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创新网络的企业转型模式探讨 |
李椿 2010-08-23 |
摘 要: |
创新网络是企业在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对事物再认识、再组织的有效活动。是企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以新成果为对象的客观事物之间未知联系和未知机能进行新探索,形成新认识,从而实现新的认识飞跃和生产能力。可以说,创新网络就是内部新的机能和构架的再造,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升华和提升。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
关键词: |
企业创新,创新网络,企业转型,转型模式 |
|
|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转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瞬息变化中不被淘汰,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业态结构。因此,转型就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是经常发生的。有从贸易型向生产型转的,有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的,有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的,有从多元化向单一化转的。但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功,有的甚至于多次转型失败。这说明其中是有着内部规律的。
本文就是力求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实现这种成功转型的模式和方法。
一、企业内部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质
(一)创新网络的内涵
所谓创新网络就是在生产企业内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路径;形成纵向、横向的转型体系。具体说来就是运用已有体系对新的产品进行理解消化、渗透执行、流畅生产的动态过程,是转化新成果、缩短不适应期和规模化生产的根本途径。
创新网络是企业在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对事物再认识、再组织的有效活动。是企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以新成果为对象的客观事物之间未知联系和未知机能进行新探索,形成新认识,从而实现新的认识飞跃和生产能力。可以说,创新网络就是内部新的机能和构架的再造,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升华和提升。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创新网络是具有创新特质因素的认识和多种创新形式的有机整合体。创新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由思想与制度、内部与外部、横向与纵向、环节与环节的有机整体。从内涵上看,创新网络就是具有制度创新特质的因素内在整合所形成的新的体系。
(二)创新网络的特质
创新网络包括4种特质:流畅性、覆盖性、强制性、严密性。这4种特质既表明了企业创新网络的特点,也概括了企业创新网络的要求和标准。
流畅性是指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性和顺畅性,环节畅通,流程有序。它决定企业转型过程的速度,影响创新能力和创新制度在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发挥。
覆盖性是指范围和广度,应该是覆盖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没有死角和未涉及到的部位。如果网络有漏洞,就会使转型功亏一篑。它决定企业转型的性质。
强制性是指制度的刚性程度,创新网络一经建立,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这是企业内部运转的轨道和规则,没有弹性余地。它决定企业转型的深度。
严密性是指网络的细致和周密性,所有细节和细微之处都有详细周全的安排,环节之间衔接严丝合缝,它决定创新网络的成功机率。
其内部关系如图所示:
图:企业创新网络

二、企业内部创新网络的建立
(一)全员观念创新--企业创新网络建立和成功转型的前提
企业要想成功转型,最要紧做的不是产品,而是观念。这种意识改变是全员性的,必须成为企业从上到下的整体认识,一个人没有解决,都不会达到预想目的。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不把全员意识转化过来,仅凭着领导人的愿望去实现转型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把领导人的意志转化成全员行动,转型才能够成功。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实现观念创新:
(1)全局意识。现代化的产品生产和小作坊生产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产品的社会化,即分工越来越细。企业首先要有社会意识,自觉摆正位置,为全局、为整体服务。服从全局有时就要做出牺牲,如果过分强调自我,因为一个环节、一个工种、一个操作者的问题,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质量意识。质量在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对社会化企业来说却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在保证设备先进的前提下,一流的产品是一流的队伍生产出来的,这是无数事实证明的一个真理。
(3)客户意识。客户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差异的,同时其想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客户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对待客户的态度。在这方面,客户就是实打实的上帝,客户就是一切,客户就是唯一。客户的要求就是至高无上的,只有满足的必须,没有强调客观的借口。为客户服务这里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和诠释。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生产企业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失去了生存的必要性。企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企业功能完善--企业创新网络建立和成功转型的基础
