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路径--以枣庄市为例
陈红霞  2011-09-20
摘 要: 本文以枣庄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过程中的集群化实践为例,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的可行模式和路径。研究认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突破资源产业发展瓶颈、以经济转型带动城市全面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在政府指导下,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集群,以潜在优势为基础发展替代产业集群。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城市发展,替代产业,产业结构
  一、前言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一般指依托于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并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具有专业性职能的城市,相近的概念有矿业城市、工矿城市等。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存在四个阶段,即随着资源的开采,经历起步、成长、成熟和衰退。随着资源开采期逐步终结,城市单一资源经济的不可持续性不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激发诸多矛盾。目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特征明显的典型资源型城市60个,定为产业转型试点的资源枯竭型城市44个(地级市17个)。以经济转型带动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全面转型是实现城市竞争力重塑的必由之路。部分试点城市已经成功地走上“经济转型一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一整体竞争力提升”的良性发展之路。本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重塑的概念模型,并以枣庄市为例,从其产业集群化发展角度分析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栅念模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综观目前相关的文献成果,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以及竞争力重塑是近期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着眼点不同,相关研究内容和结论也各有侧重。有学者认为,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从整个工业化进程来看,资源型产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最终都会向加工型、技术型、知识型经济转化,产业转型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也可以在区域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融入更大的分工体系中,而是否能适应和契合区域背景下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以及城镇功能结构体系,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和创新的关键。赵文祥等以阜新为案例,研究发展都市农业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也有学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绿色转型的概念,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等角度设置相应指标,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考察。有学者认为,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城市自组织结构的应变能力的强弱对比,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注重自身应力的修炼,增强自身对外界压力的应变;同时,外部的中央和上级政府及市场,应给资源型城市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方能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控资源型城市核心可持续发展能力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确保法规机制、产业机制和空间机制相互协调。此外,还有学者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竞争力重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了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等多个维度,而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全面转型是塑造资源型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导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等四个基本要素,政府与机遇是两个辅助性因素,进而构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进一步地,波特认为政府对四大基本要素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是构建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角色。结合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本文认为集群化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竞争力重塑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概念模型及竞争力重塑的可行路径(图1)。

图1资源型城市经济竞争力概念模型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重塑的集群化实践
  
  (一)枣庄市经济状况的今昔对比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建市于1961年,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城市经济转型之初,枣庄市东部统配煤矿都已注销了生产能力,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煤炭资源亦已面临枯竭的局面,市域范围内多个煤田相继关闭。枣庄市资源产业比重大,一直以来,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是枣庄工业的基础,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业基础地位较为薄弱,第三产业欠发达,替代性产业发育不充分。这些资源型产业环保压力大,抗经济周期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而且延伸难度大,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培植起来,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影响经济转型的实现。此外,受制于资源开采与加工,枣庄城区依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各城区缺乏明确和合理的分工,且城区之间联系较为不便。伴随着煤炭资源枯竭,与资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停滞,原有经济发展模式赖以维系的基础条件萎缩,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压力较大。整合现有的经济条件,摆脱单纯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势在必行。
  近年来,枣庄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举全市之力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城市转型的成效得到了初步显现,全市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市GDP实现1201.3亿元,人均32842元。传统产业优势得到充分整合和发挥,已成为全国发展势头最强劲、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水泥、石膏产能均居山东省第一位。此外,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特色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枣庄的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其经济总量在国务院批准的资源枯竭城市中位居前列。尽管从目前的产值结构看,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但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看,枣庄市劳动力结构趋于优化,呈现出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增长的优化发展态势。
  
  (二)枣庄市经济竞争力重塑的路径及启示
  

  枣庄市的成功经验证明,政府的统筹规划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城市实现产业转型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并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枣庄市城市转型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其次,山东省高度重视和支持枣庄市的城市转型工作,在山东省“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中,枣庄市作为山东省老工业基地和鲁南经济带的重要城市,被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和山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为加快城市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从枣庄市层面看,枣庄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后,城市转型成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城市转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确保了枣庄市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通过枣庄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实现全面转型的案例分析可知,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在具体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的工作中,首先要立足实际,着眼于现实基础条件增强城市竞争力,充分合理地发挥依然处于主体地位的现有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枣庄市以集群化推动经济竞争力重塑的路径如下图3所示,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战略,即以资源枯竭前建立起来的资源工业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为产业转型和全面转型提供前期的物质保障;其二是实施新兴产业整合战略,克服已有替代产业分散化、竞争力较弱等缺点,以潜在优势产业为基础发展替代产业,加速实现全面转型。

图3:枣庄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枣庄市政府以传统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为基础,实施集群化战略,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首先,枣庄的煤炭是优质冶炼动力用煤,此外还富有石灰石和石膏等资源,从现有基础和前景看,枣庄的煤化工、煤电和建材业都可能是枣庄市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接续产业。具体地,在接续产业发展实践中,枣庄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打造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产业链,发展煤化工产业;二是针对市内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的现实,枣庄市在转型发展中,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拓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市外煤炭资源,为煤炭企业寻求后备基地,建设全国能源产业基地;三是重点推进旋窑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六大项目,建设全国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其次,以潜在优势产业为基础的替代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替代产业类型。积极营建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四、结论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认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集群,以经济转型带动城市发展,重塑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竞争力,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的可行路径之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城市全面转型应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有步骤地进行,从两个角度做出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一方面,以资源枯竭前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工业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为产业转型和全面转型提供前期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以潜在优势产业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加速实现全面转型。

作  者:陈红霞    
出  处:《城市问题》
单  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经济类别:城市发展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中小城市和县城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2011-09-20)
 城市区域增长的网络化治理 (2011-09-19)
 从分工视角解读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 (2011-09-19)
 张家口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 (2011-09-16)
 同质化背景下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2011-09-16)
 城市圈内政府间合作的成本控制与若干功能缔约 (2011-09-16)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