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组合效果评估
沈铭辉,李淑娟  2009-08-24
摘 要: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在实体经济领域,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对危机,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应对方案,并且着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出现积极或者回稳信号,但是经济复苏的迹象还不明显。文中最后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首先,投资方面目前最大的困境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能持续进行,产能过剩现象需要消化。其次,如果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障其收入水平。同时,对于汽车、家电等,应该适当加大补贴的额度,同时也可考虑对汽车等采取一定的税费减免以促进消费;最后,虽然传统出口市场前景不明,但是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是值得考虑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政策组合,效果评估,政策建议
  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在实体经济领域,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对危机,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应对方案,并且着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核心目标。目前已经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或取消一些项目的收费、加大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等。
  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增加政府支出。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总额高达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时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具体措施(即“国十条”)。四万亿资金将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目前,各项政策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财政支出正按计划逐步到位。如,中央财政第一批1000亿元和第二批1300亿元的投资从项目到资金已完全到位。
  2.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为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减税和税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2008年11月10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据测算,2009年,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减轻企业税负约1233亿元。
  (2)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自2008年8月第一次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来,截止2009年6月1日,我国又先后6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的商品数量超过了8000种。调整后,综合退税率将上升至13.5豫。
  (3)取消、停止了100项行政收费。2008年11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包括义务教育杂费、社会团体登记费等在内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4)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由燃油消费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与此同时,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此外,减免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免征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税改为单边征收、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住房首贷优惠、购房两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政策措施,对于活跃市场、促进消费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3.加大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刺激居民消费。一是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1338亿元,主要用于促进就业补助、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城乡低保补助、优抚安置补助、临时生活救济补助等。二是2009年中央再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亿元,比2008年增加60亿元。三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平均提高幅度将达15%左右。四是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农民购买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2008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五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同时,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特别是2008年11月央行取消贷款规模限制以来,当月新增贷款4700亿元,12月新增贷款7700亿元,今年1月则新增1.62万亿元。
  2.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针对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08年8月初,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此举可增加约2000亿元的信贷投放,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另据报道,2008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
  
  (三)其他政策措施
  
  
1.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和出口的措施。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旨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七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
  2.集中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去年以来明确了六大政策,包括:一是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三是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四是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五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拓宽中小企业市场空间。六是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促进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
  
  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组合效果评估
  

  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出现积极或者回稳信号,但是经济复苏的迹象还不明显。首先,在投资方面,2009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这是自2008年4月以来最高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3月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其次,在消费方面,2009年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8.4亿元,同比增长15.2%,继续保持自2009年4月以来的增长趋势,比4月份提高了0.4%的增速;当年1-5月累计消费48769.6亿元,同比增长15.0%。再次,国际贸易方面,2009年1-5月份,累计进出口总额7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总额4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总额3373.4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出口方面均延续了自2008年11月以来的负增长。据海关统计,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41.3亿美元,同比下降25.9%,降幅比今年前4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加深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87.6亿美元,降幅加深5.9个百分点,进口753.7亿美元,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最后,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较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了高达2.9%的负增长。但是这一结果已经来之不易,国家信息中心数量模型测算分析显示,如果不采取扩大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增值税转型、降低行政性收费、提高居民收入等一揽子经济政策,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仅为5%左右,其中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在4%以下。正是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拉动全年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以上,能够使2009年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可避免经济在短期内出现过快下滑。
  中国第一季度6.1%的增长构成中,消费贡献率大约占到4个百分点,投资大约贡献了2个百分点,而净出口贡献负0.2个百分点。其中,投资贡献率与往年的5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有较大的出入。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但是其中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实际只有7%左右,其他部分均为企业生产“去库存化”。在产能和库存调整结束前,即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融资条件等,也很难依靠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目前最有效的推动力在于财政投资和银行信贷支持下进行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铁路运输业投资1338亿元,增长高达110.9%;另外,扩大政府投资效果日益显现,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继续推动投资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1至5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23055亿元,同比增长40.6%,增速比1至4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正是国家对基础设施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使得投资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推动力之一。
  消费方面,政府实施的消费补贴作用明显。最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结果显示,4月份,家具类增长22.8%,汽车类增长1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8%要要这三个增幅最大的类别恰恰是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房地产刺激政策有关。假设没有上述政策,国内消费的自然增长率会明显低于14.8%的水平。同时需要指出,由于就业情况不佳可能会导致居民收入减少而影响到消费,政府加快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同时,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和积极创造就业机会,都保证了消费的收入基础,使得目前中国的消费得以保持基本稳定态势。
  国际贸易方面,虽然国家已经从2008年8月以来七次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但是对出口方面的推动作用有限。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经济普遍不景气,特别是在目前美国商品零售额依然下滑,而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对传统市场的出口困境很难迅速改变。而且,中国的出口困境也与全球性通货紧缩导致的贸易融资困难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有关,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消息,2009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其中反倾销24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7起,特保5起;涉及中国出口额74.42亿美元(2008年全年涉案金额仅6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三、政策建议
  

  首先,投资方面目前最大的困境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不能持续进行,产能过剩现象需要消化。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中国工业的总体产能利用率水平目前只有60%左右,而闲置产能中很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出口需求而产生的产能,在目前国际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只能利用内需暂时替代这部分外需,以帮助这部分企业消化过剩产能。而出口转内销不仅需要政府考虑利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对这些产品进行“促销”,同时也需要各地政府积极开展博览会、展销会等会展,可以考虑以免入场费的形式,对出口转内销商品进行扶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家在提高流动性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是中小企业这一就业的主要载体(创造了中国65%的国内生产总值和75%的就业),却在融资方面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约60%。这不仅提高了信贷风险,而且挤占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前期从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成为银行压缩信用额度的重点对象,当前信贷爆发式增长,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的巨大资金要求继续受到压制。如果国家不能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改变目前的状况,那么投资及就业领域的困境不容易解决。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可以考虑多种形式的抵押方式,甚至无形资产等,尽快改变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同时还可以考虑特殊时期对中小企业实施所得税减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其次,如果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障其收入水平。目前,可以考虑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加快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对经济困难学生和落后地区教师的资助,推进教育公平;尽快改革医疗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并提高消费率。
  同时,对于汽车、家电等,应该适当加大补贴的额度,同时也可考虑对汽车等采取一定的税费减免以促进消费;同时根据家电、汽车下乡经验,及时修改实施细则,争取最大限度利用这一政策;而且当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将这一补贴领域扩大至电脑等产品,结合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一起,将产品下乡做法做大做实。
  最后,虽然传统出口市场前景不明,但是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是值得考虑的。而这些市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普遍存在外汇短缺和资金困难,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对以上新兴市场进行贸易融资,特别是可以考虑进行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出口信贷,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外方支付进口商品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另外,进行双边货币互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  者:沈铭辉    李淑娟    
出  处:武汉金融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经济类别:财经政策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我们该如何把反危机先机保持下去 (2009-08-18)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能动摇 (2009-08-14)
 双降之下,宽松政策不能变 (2009-08-12)
 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方向 (2009-08-07)
 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不会早于发达经济体 (2009-08-07)
 金融危机救援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中国探索 (2009-07-28)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