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亟待加强公共服务--广西钦州市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调研 |
杨玉英 2009-10-11 |
摘 要: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当前,我国消费领域的状况实际上是物质产品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服务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滞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看病难、看病贵,上学贵、上“好学校”难的情况普遍存在,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扩大内需的瓶颈。通过对广西钦州市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北部湾地区,教育和医疗供求矛盾突出,是群众满意程度较低的社会事业部门,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
改革开放,扩大内需,消费需求 |
|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当前,我国消费领域的状况实际上是物质产品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服务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滞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看病难、看病贵,上学贵、上“好学校”难的情况普遍存在,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扩大内需的瓶颈。通过对广西钦州市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北部湾地区,教育和医疗供求矛盾突出,是群众满意程度较低的社会事业部门,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2008年年末地区人口为 364.5万人,人均 GDP为11740元,仅为全国人均 GDP的 51.4%。2008年钦州市各类学校有 2363所,其中学前教育学校(即幼儿园)1123所,小学 1093所,中学 124所,中等职业学校 21 所,大学 2所;在校学生707043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56860人,小学在校生 404805人,初中在校生15521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 45478人,职业学校在校生 30189人,全日制大学在校生14500人;教职工(不包括学前教育学校内的教职工)30662人,其中专任教师为27219人。2008年全市卫生机构数量达到 432个,其中医院 18个(其中,“三甲医院”两家),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个,卫生院 60个,诊所、卫生院、卫生室 338个,妇幼保健院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 2个。
一、主要问题
(一)教育整体上依然不能满足需求
从数量上看,钦州市入学问题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需要就学的学生都能够入学。但是,在小学义务教育方面,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成为当前钦州市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一点在钦州市城区表现得尤其明显。
目前,钦州市城区共有小学17(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其中属钦南区管辖的小学 7所,即永福小学(原一小)、二小(含特殊教育学校)、四小、实小、八小(原小江小学)、九小(原山塘小学)、十小(原高岭小学);属钦北区管辖的小学4所,即三小、五小、七小、附小;属民办学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即市文武学校、振华学校;属民办小学 4所,即英华小学、新星小学、梅园小学、星光小学。钦州市城区小学现有在校生 20059人(含民办学校 2526人,特殊教育学校 120人)。
从其分布状况上看,钦州市城区现有的小学大多集中在一马路至永福大道一带,呈现两头稀疏、中间密集的状况,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随着目前钦州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 25平方公里,但是,在钦州市近十几年来发展的23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内没有新建小学,现有公办小学依然集中在旧城区,这就导致很多适龄儿童无法就近入学。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强,钦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2008年,钦州市城镇化率为 32.8%,比 2005年提高了 6.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26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城市化提高比率,而且城市化进程在未来还将呈现加速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钦州市城区原有的小学数量就不能满足要求,而新学校建设速度又严重迟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要。目前,钦州市城区的公立小学已经人满为患,据统计钦州市 12 所城区公办小学(含市特殊学校)校园总面积为131620.4平方米,在校小学生 17533人,生均占地面积 7.51平方米。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城市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少于12.6~19.9平方米标准计算,目前钦州市城区公办小学仅能解决小学生 10446人入学,仅占小学生总数的 59.57%。
(二)优质资源特别缺乏,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
钦州市目前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都面临着优质资源缺乏,因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
1、教育。优质的教学资源,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教育中的稀缺资源,社会需求很大。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其实就是过去的“重点中小学”,后来为了避免区分重点和非重点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改称“示范学校”。但是,名称上的改变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社会追逐名校的风气依然十分强烈,这就导致一些重点学校成为家长重点追逐的对象。优质教学资源供不应求,是目前教育事业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钦州市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典型。
目前,在钦州市内很多“示范学校”已经严重超员。例如,钦州市实验小学,是钦州市教学质量最好的小学之一,目前在校生已经达到4500人,在校生数量全国排名第一(不包括台湾地区),远远超出了原规划 30个教学班、在校生 1500人的规模。另一所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小学钦师附小目前在校生2187人,也远远超出了原规划是20个教学班、在校生 1000人的规模。钦州二中是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是钦州市高中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该校于2004年迁入新校区,占地面积达到144347平方米,原设计学生人均面积37.1平方米,但是随着学生数量不但增加,也已导致学校人满为患。2008年,该校在校学生超过7000人,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均超过60人,与国外平均20~30人的班级规模相比,高出一倍还多,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已经很难再继续扩大招生规模。
虽然钦州市这些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已经严重超员,但是社会需求却没有下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钦州市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并不比考一所重点大学容易。即便是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教育,要进入钦州市城区的3所公立幼儿园(市幼、一幼、二幼)也十分困难。
2、医疗卫生。在医疗卫生方面,虽然目前钦州市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基本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在优质资源方面,依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整体而言,钦州市的医疗卫生状况基本上维持在能够满足低水平的医疗卫生需要,但是高端需求则难以满足。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钦州市各级医院依然维持传统的运营模式,医院的经营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满足高端需求的宾馆式服务和豪华病房。医生和病人之间重医疗轻沟通,二者依然维持了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随着钦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医疗服务产生了层次不同、要求各异的差异性需求,在这一点上,目前的钦州市医疗服务水平则难以满足。
(三)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和医疗问题严重
随着钦州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保税港区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钦州市外来人口数量达到8.87万人,比2005年提高了 351.3%,而且这种外来人口的数量还会随着钦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增加。由于很大比例的外来人口将长期居住在钦州,子女入学问题和医疗问题将是这些外来人口必然考虑的因素,而目前钦州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其需求,这成为钦州市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新挑战。
