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下的商业银行责任与经营变革
高德胜  2010-12-20
摘 要: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中担当着关键角色。在这场中国经济重大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中国银行业必须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同时,中国银行业也只有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因势而变,自觉更新发展观念,深化业务转型、结构转型、经营模式转型,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转型,商业银行,结构调整,消费升级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转型中担当着关键角色。在这场中国经济重大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中国银行业必须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同时,中国银行业也只有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因势而变,自觉更新发展观念,深化业务转型、结构转型、经营模式转型,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商业银行资金流向与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商业银行的支持、引导和调节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杠杆。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商业银行应在以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优化信贷投向,支持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商业银行应按照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的产业行业布局,使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及污染防治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优化银行自身的信贷结构。要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发展消费金融,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在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中,消费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意味着内需的扩大、居民财富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有利于改善民生,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需要,商业银行应着力扩大消费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居民消费增长。继续完善发展住房按揭业务,支持居民自住购房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积极发展汽车信贷业务,满足居民改善出行的需求;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培育新型消费信贷习惯;创新开发其他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居民购买大件消费品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大力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商业银行要积极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绿色金融的倡导者、践行者、创新者。要健全绿色信贷政策制度,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满足绿色企业差异化需求;主动落实国家关于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将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作为支持绿色产业的重点;积极创新低碳金融产品,积极探索“碳信贷”体系,为环保企业融资、CDM项目主动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繁荣经济、推动创新和稳定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业务进行准确明晰的定位和规划,创新服务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中小企业经营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营销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国家重点发展的地区,就是银行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地区,也是银行发展机遇集中的地区。商业银行应按照国家区域经济布局规划,主动谋划自身的地区发展战略,在信贷投向、网点布局、人员配置、资源投入等方面向国家重点经济规划地区倾斜。
  
  构建全球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走出去”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大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企业“走出去”带来大量新的金融需求,需要商业银行形成国际化的服务能力和金融支持体系。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要顺应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势,着力提高服务“走出去”战略的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海内外联动优势,理顺业务协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统筹各种服务资源,构建全球一体化金融营销服务体系。
  
  商业银行适应经济转型的经营变革之路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反映到银行经营管理与发展模式的各个层面。商业银行只有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和经营转型,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势。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与战略变革的根本目标,是构建内涵式和节约型发展模式,以深化业务转型为着力点,完善资本配置,优化经营结构,再造业务流程,谋求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
  
  在自身经营变革中,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理性、稳健、协调、节约、长效的发展理念,努力从粗放式扩张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规模导向型经营模式向效益导向型转变,从以高资本消耗为主导的业务向以低资本消耗为主导的业务结构转型,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一,努力在业务发展中实现资本节约。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和抵御风险的最核心资源,在业务发展中实现资本节约,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要立足于内部挖潜,尽可能减少业务发展对资本的占用,从对资本的高消耗转变为对资本的合理使用,努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第二,改变以存贷款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多元化。商业银行作为服务行业,业务最终应回归于服务本质。为此,银行要大力拓展以提供支付、结算、汇划、现金管理、理财和财富管理、基金托管、代理业务、顾问咨询等服务为核心的中间业务。
  
  第三,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在不断扩大客户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有效客户占比。要改善客户的规模结构,努力扩大中小客户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改变服务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客户的局面。同时,改变授信客户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状况,通过引导信贷资金向第一、第三产业合理流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对私客户方面,实行客户细分,在不减少对一般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努力增加高端客户占比。
  
  第四,整合优化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手段。一方面,加快推进传统网点渠道的转型,使网点由交易型、操作性向营销型、服务型功能转变,充分发挥网点在客户营销和业务拓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作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快推进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延伸银行服务触角,使银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第五,推进银行流程整合与组织架构调整。建立面向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同时构建扁平化、集中化、垂直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实施战略业务单元的经营模式,整合客户关系部门和产品部门,前台对客户统一营销,中后台实现业务集中处理和风险监控。

作  者:高德胜    
出  处:中国经济时报
单  位: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    
经济类别:银行保险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理论在银行网点选址上的具体应用 (2010-12-19)
 小银行"九戒"--谈小银行业务发展的"边界" (2010-12-08)
 基金评价在商业银行基金销售业务中的运用 (2010-12-08)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研究 (2010-12-08)
 商业银行保证金法律问题研究 (2010-12-08)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庆样本:观照京津沪 (2010-11-18)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