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
孙学工,杜飞轮 2008-11-04 |
摘 要: |
近期,美国由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局面,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尽管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救援计划,但将其付诸实施仍需一些时间,美国金融市场何时能恢复正常运转仍属未知,这一局面使得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与困难。为保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必须深入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各种影响,并找出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
关键词: |
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次贷危机 |
|
|
近期,美国由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局面,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尽管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救援计划,但将其付诸实施仍需一些时间,美国金融市场何时能恢复正常运转仍属未知。各种迹象表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对美国的实体经济产生较大冲击,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波及到欧洲和日本,欧盟和日本经济已双双出现了负增长。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也将进一步放慢。这一局面使得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与困难。为保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必须深入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各种影响,并找出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投资和消费这几个渠道实现的。其中对出口的影响是最大的。从今年1-8月份我国出口情况来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在显现。1-8月我国出口累计增长22.4%,比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还要更大。出口增幅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美出口增幅下降引起的。2008年1-7月,我对美出口1403.9亿美元,同比增加9.9%,增速较上年同期滑落8.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对美出口增长首次出现个位数。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结束,并有向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扩散的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增长将继续放缓。目前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仍保持较高的速度,1-7月分别达到27.1%和15.9%。但随着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逐渐陷入衰退,中国对这两大经济体出口的增长也极有可能会步对美出口的后尘而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
除了需求因素外,汇率对中国出口增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次贷危机发生后,由于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心增加,美联储连续降息,美元资产遭到抛售,导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加速贬值。从2007年5月至今,美元对人民币约贬值超过了10%,也就意味着,仅此一项就使我国外贸企业成本提高了10%,导致一些企业出口无利可图,因而停止出口。美元汇率虽然在近期出现了走强的趋势,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中期仍是贬值的可能性较高,这势必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长久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预计今明两年我国出口将保持持续回落的态势,预计2008年出口增长在18%左右,而2009年的出口增长将进一步回落到15%左右。贸易顺差也相应将呈下降趋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相应减弱。预计2008年贸易顺差下降9%左右,向下拉动GDP约0.8个百分点。2009年贸易顺差将继续下滑5%左右,向下拉动GDP约0.45个百分点。
在投资方面,今年2008年1-8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9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增速和上年基本持平。但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较明显的回落。外资在投资增长回落中是否发挥一定作用,现在不同来源的数据似乎给出不同的答案,还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1-8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797家,同比下降24.3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77.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60%。这一数据表明外资流入势头未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明显影响。但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的数据却显示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部分和全部的利用外资部分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滑。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部分1-7月增速由上年同期的22.6%下滑到1.1%,全部利用外资增速则由上年的16%下降到3.3%。这种情况似乎又表明外资的确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流入下滑的现象。目前来看美国对华的FDI确实在放慢,今年1-8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仅增长9.26%。总体而言,由于利用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的比重很低,为3.5%左右,其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影响也相应很小,因而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外资在中国经济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直接投资减少对中长期经济增长还是存在负面的影响,因而需要继续关注美国金融危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消费方面,今年1-8月消费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21.9%。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这一情况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消费增长尚未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外需放缓将影响一部分出口产业的就业与收入,进而对部分人群的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出口部门,对投资和消费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或较为间接。粗略估算,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在2008年把中国的GDP向下拉动一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则向下拉动0.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主要拉动因素是出口减速导致的净出口下降。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正好发生在中国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的时候,其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加快加深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速度和幅度。
二、对通胀的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的通胀压力是来源于原油金属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尽管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是受到包括投机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市场供需形势仍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因素。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又主要是由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决定的。因而在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了回落。如布伦特原油在7月达到147.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但9月份油价就回落到了111美元左右,目前的油价又进一步跌破80美元大关。不包括能源在内的一篮子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也在达到285(以2000年为100)左右的历史高点后,回落到250左右。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下一步走势仍会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当金融危机显现出向实体经济扩散时,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出现下跌,而当金融危机有平息可能时,价格就又会回涨。此外美元汇率的去向对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而金融危机在中长期是倾向于使美元贬值的。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呈下行但不断出现反复和波动的变化态势。这一态势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缓解通胀压力的,特别是有利于抑制近期不断上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外需增长的放慢,结果使部分出口产能转向国内市场,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这从另一方面抑制了价格水平的上升。
因而总体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对缓解中国通胀压力保持价格稳定是有好处的。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将使今明两年中国通胀率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
三、对主要行业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影响。首先对工业制品业的影响要大于初级产品行业。从1-7月份出口情况看,初级产品的出口的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制品,1-7月份,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速为31%,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工业制品的出口增速为22.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初级产品占总出口量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02%小幅上升至5.48%,工业制品的出口比例则下降了约0.5个百分点。这表明外需放缓的主要部分是工业制成品,而对中国初级产品的需求则并未明显放缓。
其次工业中消费品行业所受的影响要大于资本品。按照SITC分类,1-7月份未分类商品、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增长较慢,特别是对未分类商品的进口,同比大幅降低了29.3%。这几类商品中的消费品所占比重较高。而以资本品为主的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则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其中前者增长了47.3%。
第三在消费品行业中服装鞋帽行受到的影响较大,纺织业则情况较好。1-7月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了3.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纺织织物、纱线的增长仍达到24.4%,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今年1-7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为22.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增长由上年同期的34.8%下降到今年的16.7%,下降了18.1个百分点。
第五与外贸相关的一些服务业也受到拖累。据报道,与贸易相关的会展业已经明显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广交会的来客数量将下降30%左右。一些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信息与交易平台的网站也出现了业务量急剧下降的情况,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网已经提出要作好过寒冬的准备。此外,海运等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行业受到的影响也较大。
第六局部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冲击。自2003年开始,一些海外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并四处出手收罗优质项目,购入金额据不完全统计在35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从今年第三季度,在华房地产投资的海外买家明显减少。相关机构统计显示,第三季度,曾是外资投资意愿最强烈的上海楼市,也仅有三宗外资购买交易。而9月份金融危机加剧后,卷入危机较深的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美林等多家外资投资基金纷纷开始通过中介寻找买家,出售此前在中国购买的物业资产。这种情况对已陷低迷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是好消息,对外资相对集中的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地产市场更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