钦州市外来人口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此打工的农民工,二是从外地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农民工占据绝大多数,而保税港区是这些人员的主要聚集区。但是,保税港区距离市中心区12公里左右,距离相对比较远,加之这一地区公共交通不发达,导致目前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十分突出。根据钦州市保税港区规划,保税港区将于2009年 12 月封关运行,建设所花费的时间大约为一年半左右。虽然这一速度已经非常快,但此期间,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即使封关运行,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在近几年也难以解决。从外来人才的角度看,这些人员一般十分重视子女入学和医疗问题,而目前钦州市优质教学资源拥挤和高端医疗资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阻碍外地优秀人才引进的因素。
二、钦州市教育和医疗事业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
造成钦州市教育和医疗事业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要,供需矛盾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钦州市本身的特殊原因,又有全国性普遍存在的整体性原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经费支出不足
社会事业的正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特别是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所需要的财政资金额度较大。但是,钦州市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状况比较紧张,因而在教育和医疗事业方面的财政支付力度相对不足,妨碍了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2007年钦州市财政预算中,教育预算为7.237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金额的 28.8%,占 GDP的比例为不足 2.4%。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钦州市教育行业的正常发展。虽然2008年钦州市教育行业的补助资金达到 3亿多元,但是这些补助金针对的对象是学生,而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则严重缺乏。钦州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建设处于滞后状态,部分学校校舍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乡村学校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实。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财政困难的学校连粉笔都买不起,不得不写欠条买粉笔,如此严重的资金匮乏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同时,严重的资金困难还影响到了老师的收入水平提高。目前,钦州市教师的工资虽然有保证,但是政策性津贴却可能拿不到,这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目前钦州市依然有4000多名代课教师,其收入水平十分低,每月仅为 400多元。另外,学校资金的困难还使教师难以得到“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引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债务数额不断增加。目前,钦州市教育债务数额高达 4亿多元,其中“两基”欠债 3.1亿元,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欠债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二)民营资本进入障碍
在社会事业中适当引入民营资本,可以有效扩大社会事业的供应量,缓解社会事业中的供求矛盾,有利于满足社会各方对社会事业的较高要求。但是,从钦州市的情况看,民营资本进入障碍非常大,这一点在医疗卫生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
钦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目前机制比较僵化,公有制医院实现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垄断,是导致目前医疗服务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引入民营资本,建立民营医院,则可以一方面增加服务机构,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给公有制医院形成竞争压力,逼迫其改变服务态度和经营方式,从而更好满足人们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但是,相关政府机构实际上对民营资本持排斥态度。在对钦州市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相关部门负责人担心引进民营资本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会导致一些不正规、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出现,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其实,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只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就完全可以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其实,真正让相关部门对民营资本持排斥态度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民营资本的进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公有制医院,而公有制医院能够承受竞争压力从而顺利实现转型则难以预测。不论结果如何,民营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影响既有的利益格局,破坏既得利益者的相关利益。同时,民营资本的进入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相关部门的工作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要进入十分困难。
(三)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事业支持不足
钦州市属于落后地区,为了抓住北部湾大开发的机会,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钦州市经济水平。但是,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事业发展,使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一点在教育行业表现得十分明显。
目前钦州市新城区建设中,学校建设滞后、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就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划有关系。一方面,由于政府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对于学校建设用地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学校建设面临的瓶颈在于缺乏土地,特别是在一些位置较好、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地段,学校更是难以获取土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扩张。另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开发缺乏规划,没有注意到房地产开发应该与学校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导致很多新开发房地产周边没有学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钦州市经济落后,目前该市的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实力很弱,没有能力开发较大的房地产项目,很多住宅小区仅是一两栋楼房,完全不具备开发一个大型的住宅项目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很难去考虑学校等周边配套设施,而只能由政府在规划中提前设计好。但是,在这方面,钦州市政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学校的布局上也缺乏有效的规划。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各级政府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社会事业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率,特别是教育事业财政支出比重要尽快提高到4%以上,以满足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其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要。
同时,中央政府要特别重视对落后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要逐步加大倾斜力度,保证这些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不因资金短缺而出现困难,以满足当地老百姓的需要。
(二)分步骤、按行业地逐步放开社会事业对民营资本的限制,逐步引入民营资本
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等行业必须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国有控制,因为这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同时又涉及社会福利,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但是,这些行业如果全部依靠国有经营,则又面临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腐败滋生等问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分步骤、按行业分先后地逐步放开社会事业对民营资本的限制,逐步引入民营资本,鼓励民营资本在同等环境下与公有资本展开公平竞争。同时,要积极鼓励国有机构如医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真正树立为百姓服务的理念,把百姓“吸引”过来而不是让百姓“被迫进来”。
在引进民营资本的进程中,要加强对民营资本的监管。坚决打击民营资本在从事医疗、教育等行业中的违法行为,例如民营医院出现的“没病说有病,小病判大病”等对社会反响比较大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保证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失。同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收费的管理,保证价格水平合理。
(三)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其与经济协调发展。不能因为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事业。特别是在用地方面,要科学规划,给学校、医院等医疗机构预留充足的用地,保证学校、医院的布局合理,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而不能因短期利益忽略社会事业用地,这最终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