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态势下城市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比分析--以西安为例
段晓华  2011-09-23
摘 要: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牵动区域经济金融整体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正在努力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西安也把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发展规划。本文基于面临西部主要中心城市的竞争,对西安金融发展条件、现状做以全面的分析,为加快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经济,西部城市,竞争分析
  现代经济已经是金融经济时代,是一种在高度货币化和高度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区域化,现代经济金融区域化的表现是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形成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西安也把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发展计划。
  
  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内涵及形成发展条件
  
  (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内涵
  

  通常所说的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交易活动频繁,融通集散资金功能强,且对区域经济能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它是一国(地区)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该国(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的产物。区域金融中心是金融中心的一种,即其影响范围仅限于某一区域的金融中心。
  
  (二)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条件
  

  首先,应该有有利的区位优势,区域金融中心的区位是指金融活动占有的场所,它是一个外延较广的概念,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行政区位等。其次,要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城市是区域中最具发展实力和活力的组织,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能牵动区域经济金融整体发展变化。同时金融环境要得到有效利用,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机构数量多、集中程度高,且具有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区域金融中心应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标志性的条件。
  
  二、西部城市发展金融中心的竞争分析
  

  目前在西部城市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有重庆、成都以及西安。在国家政策层面,重庆和成都已借2007年的国家综改区批复令箭傲视西部,而2009年国务院对于“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批复,让其核心城市西安在政策层面与成渝两地基本拉齐,西部城市建设上业已形成“西三角”格局。
  国内一个城市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就必须要争取到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具体政策支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才能够争夺有限的金融资源,提高城市竞争能力,从而在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中把握先机。
  重庆市政府早于2004年5月就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金融办公室,成立以来,先后会同中小企业局起草《重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办法》,起草《重庆市拟上市公司储备库管理办法》,牵头制定《重庆市金融安全事件预案》。
  2006年9月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要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在2008年12月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农村土地的地票交易。这个体现了国家综改区试验领风气之先之举,尽管更多是其在土地配套政策方面的率先探索,但是其要素证券化的改革思路,也切入了金融改革领域。
  国务院在国发(93)56号文件中将成都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此后,成都围绕“三中心、两枢纽”的定位,相应地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出台了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各种功能,形成以投融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金融资本集散中心、金融活动交易调控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中介服务中心。
  2003年12月,成都成为西部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两个城市之一。2006年6月成立金融办,在金融业“十一五”规划中,给出了许多支持成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9月成都市先后出台了《成都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和《成都市政府金融办关于我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近期重点工作安排的意见》,目前成都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金融外包基地已成规模,且已具全国影响力,这与西安和重庆相比优势显著。
  
  三、西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
  

  西安是西部地区较大的商贸与旅游中心城市,与金融中心的功能可以相辅相成。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还没有形成,西安作为西部的一个大中型城市,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极具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好。交通便捷,通讯发达,这是金融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米”字型公路网己经建成,现代化通信手段广泛应用。而且地处西北咽喉,位于亚欧大陆桥沿线腹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能起到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桥头堡作用。并且西安地处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外部的交通枢纽。作为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西部的金融、商贸中心和通讯、交通枢纽。西安的深层核心资源还有“地利”,西安是一块长期没有兵荒马乱的安宁的腹地,也没有发生过很大的自然灾害。而金融行业对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诉求。
  2.文化底蕴浓厚、城市知名度高。西安具有极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上提到西安几乎谁都知道,西安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世界级旅游观光资源。从国际上发展金融中心的人文地理渊源上看,能形成金融中心的,实际上它的基础不是自然地理学,而是人文地理学。
  3.人才资源充分,科技优势明显。西安是中国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市级以上科研机构67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和分析测试中心122个,各类技术开发机构3000多家。每年有3500多项科技成果产生,其中重大科技成果1000项左右,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西安高校提供了大量金融人才后备军,金融人才的优势可以转化为经营优势,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西安。同时西安的工业以及以高新区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由杨凌开发区带动的特色产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重要的经济保证。
  4.金融资源总量存在区域优势。目前,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西北分支机构均设在西安,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西安的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居西北各城市首位。另外,西安还有上市的信托公司陕国投,有总部在西安的永安保险和西部证券,事实上已经是西北的金融中心。再加上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已经人驻,这些都表现出西安的金融聚集效应已经形成,为西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条件。
  5.投融资体系较为完善。金融机构的集聚是金融业和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西安已经形成以银行和保险为主,证券和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一行三局”监管架构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此外,还有三家产权交易机构(西部产权交易所、西安产权交易所和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产权交易所等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集中和体系的健全奠定了西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发达的经济、健全的资本市场、完善的金融法规和管理制度、金融产业的聚集度(具体表现为金融交易的总量、银行存款、贷款、金融机构的数量及金融从业人员)是一个金融中心最基本的要素。目前西安在这些方面,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优越性。
  
