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建设的善治之道
  2022-11-23
摘 要: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善治乡村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坚持农民主体,凝聚善治合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要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促进现代信息手段与传统治理资源有效衔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关键词: 和美乡村,乡村治理,因地制宜,三治融合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善治乡村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选优配强村级队伍,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全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乡村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探索“三治融合”的形式,丰富“三治融合”的内涵,发挥乘数效应,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新乡村。
  
  坚持农民主体,凝聚善治合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主体是农民群众,要切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适应农村生产生活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创新村民议事载体,丰富村民议事形式,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聚焦群众需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延伸为民服务触角,完善纠纷调处机制,维护群众切实利益,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抓实抓好乡村治理,重在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方法。要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促进现代信息手段与传统治理资源有效衔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以及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乡村治理创新性经验,解决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迈上新征程,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继续走好走稳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作  者:
出  处:中国农村网
经济类别:公共管理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05)
 中国共产党引领乡村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1-07-05)
 用好“示范”促进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7-05)
 乡村治理转型:问题及其他 (2017-08-08)
 政府创新的若干关注点 (2010-08-02)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2010-07-08)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