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转型 深化科技赋能
倪晓荣  2024-08-16
摘 要: 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兴化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为重心,积极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以数字化提升经营决策能力。以数字化提升数字风控能力。以数字化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以数字化提升场景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字转型,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创新驱动

  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兴化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为重心,积极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
  
  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兴化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为重心,积极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
  
  一、坚守定位聚动力,把牢转型“方向盘”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契合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组织架构,成立数字银行部,将数字化人才与业务人才相结合,建立如“建模”“数据治理”等多个敏捷项目管理团队,通过项目制形式打破原有的部门壁垒,改变决策方式,加速信息传递,提高反馈效率。二是坚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2019年,兴化农商行作为省联社大数据平台应用的第一家法人单位,启动分布式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为期2年多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将行内业务数据、客户数据,与部委办局共建获得的财政、医疗、不动产数据以及司法诉讼、反欺诈等第三方数据集成起来,初步建成“五库一平台”数据仓库。三是坚持“数据+科技”双轮驱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利用金融科技成果聚焦政务、民生、营销场景建设,构建智社区、惠生活、乐享购、悦出行等生活服务场景,通过精准分析建立客户分层管理体系,增强农商行获客、活客、留客能力。上线省联社普惠展业平台,由“营销大脑”统筹营销活动,多渠道进件标准化,实现营销产品管理考核一体化,打造银行的“智慧大脑”,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乘数效应”,推动金融科技从“支撑发展”走向“引领发展”。
  
  二、多措并举循路径,握稳转型“换挡杆”
  

  以数字化提升经营决策能力。一是建立领导驾驶舱模块,通过进一步分析各类经营、监管类指标数据,构建科学决策引擎。统计分析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结合政府、评级机构、第三方等合作机构的外部数据,有效对市场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指导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创新,并为管理层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决策支持。二是经营数据可视化。制作“经营大屏”“三区网格”“公司业务”等7款可视化大屏,打造一站式、实时性、可视化的智能决策管理平台,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为考核指标管理、实现考核目标进行预测性分析。
  
  以数字化提升数字风控能力。加强智能风控平台建设、提升整体风险防控能力。以大数据思维,结合机器学习和数据建模等先进技术,通过深度挖掘大量数据信息来进行风险识别,提升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充分利用存量数据及外部数据,建设117个客户风险指标模型,完成风险计量、风险识别、风险监测一体化智能风控平台建设,通过风险计量与欺诈防范模型的设计,实现一键快速查询和各类业务系统对接,智能进行风险拦截提醒,成功生成4万条客户风险预警信息,为管理层提供“有广度、有深度、有精度”的风险决策数据。促进风险管理模式从风险防范向主动风险管理、规范管理行为转变。
  
  以数字化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在绩效考核数据应用上,将FTP运用于绩效考核,优化绩效考核系统,让每个员工能及时查看到每笔业务产生的FTP利润和绩效。在人力资源数据应用上,打破全行人力资源数据壁垒,使数据补录、采集、应用一体化。建设员工集市,整合员工行为管理数据、人力资源数据、员工业务经营数据,开发员工画像系统、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建设253个员工行为异常监测模型,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员合规风险管控。
  
  以数字化提升走访营销能力。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建设数字工作台走访系统,完善标准化信息采集渠道,开展农区、城区、园区三区网格建设,推动“三库一平台”建设,做好农村金融数据与数据库的有效对接、共享,持续开展“整村授信”,提高授信、用信签约率,扩大农户信贷家庭覆盖面,筑牢农村普惠金融基础。2023年度,累计通过系统触达客户40732户,累计新增办理电子银行产品16077个,新增授信客户1219人,新增用信客户1454人。
  
  以数字化提升客户管理能力。做深做透客群运营和客户服务,善用数字化画像,实现场景营销智能化。根据企业及自然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业务信息、网格信息、风险信息、涉诉信息、征信信息、流水信息等进行分析,设计自然属性、行业属性、金融属性、风险属性等客户标签123个。在建设客户集市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客户数据集市和客户标签体系的建设。划分“金领客户”“流失客户”“收单商户”等客群,打造客户关联关系图谱,将单一的客户勾连成密不可分的群体网络,从根本上对客户导向群体性进行分析,精准推荐产品组合、营销清单,本年度推送数据12.5万,营销成功率达15.7%。
  
  以数字化提升场景创新能力。以省联社“E路有我”平台为抓手,聚焦衣、食、住、行、医、教、旅、娱等居民高频生活消费场景,加强智慧服务场景建设,打造智慧停车、智慧医疗、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智慧化场景,建设“共兴甄选”小程序,开发营销场景系统,开展“支付有礼”“转介有礼”等活动,实现优质客户的盘活及激励。旺季营销期间,有效触达用户13958人次,促进社保卡、贷记卡交易笔数提升1.05万笔。实现“千垛菜花节”等旅游景区智慧停车、智慧缴费服务,文正学校、文昌幼儿园等“一人一码”缴费项目开发,嘉鸿豪庭菜场自助收款码的推广应用等功能,依托财政、税务、社保等政务服务,拓展各类政务类缴费业务和便民服务,拓宽客户群体的营销深度和广度。
  
  三、统筹规划谋全局,锚定转型“望远镜”
  

  一是进一步提升数据驱动能力。推进数据资产管控体系建设,对数据资产开展全面梳理和盘点,形成数据资产目录和数据资产地图,梳理出核心数据资产,在现有数据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架构和数据应用的治理能力,以发挥数据治理对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省联社研发大平台上下“统”的作用和左右“联”的功能,立足“敏态”研发,基于省联社开发平台和应用系统,积极研发“小而美”的创新应用,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充分发挥省联社“内源社区”平台作用,进一步参与和推动省联社与各农商行间技术资源共享。
  
  三是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客户社交生态,以兴化地区特色螃蟹养殖、不锈钢产业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企业交易情况,找准产业链衔接关系,围绕核心企业分析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不断革新全流程客户体验。根据客户全视图画像数据,依托数据层级治理能力,从客户的资产规模、行业、地域等因素划分虚拟网格,通过虚拟网格体系为客户提供对应服务。

作  者:倪晓荣    
出  处:《中国经济时报》
经济类别:信息产业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2024-08-08)
 把握数字经济统计测度发展方向 (2024-08-04)
 如何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 (2024-08-03)
 会计信息化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024-08-01)
 促进数实融合发挥双重优势 (2024-07-26)
 数字中国战略为指引推动电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7-24)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