  (二)内部劣势分析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整体发展结构的调整,金融产业在西安的发展同样面临诸多因素的约束。
  1.总量约束。目前西安地区经济总量不够大,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不及武汉、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西安金融业规模相对较小,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以货币市场为例,西安货币市场规模从总体发展来看还比较小。2003年全国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和现券市场成交量分别为19.4万亿元、70.3万亿元、47.3万亿元,而西安的2009年全年上述三个市场交易总额不足2万亿,占全国货币市场交易量分额相当的小。此外,西安的证券市场融资规模较小,且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保险市场发展也较上述城市落后。
  2.金融资源约束。目前西安地区金融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市场辐射能力偏弱。西安缺乏实力雄厚、辐射能力强的大型金融机构,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缺乏机构投资者以及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外资金融各类机构严重短缺。
  3.金融业结构约束。尽管西安各类金融机构种类比较齐全,但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产业链不够完整,信用担保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和金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4.金融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约束。目前对全市金融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扶持和整合,金融业空间布局分散。虽然出台了一些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办法和意见,但是在行业内的实施和执行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外部机会分析
  

  1.世界经济发展向亚太地区和中国转移。中国的经济发展条件,无论资源条件,还是人的条件都远较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优越。偌大的人口资源和国土资源,以及重要的地源政治条件,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基础,世界银行报告《2020年的中国》指出,按照购买力平价和人均产出计算,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处于2万亿美元至4万亿美元之间,属于事实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估计到下一世纪20年代,将与美国并驾齐驱,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7个最大经济体将重新排列,将会有5个亚洲国家隶在其中,中国位列第一。
  2.WT0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政策的出台。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最热点地区之一,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作为一条重要的经济带正在形成,将会继沿海、沿江之后,成为第三条经济热点地带,将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骨干作用。而西安则是大陆桥经济带最大的中心城市,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知名度在沿桥城市中是最强最大和最高的。如果从国际角度看,它还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国经济中心”,将会设立“新亚欧大陆桥中国经济中心规划区”或“陆桥工业园区”,使其享有类似上海浦东的特殊政策,对整个西部地区和沿桥地带都将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这样就会形成长江经济带有“龙头”上海、大陆桥经济带有“心脏”西安的格局。西安将成为西部最有发展前景、最具热点的城市。其次,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我国大陆桥经济带基础和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和最发达地段。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陇海铁路沿线产业带”,不仅是“八百里秦川”的精华所在,也是西北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带,在很多领域和方面拥有区位优势并形成了极强的开发能力,分布着西安、宝鸡、杨凌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西安、渭南、铜川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规划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带中,沿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主体所在。再次,以关中为依托的西安具有建设我国中西部和新亚欧大陆上经济与科技中心的巨大潜力和明显优势。据悉,陕西的科教综合实力排列全国第三位、西北地区第一位。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在西部选定的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唯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的高新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时期是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起步阶段,“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阶段性规划。
  3.关中天水一体化与浐灞金融商务区构建的支撑作用。2009年6月23号,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该规划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经济区包括陕西的七个城市,加之甘肃的天水,覆盖的面积接近8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人,它辐射了陕南、陕北、甘肃、河南、甘肃的一部分,而西安正是其中的核心。随着国家正式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地区,即成渝经济区、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已经全面到位,西安及周边地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高地,这将为陕西同欧亚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西安市在“开发区带动战略”下,已经在推进“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建设,其各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到了全市的2/3左右,而沪灞是其开发区中的一个亮点,其西安“中心金融商务区”的定位昭示其已成为西安发展金融的最重要载体。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主任杨六齐介绍,金融商务区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区内金融业增加值将达150亿元,占西安市金融业新增部分的50%以上,占陕西省金融业新增部分的30%以上,对陕西金融业发展贡献率达到20%以上。根据日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在规划区里的定位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次《规划》中把西安定位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一个提升、一个新的要求,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4.金融体制改革为西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创造有利条件。“十一五”陕西省金融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产品不断丰富、服务不断改进,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主渠道作用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60亿元,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总股本143亿股,股票总市值2059亿元。陕西省证券经营机构客户总资产1315亿元,位列全国第20位。证券及基金托管总市值1096亿元,证券交易额累计15490亿元,占全行业1.4%,在全国排名第13位。建立起各类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法人机构为补充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其中,长安银行、村镇银行及典当行等建设成效显著。加大了推进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建设、债券市场拓展、期货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基本形成了银行信贷市场主导,证券、保险市场及其他融资渠道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国有银行推进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服务质量不断优化;金融业网上支付、手机移动支付、电子充值券等创新产品纷纷推出,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保险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为西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外部挑战分析
  

