航速服务并有足够的储备功率以满足必要班期需求等要求,同时开发研制技术性能好、节约能耗的现代化船舶,以降低运输成本。
  
  (二)采用多样化的经营策略
  
  
1.全球化一体化策略。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全球化经营是我国航运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途。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航运企业必须重视建立以建设海上运输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综合运输体系,要加强与国际先进航运企业的交流合作,努力吸引国外资本,学习转化应用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在业务规范上要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
  
  
2.专业化策略。专业化是航运企业从追求数量规模型向注重专业分工提高型的战略转变,专业化能够提高航运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船舶运力向高性能方向发展。航运企业必须加强关系国际民生的重点物资的专业化运输,发展大型和超大型的散货、石油、天然气、化学品专业特种船舶,为能源和原材料等重点物资提供运输保障,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3.战略联盟化策略。寻求最佳的合作伙伴,实施战略性合作是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及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有效的战略联盟,最大限度地利用合作经营伙伴的经营渠道,实现资源互补,科学合理地利用各自运力和设施资源的合作经营,加强分工协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全球化经营策略,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国家的政策支持
  
  
在符合国情与国际航运惯例下优化调整国际航运政策,制订我国现阶段国际航运扶持政策是确保我国航运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从政策上支持船舶运力结构、运输结构和航运企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正当的贸易惯例和国际通用做法在国际事务中尽力为我国的航运企业争取正当的权益。
  
  
一方面,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航运组织提出上诉等方式突破竞争对手的国际贸易保护壁垒;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国际航运业协定条款来保护本国航运业,可在货物运输上优先照顾我国航运企业。同时我国还可采用诸如制订反保护规则、适度货载优先、非关税壁垒、政府补贴、优惠等政策适度保护本国航运业,尤其是应提高间接政府补贴程度,达到提高我国航运业竞争力的目的,鼓励航运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尽早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

作  者:张晓川    周伟    
出  处:《中国经贸导刊》
单  位:天津理工大学    
经济类别:工业经济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从今年“电荒”新特点看深层次矛盾 (2011-09-05)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2011-09-02)
 低碳经济下我国矿权市场建设研究综述与分析 (2011-08-31)
 煤化工乱象丛生的背后 (2011-08-18)
 我国资源开采行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2011-07-28)
 装备制造业内在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 (2011-07-22)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