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地区经济运行分析
祁国燕  2007-04-16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2006年地区经济的运行情况。生产总值方面,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提高,西部地区有回落,增长差距略有缩小;地区经济运行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2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12%以上。工业生产方面,西部和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1%以上,东部地区增幅下降;全国15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 0 % 以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西部和中部地区工业利润增长在42%以上,东北和东部地区增长低于全国水平;全国31个省份居民消费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除东部外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5% 以上,增幅均有回落;29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11% 以上,多数省份增幅提高。消费与价格方面,四大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在14%以上;全国31个省份的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全部实现利润增长。进出口贸易方面,四地区进出口贸易继续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增速第一;全年各省区均实现进出口贸易增长;各地区出口增长高于进口。
关键词: 2006年,地区经济,经济运行,地区生产总值
  一、地区生产总值
  
  (一)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提高,西部地区有回落,增长差距略有缩小
  
  
2006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生产总值均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依然位居首位,东北跃居第二,西部第三,中部地区居后。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降低0.05 个百分点外,其他三个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均有上升,四个地区中增长最快的东部地区与最慢的中部地区之间相差1.07 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最快的东部地区与最慢的东北地区差距为1.48 个百分点,区域差距略有缩小。
  
  (二)地区经济运行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2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12%以上
  
  
2006年,全国31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内蒙古继续以18.0%的速度居榜首。全国2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在12%以上,其中前13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在13%以上,依次是吉林15.0%、江苏14.9%、山东14.7%、天津14.4%、河南和广东均14.1%、辽宁13.8%、浙江13.6%、广西13.5%、福建和西藏均13.4%、四川13.3% 和河北13.2%,东部地区占有七席,东北三省占两席,西部地区占四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最慢的是云南11.9%、山西11.8%、贵州11.5%、甘肃11.4% 和新疆11.0%。
  
  二、工业生产
  
  (一)西部和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1%以上,东部地区增幅下降
  
  
2006 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工业生产增加值均呈增长态势:西部地区领先,中部地区第二,东部地区第三,东北地区最后。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加快,东部地区前三季度工业增长稳定在20% 以上,而全年增速回落,其它三个地区明显表现为逐季提高。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提高,分别回升1.22 和1.37 个百分点,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回落0.44 和0.89 个百分点。
  
  (二)全国15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 0 % 以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06 年,全国31 个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3%以上,有27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16.6%的速度,其中前15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以上,内蒙古仍以29.8%速度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其后依次是海南26.5%、四川24.0%、广西23.8%、山东23.6%、河南23.4%、江西22.7%、江苏21.4%、重庆20.6%、福建和青海均20.4%、安徽20.3%、湖南20.1%、辽宁和湖北均20.0%。
  
  (三)西部和中部地区工业利润增长在42%以上,东北和东部地区增长低于全国水平
  
  
2006 年,四地区实现工业利润分别增长42.19%、22.47%、52.24%和25.89%,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长依然强劲,中部地区利润增长继续领先,而东北和东部地区利润增长分别低于全国30.97%水平的8.5 和5.08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西部地区工业利润在上年43.3%高增长的基础上回落1.12个百分点外,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提高7.64、17.45 和7.81 个百分点;全年看,四个地区工业利润增速比一季度均有提高,西部和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在14个百分点以上,分别为14.53、9.41、27.63 和5.13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西部地区工业利润在上年43.3%高增长的基础上回落1.12个百分点外,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提高7.64、17.45 和7.81 个百分点。
  
  (四)全国31个省份居民消费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2006年全国31个省份的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全部实现利润增长,有19 个省份的利润增长超过30%,其中18 个省份高于全国30.97%的增长水平,前12 位的依次是江西75.09%、河南74.97%、青海70.93%、贵州64.17%、甘肃62.78%、内蒙古52.12%、新疆49.06%、吉林46.89%、山西41.29%、湖南39.43%、云南39.08%、广西38.32%。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2 个省份的利润增幅有提高。增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省份有18 个。
  
  三、固定资产投资
  
  (一)除东部外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5% 以上,增幅均有回落
  
  
2006 年,四地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5.86%、37.37%、31.62% 和19.09%,东北和中部地区增速在31% 以上。与上年同期相比,四个地区投资增幅分别下降4.71、1.92、0.27 和3.3 个百分点。投资比重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占地区合计比重分别提高了0.22、0.95 和1.05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下降了2.23 个百分点。
  
