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外贸量增质提好态势
程炼  2025-09-23
摘 要: 民营企业在外贸中发挥关键作用,服务贸易也实现了突破性增长。浙江和福建等地在支持外贸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政治地缘摩擦、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市场结构性问题以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挑战。展望未来,应通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端化;鼓励"中国服务"出海,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推进监管数字化,集成服务生态,降低企业成本;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以多项举措巩固并推动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民经济安全与发展。
关键词: 外贸,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全球经济治理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外贸通过拉动经济增长、驱动技术革新、重构全球产业链、保障民生就业、提升国际话语权,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尤其在7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从结构上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我国贸易增长主引擎。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迅速,贸易地缘结构更加合理。贸易主体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服务贸易实现突破性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保持顺差。这些现象,展现了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成绩的取得,既来自党中央的正确部署和果断决策,也离不开各地政府与企业的通力配合与锐意进取。例如,浙江以跨境电商生态支持外贸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突破2万亿元。福建外贸以新能源与基础材料双轮驱动,尤其是锂电池出口在全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今年1月至7月,锂电池出口额达到764.61亿元,同比增长23.96%。
  
  亮丽成绩背后并非没有隐忧。除了政治地缘摩擦和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不确定性外,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等依然是我国外贸的痼疾。在产业比较优势上,虽然我国在人才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实现稳步突破,但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尚需时间,一些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正迅速崛起,对我国出口形成压力。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平衡方面,企业对外投资在风险防控、本地化运营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影响外贸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需要多措并举,保持外贸稳中有进、量增质提的态势,更好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安全屏障。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外贸结构的高端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企业的研发支持和融资便利。鼓励企业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中国智造"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耐心资本,推动保险资金、政府基金投向未来产业,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通过投融资路演和专利质押贷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鼓励"中国服务"出海,支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支持产业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抱团出海",在海外建立区域制造中心,形成"本地设计制造销售"生态链。加大对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和海外仓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构建"数字化保税仓+海外仓+供应链金融"网络,提升中国品牌海外本地化服务能力。在自贸试验区试行"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保障合规数据跨境流动。
  
  推进监管数字化与服务生态集成,降低外贸企业制度性成本。建立自贸协定实施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原产地规则查询、关税减让查询、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等"一站式"服务,及时发布贸易摩擦、技术壁垒、合规要求等信息,提供法律咨询和应对支持。建设离岸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企业、银行与政府数据,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实施精准分类监管。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探索外汇结算多元化新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坚定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主动参与数字贸易等新兴议题的多边对话,提出中国方案。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经贸规则合作,推动共建国家在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标准、投融资规则、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软规则体系。鼓励国内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技术委员会活动,提升产业界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作  者:程炼    
出  处:《经济日报》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部    
经济类别:对外经济
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的全球角色转变 (2025-09-01)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主动 (2025-08-29)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丰富内涵和实施重点 (2025-08-06)
 以链博会为契机,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07-22)
 内外贸产品当"同线同标同质" (2025-07-01)
 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2025-06-03)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