  1.金融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挑战。我国金融业面临多重挑战,国内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在资金规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处于劣势。进人我国境内的外资金融往往是资金实力强大、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人才国际化水平很强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从综合经营模式、复杂的股权结构、频繁的资金人才跨境流动,以及差异的法律会计实践,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必将更加密切,境外金融市场风险也有可能波及我国,增加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风险传入我国的渠道。另外,中资金融机构不具备进行混业经营的能力。外资银行已经把综合经营的概念带到了国内,并且已经向中国金融业展示了综合经营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力优势、良好的风险管理和优质的金融服务;由于金融综合经营中的技术含量远远超过分业经营,因此中国金融企业基本上不可能在几乎无知的条件下顺利完成这种转变。在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综合经营大势所趋的竞争压力面前,中国金融业不但必须顺应国际金融业先进的发展方向,而且必须积极主动和虚心地向国外先进金融企业学习。
  2.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及同类城市的竞争激烈。“现在西部这些城市之间,发展经济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竞争,重庆建设全国最大的保税区势头很猛,成都的发展也是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温家宝总理也针对西部地区特别指出,要扎实推进成渝、关中一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充分发挥重庆、西安、昆明、南宁等大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战略高地,在东部的金融中心建设掀起大潮又基本归位之时,西部的争夺才刚刚开始。重庆打造“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西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重庆和成都已借2007年的国家综改区批复令箭傲视西部,而2009年国务院对于“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批复,让其核心城市西安在政策层面与成渝两地基本拉齐。西部城市建设上业已形成“西三角”格局,竞争更加激烈。
  3.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滞后。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它把金融生态系统界定为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这里的金融主体指的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生产者。金融生态环境,则指的是由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制、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也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的。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有效防止商业银行危机状态的发生,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之中,这就是一个金融运作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主体行为具有良好的正向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的制度结构。因此,所谓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要对现存制度结构的缺陷进行改造、优化,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有效地抑制和根除商业银行产生各种危机行为的基础,使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去追求降低运作成本和提高效率。反之,加强商业银行的危机管理也有利于金融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近年来尽管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优化,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目前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完善的方面:一是法律环境不完善,有关法律对金融债权保护不够;二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直接融资发展滞后,目前,我国企业80%以上的融资来自银行贷款,对银行的依赖性大,企业风险对银行风险构成了显著影响;三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执法不力等,仍是影响我国金融生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危机管理,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作  者:段晓华    
出  处:《当代经济》
单  位: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类别:区域经济发展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融资探讨 (2011-09-22)
 交通运输对区域性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11-09-21)
 浙江经济发展变化对现金投放回笼格局的影响--基于1978年以来相关情况的分析 (2011-09-21)
 加快推进我国沿边地区经济特区的建设 (2011-09-21)
 宁夏实现财政支持企业发展资金投入方式的重大创新 (2011-09-13)
 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2011-09-09)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