  (二)29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11% 以上,多数省份增幅提高
  

  全国有29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均在11%以上,有14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24.5%的速度,其中前9 个省份的投资增长速度在30%以上,吉林以49.6%速度继续领先,其后依次是安徽43.8%、河南39.9%、福建39.4%、辽宁35.7%、河北33.9%、广西31.5%、四川和陕西均31.3%。江西、重庆、湖北、内蒙古和黑龙江5 省份的投资增长在25.0-29.0% 之间,上海和西藏2 省份投资增长不足10%,分别为9.3% 和8.3%。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1 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其中10 个省份的投资增幅降低在5个百分点以上,依次是内蒙古(22.3)、云南(18.5)、山东(14.5)、广西(10.5)、西藏(7.0)、辽宁(6.5)、湖南(6.2)、江西(5.9)、浙江(5.6)和河南(5.0)。
  
  四、消费与价格
  
  (一)四大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在14%以上
  
  
2006 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4.84%、14.28%、15.27%和15.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32%、12.7%、14.05% 和14.22%,中、东部地区消费增长保持14% 速度发展,并占地区合计比重分别提高0.03 和0.06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消费增幅分别提高1.71 和0.54 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下降0.18 和0.19 个百分点。全国除黑龙江和青海外的29 个省份的消费实际增长均在12%以上,其中有27个省份的实际消费增长超过(或等于)全国12.57%的实际增长水平。前10省份消费增长在14%以上,西藏消费增长保持第一,为22.46%,依次有山东15.61%、江苏15.28%、福建14.73%、河南14.47%、内蒙古14.4%、广西14.26%、江西14.13%、浙江和安徽均14.09%。
  
  (二)全国31个省份的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全部实现利润增长
  
  
2006 年,全国31 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7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于101.5 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14 个省份的居民消费指数低于101.5 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福建和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水平最低,分别为0.8%和0.9%,其次依次是山东、浙江、辽宁、上海、安徽、江西、河南、广西、甘肃、新疆、吉林和湖南,西部地区12 个省份中占有3 个、东北地区1 个、中部地区4 个、东部地区6 个;山西、西藏、四川和重庆4 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最多,分别为2.0%、2.0%、2.3% 和2.4%。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0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持平,回落幅度在1 个百分点以上的有3 个省份,依次是福建(1.4)、湖北(1.3)、和广西(1.1)。
  
  五、进出口贸易
  
  (一)四地区进出口贸易继续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增速第一
  

  2006 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7.77%、21.11%、30.2%和23.6%,中部地区增速跃居榜首。西部和东部地区全年进出口增长比一季度略有下降,但在23-29% 之间波动;而东北和中部地区进出口增长明显表现逐季加快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四个地区的进出口增幅均有提升,分别提高4.77、2.1、11.48和0.09个百分点,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0.1和0.15个百分点,东北和东部地区降低0.09和0.16个百分点。
  
  (二)全年各省区均实现进出口贸易增长
  
  
其中有17 个省份高于全国23.8%的增长速度,前9 个省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超过30%,依次是西藏59.8%、青海57.7%、江西52.4%、宁夏48.8%、甘肃45.2%、四川39.5%、黑龙江和安徽均34.4%、云南31.4%。湖北、浙江、广西、河南、重庆、北京、江苏和山东进出口增长在24.1%-29.9%之间。东部地区的9 个进出口贸易大省(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北京、天津和辽宁)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1.26%,与上年同期相比,比重降低0.2 个百分点,其中浙江、北京和江苏分别提高0.35、0.15和0.10个百分点,福建、上海和广东分别下降0.27、0.18 和0.15 个百分点。
  
  (三)各地区出口增长高于进口
  
  
2006 年,四个地区出口贸易分别增长32.48%、24.31%、34.24%和26.88%。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长强劲,中部地区增速第一,并分别快于东北和东部地区9.93和7.3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在上年同期以31%以上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全年仍实现24.31% 的快速增长。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全年出口增长表现逐季提高,东部地区稳定增长在26-27.6% 区间的发展态势。全国31 个省份均实现出口贸易增长,18 个省份出口增幅提高。四个地区进口贸易分别增长21.53%、17.01%、24.45%和19.9%。西部和东部地区全年进口增长比一季度有下降,分别降低8.48 和5.52 个百分点,而东北和中部地区增长表现出逐季加快,分别提高5.01 和5.13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东北和东部地区进口贸易增长幅度回落,分别下降2.64、7.4 和3.8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提高2.9个百分点。全国有29个省份实现进口贸易增长,有19 个省份进口增幅提升。

作  者:祁国燕    
出  处:宏观经济信息研究
单  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经济类别:区域经济发展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2007-04-01)
 铁路经济带思想在青藏两省区经济一体化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2007-01-11)
 前三季度各地区经济运行分析 (2006-12-15)
 当前吉林省工业经济运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11-28)
 2006年上半年内蒙古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预测 (2006-11-17)
 上半年河南工业生产运行平稳 经济效益大幅攀升 (2006-08-11)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