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更好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张炜  2024-08-09
摘 要: 近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出台是对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全面部署,展现了中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和明确方向。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促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关键词: 金融发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

  近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对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体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通知》的出台是对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全面部署,展现了中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和明确方向。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促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对于农商银行贯彻落实《通知》的精神,娄飞鹏指出,农商银行是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信贷抵质押物范围,加大信贷投放,并充分利用支持政策,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系主任翁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小农商银行应发挥点多面广优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变化,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提升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质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改革化险的“大考”,应进一步强化支农支小定位,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借助更敏捷的业务模式把支农支小做深、做精、做强。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中小农商银行内部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持续打造高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地强化自身支农支小定位,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通知》涉及五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实施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行动。翁辰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难点与堵点,一方面,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从业主体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对融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产业融合的涉农行业和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支持农业风险管理不足,新型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发展仍然缓慢,金融机构开展农业风险管理业务和创新农业风险管理产品的积极性不高。
  
  “中小农商银行应积极利用数字金融创新融资需求主体增信模式和增信系统,精准评估不同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等级和风险。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主体,提供对应的信用贷款工具,实现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贷款可得性的双重目标。”翁辰建议。
  
  叶银丹建议,第一,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中小农商银行应开发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贷款产品,如季节性信贷、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等,搭建起“全方位、多场景、宽领域”的农村产业发展产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区域内农村产业发展融资需求。同时,探索农业保险与信贷相结合的模式,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户和农业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支持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如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直播代购等。通过加强银政企合作,研究制定推进新业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落实惠农惠企政策,不断提升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第三,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金融服务线上化,简化贷款申请、审批流程,提高服务响应速度。
  
  第四,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产业链合作,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一县一园一服务方案”等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和集群化发展。同时,中小农商银行应与地方政府、农业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通过参与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园区等项目建设,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作  者:张炜    
出  处:《中国经济时报》
单  位:中国经济新闻网    
经济类别:资本市场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 (2024-08-09)
 机械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2024-08-09)
 金融助力 强农惠农富农 (2024-08-09)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 (2024-08-09)
 多样化融资产品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2024-08-09)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24-08-08)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