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费正成为A股主线逻辑?
薛洪言  2022-07-13
摘 要: 经过两个月多月的反弹后,大盘近期持续震荡,板块轮动加快。结合历史经验看,当前市场正处于新一轮主线的共识确认期,观点碰撞、波动加大,而正是在这种碰撞和波动中,市场会找到新一轮的逻辑主线。于是,预判谁是新一轮的行情主线,便成为当下市场最关心的事。结合当前市场主流观点来看,大消费板块逐步受到市场青睐,有望主导下一阶段行情走势。
关键词: A股市场,消费逻辑,板块轮动

  经过两个月多月的反弹后,大盘近期持续震荡,板块轮动加快。结合历史经验看,当前市场正处于新一轮主线的共识确认期,观点碰撞、波动加大,而正是在这种碰撞和波动中,市场会找到新一轮的逻辑主线。于是,预判谁是新一轮的行情主线,便成为当下市场最关心的事。
  
  结合当前市场主流观点来看,大消费板块逐步受到市场青睐,有望主导下一阶段行情走势。一则消费板块前期反弹力度偏弱,相比前期涨幅较大的高景气板块,在板块风格轮动时性价比更高;二则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和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居民消费确定性回暖,大消费板块基本面边际改善明显。
  
  一、大盘风格切换,资金押注消费板块
  
  
当前,A股大盘指数单边向上的趋势暂缓,震荡特征愈发凸显。
  
  在一个存量资金主导的震荡行情中,常常伴随着板块轮动,核心原因在于资金量有限,无力驱动大盘全面走高,每一个阶段只够推动某一类资产走牛,形成所谓的“抱团”行情。“抱团”一词容易给人“合谋”的印象,实际上,现代资本市场早已走过了合谋时代,抱团只是一种结果和现象,与所有的选美比赛总能挑出最美的人是一个道理。
  
  凯恩斯曾将挑选股票比作选美,并传授如下经验:不要挑自己最看好的,要挑选最符合大众口味的。在挑选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揣测别人的想法,正是在这种揣测中,市场逐步达成共识,形成了所谓的市场主线。就好像涓涓细流东入海,出发点不同,流着流着就聚到一起,成就了大江大河之势。
  
  在实践中,投资者常常通过复盘历史来寻找大众共识。历史上,股市板块轮动呈现出很多相似性,当这些“相似性”被总结为规律,就会反过来引导投资者预期,加快共识达成速度,更快地形成资金抱团。
  
  从A股历次复苏行情来看,市场底部信心极度匮乏,在政策释放稳增长表态后,对长期前景最乐观的资金选择入市,长期前景最优的成长板块率先反弹,引领市场逐步回暖。一段时间后,成长板块积累了较大涨幅,对资金的边际吸引力下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资金开始关注经济的短期改善,此时,作为复苏阶段确定性最强的板块之一,大消费板块通常会受到资金青睐,并逐步演变为新的市场主线。
  
  于是,先成长后消费,就成了A股市场底部反弹的历史规律。
  
  有人会说,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这并不重要,在股市选美比赛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市场共识,当大家都从历史走势中寻找线索时,反过来就会强化历史的相似性,导致历史现象的复现。
  
  就A股4月27日以来的底部反弹行情来看,我们也能从中找到类似的规律。5月26日之前,汽车、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煤炭等板块是绝对的反弹主力,大消费板块反弹力度非常弱(受新能源汽车驱动,汽车板块兼具成长和消费属性,现阶段成长属性更强)。
  
  5月27日-7月5日,前期快速反弹的板块依旧给力,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家用电器等大消费板块也快速崛起,涨幅不遑多让。这一阶段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5名中,3个属于大消费板块,如果计入汽车板块,就有4个。
  
  7月6日以来,大盘持续震荡。从历史上看,快速反弹之后的持续震荡,可视作大盘风格转换的过渡期,此时,大盘处于新一轮主线的共识确认期,观点碰撞、波动加大,而往往在这种碰撞和波动中,市场会找到新一轮的主线逻辑。
  
  新一轮的主线一定是大消费吗?在从成长到消费的历史轮动框架下,只要消费确定性回暖,大概率会成为新的主线。
  
  二、何以确定消费回暖?
  
  
消费一直被视作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一则权重占比高,2021年为65.4%,二则稳定性强,波动有限。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GDP增长贡献率来看,净出口贡献或正或负(同比负增长便是负贡献),投资贡献大起大落,波动区间都较大,只有消费在窄幅区间内波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压舱石。2014-2019年,消费的贡献占比约在56%-69%之间。
  
  消费的稳定性源于工作与收入的稳定性。在正常的经济波动周期中,就业和工资具有较高的粘性,企业迫不得已削减支出时,裁员或降薪通常是最后的选项。
  
  宏观数据也支持这一点。新冠疫情之前,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基本在[4.8%-5.3%]区间内窄幅波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一直保持着8%以上的稳定增速。低波动使得居民消费预期相对稳定,消费支出保持稳定增长。
  
  不过,疫情之后,消费的波动明显加大。疫情的特殊性在于击穿了企业应对压力的底线,当削减一般支出不足以应对挑战时,裁员或降薪渐渐成为常态,从而逐渐扭转了消费者的乐观预期和积极心态。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开始“重储蓄、轻花钱”,消费倾向趋势性减弱。
  
  2020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骤降至-6.8%,除了消费场景的阶段性灭失外,更主要的是消费信心的丧失。2021年,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防控,市场信心明显回暖;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病毒株的高传播性再次对市场信心造成冲击。
  
  结合今年电商平台618数据来看(5月31日20点-6月18日24点),洗护清洁、方便速食、运动户外、粮油调味等具有消费刚性的必选消费品依旧能保持稳健增长,而反映消费信心的美妆护肤、香水彩妆等消费支出仅剩去年同期的八成。
  
  疫情之后,储蓄存款余额增长势头不减,基本看不到疫情的影响。这表明消费者的钱袋子还是鼓的,缺的只是消费信心。
  
  鉴于疫情在国内仍呈现散点多发态势,且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中,不少投资者对于消费板块能否显著改善充满疑虑。
  
  的确,如果消费信心的根本性改善依赖于病毒变异,我们自然无法在逻辑上保持乐观。事实上,消费信心的根本性改善并不取决于疫情,而是取决于时间。“只储蓄、不消费”不符合人性,在时间维度上不具有可持续性,无论疫情最终走向如何,消费都会复苏。
  
  消费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所有储蓄的最终归宿。消费者的所有资金,无非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两个选项中选择,归根结底都是要花出去的。鉴于消费者只有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两种选择,当下紧衣缩食持续的时间越久,后续报复性消费的反弹动力也越强。报复性反弹的时间点,可以是在疫情被彻底消灭的时刻;但如果人类社会不得不与病毒共存,大家的消费水平也迟早要恢复常态。毕竟,一直储蓄直至永远的状态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被消费者所接受的。

作  者:薛洪言    
出  处:新浪财经
单  位:星图金融研究院    
经济类别:资本市场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A股走出独立行情,下半年大涨大跌可能性较小 (2022-07-13)
 硅料龙头新特能源冲刺A股 又一家千亿光伏公司将诞生? (2022-07-11)
 A股中报行情正式打响,哪些行业值得布局? (2022-07-07)
 这家公司股价仅次于茅台 靠什么支撑? (2022-07-07)
 730亿资金回流A股,中国债市短期净流出也有望逆转 (2022-07-05)
 83只A股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国际投资者会买点啥 (2022-07-04)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