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王新华 2010-01-14 |
摘 要: |
近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同周边一些国家以及与拉美一些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频频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央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短期流动性;拉动出口企业的效益;减小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
关键词: |
货币互换,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 |
|
|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央行签署7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框架协议,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其他国家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已达6份,总金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2008年年末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步伐加快,双边货币互换安排密集出台。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央行签署1800亿元框架协议,2009年1月20日与香港金管局签署2000亿元正式协议,此后又与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和印度尼西亚央行分别签署800亿元、200亿元和1000亿元正式协议。200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不久将签署相关正式协议。
一、货币互换的定义
货币互换通常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货币互换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起初主要是在商业机构之间进行,目的在于相互利用比较优势,降低各自融资成本,锁定各自汇率风险。近年来,各国央行也开始将货币互换用于区域金融合作、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需要。通俗地说,就是两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时,可以不使用第三国货币,而是直接使用本国货币来计价和结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汇兑损失。在一定时期内,累计到一定额度时,由两国央行之间进行汇总结清。
在本币互换协议中体现了货币互换的一些创新。如将互换的有效期延长到3年,并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在当前全球经贸增长乏力、外汇市场波动加剧、贸易融资萎缩的情况下,这种货币互换的内容创新,可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和阿根廷签署了总额为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也就是说,今后我国和阿根廷之间总额700亿元等值人民币之内的贸易和投资,可以不用美元结算,而直接用人民币。
二、货币互换的原因
(一)此次金融危机对新兴国家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西方国家纷纷从新兴国家撤资,通过货币互换可以缓解到期外债和流动性的压力,2001年到2008年,新兴国家多靠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债务危机明显显现。金融危机令亚洲各国出口大幅缩水,我国央行此时与一些贸易往来紧密的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让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消减美元汇价波动的风险,刺激区域内双边贸易的复苏。
(二)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我国对新兴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导致我国2009年2月份出口同比回落20%以上,货币互换有助于推动中国出口。近年来,我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阿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西方国家利用当前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扩充货币的方式度过危机,西方国家不断地通过注资、救市等手段刺激经济的增长,这些手段都会增加货币的供给量,这样对于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中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人民币有必要加速国际化的进程。
三、货币互换对人民币的影响
(一)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张已经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亚洲国家和有关地区的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成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在货币互换协议中,双方通常承诺一定的互换额度。一旦启动货币互换,两国将可通过本币互换,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从而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并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二)区域化是国际化必经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经过区域化过程。首先,在周边国家和与我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尝试采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其次。在成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使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第三,在成为区域货币的基础上再走向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上国际化的过程必须伴随着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开放的过程。
(三)我国出口企业将受益
中国与急需资金的国家签订一系列的货币互换协议,最大受益方是面临困境的中国出口企业。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央行间货币互换,我国最近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不具备抵御货币贬值的功能。金融危机令亚洲各国出口大幅缩水,中国央行此时与一些贸易往来紧密的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可以让这些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产品,消减美元汇价波动的风险,并刺激区域内双边贸易的复苏。
(四)人民币地位可获提升
货币互换协议不但为周边经济体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快其成为地区甚至全球主要货币的进程。受货币互换协议的鼓励,在中国和那些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他国之间,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将会越来越普遗,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是国际贸易的客观需要,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实现速度要取决于若干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包括建设一个多元化交易的人民币现货市场、实行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可兑换、建设境内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等。正如我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说:"从客观上说,金融危机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能,但并不需要刻意推动。"
参考文献:
[1]马韧韬.货币互换参与国际金融援助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工具[J].中国金融,2009(4).
[2]刘振冬,张莫.货币互换客观推动贸易往来[N].经济参考报,2009-04-03.
[3]高晨.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中经专网,2009-04-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