按目前的标准,国家对很多生产企业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都有一些资质要求,比如医药行业、食品行业、军工行业等等。这其中有些是行业标准,有些是普遍要求,如质量体系认证。这些资质的取得,既是企业的基础,也是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对企业对此重视不够,或虽然重视而方法不对,致使资质问题久拖不决,长期拿不到手,最终阻碍了企业成功转型。而要在这方面取得成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把取得资质看成提升企业素质、完善功能的一种手段。如质量体系认证。不能单纯为资质而资质,而是要把取得资质的过程看作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的一种手段,主动地、积极地去面对。在取得资质的过程中,都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对各方面标准重新进行安排,审核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一般来说,通过审核的企业,都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2)成立各个专门班子,全方位对接。为了使企业迈过这一关,必须成立独立的跨部门机构才行,同时人员还要得力,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特殊工作。做到这些之后,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实现全方位的对接和会战,从而争取一举突破。
(3)以内审为手段,以演练促过关。在经过一定时间工作后,主要加强内部的模拟审核,以此来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可以内部自查,可以请第三方进场协助查,也可以请审核人员辅导查,等等。就是用各种手段把问题找准并消除,在感觉有绝对把握了,再进入审批的正式程序。只有把功课做足,把基础夯实,才能够确保顺利过关。
(4)把成果巩固下去。企业通过验收后,素质提高,功能提升,使企业迈上了新台阶。但这只是个开端,做到了这一步后,今后最关键的是要长期坚持下去,把审核的状态作为常态。这才是真正的提升,才能使企业保持一个良好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
(三)公司文化改变--企业创新网络建立和成功转型的保证
企业文化的改变和提升,也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必要保证。
(1)要体现核心价值观。即企业所倡导和培育的精神,也是企业的“魂”,是团结和凝聚队伍的核心理念。没有这一点,就不会形成战斗力,企业转型就是一句空话。
(2)要成为员工自觉行为的准则。思想支配行动。员工的正确行为不仅建立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上,也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认识上。所谓自觉,就是主动、自愿而为之,这胜过了制度的约束。
(3)要在企业的所有环节中得到表现。文化是无形的,但却是可表现的,而且表现力很强。象水之流动,风之拂过,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不能有死角。
(4)要高度统一。文化的表现在一个单位特别是企业里,要统一和一致,不能有不同的表现,会给人错误的信号,最终影响企业形象。
(5)要有明确的内涵和载体。企业文化不是空洞的和虚无缥缈的,要有具体的表述,明确的内涵,还要有一定的载体。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网络建立和成功转型的核心
技术成果转化是企业转型的核心问题。不可否认,技术成果转化一直是我们国家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就是科研机构和生产的脱节。本文作者调查发现,要想研究成果成功转化,必须有一个二次研发的过程。
什么叫二次研发?就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欲转化的科研成果重新研发。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生产企业进行二次研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1)技术队伍对接。企业的科技人员一对一对接科研单位技术人员,从理论上全面消化科研成果。这就对企业的科技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懂科技知识,还要懂生产流程。
(2)重新设计。从每一张图纸开始,按照生产要求重新设计,大量的工作是对原来图纸进行修改。在不影响原设计思路的前提下,进行新一轮的设计,主要侧重于生产的可行陛。
(3)按照生产的需要对工艺和设备进行规定。这样,就确保了科研和生产的对接。就像搞建设设计的,不仅画出了设计图,还要明确要用的原材料。
本文作者所调查的企业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建立了一个十几人的技术队伍,和科研单位的原创人员一起办公,并按照科研成果实际情况成立了器件、软件、电路、系统四个小组,逐一对应科技人员,全面消化和吃透设计原理,并一起研究改进方案。所以一举取得成功。
(五)工艺流程再造--企业创新网络建立和成功转型的条件
(1)关键设备先进化。不少企业出于资金的考虑,总在原有设备上做文章,其实并不合算。对关键设备必须要采用最先进的,有了好的设备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
(2)固定环节模具化。模具化就是专业化和专用化,这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基础条件。我所调查的企业,自己开发制作专用模具七十余件,从而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3)单一设备专用化。只为一个部件设立的生产环节,其设备就要固定和专用,才能保证其精度和时效。
(4)特殊部位双轨化。特殊部位的设备,要实行双套设立,做到有备用,这样才能做到,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保证不受制约和影响。
三、企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xx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是某大学产业中从事通讯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业务范围涉及GSM/GPRS2.5G、3G通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代理CDMA手机,曾经是国内最大的代销商之一。随着手机生产门坎的降低和山寨产品的兴盛,该公司在原有业务领域已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为此,公司开始转型。从2006年开始,该公司与某大学精仪系合作,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测控系统,即惯性导航系统,开始了向军工领域的转型。
由于该公司在在转型过程中,在内部建立了网络创新系统,使得其转型非常成功。一是消化了科技成果,对原有设计理念进行了大量的测试验证和修改,完善了原有设计,为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二是很陕形成了生产能力。从开始转型到形成生产能力,包括工艺流程再造、专用设备制作等等,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三是达到了生产军工产品的基本条件,在一年内连续取得了三个资质,而且都是一次通过。四是节省了经费。该公司只使用了常规经费的四分之一,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由投资型企业向生产型企业,由非军工型企业向军工型企业两个转变一次完成。该公司的成果得到了客户特别是军方的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企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成功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打破原有思维模式,从思想观念到企业文化,从企业功能到工艺流程,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而企业内部创新网络的建立正是保证企业成功转型的基本模式和可靠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