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创新发展与商业银行机会
张步,段浩然  2020-05-08
摘 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的顺利召开以及即将迎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产业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市场投融资体制的深刻变化对于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在显现,商业银行如何跟进和深耕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加符合体育产业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从而撬动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是每一个商业银行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产业,信贷模式,商业保险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的顺利召开以及即将迎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产业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市场投融资体制的深刻变化对于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在显现,商业银行如何跟进和深耕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加符合体育产业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从而撬动更为广阔的业务空间,是每一个商业银行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体育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我国体育企业的发展现状
  
  
体育企业的发展和一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体育企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和关注体育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加之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新时期,我国体育企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在体育健身娱乐业方面,国家政策层面不断提倡全民健身,大众“花钱买健康、锻炼换健康”的体育消费习惯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体育训练培训市场如火如荼,需求多元且巨大;在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方面,虽然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但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国内自主运动品牌不断创立,促进国内消费升级且出口额逐年增加,总产值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此外,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更是指明了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研发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体育产业历史性发展机遇已然清晰可见。
  
  然而,我国体育产业依然存在整体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众多、体育头部资源整合耗资巨大、场馆运营回报率不高、传统运动装备商品市场供应过剩、体育培训市场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在国际主流大型运动赛事中竞技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我国体育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企业正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阿里系、腾讯系、万达系等巨头纷纷布局体育业;一些金融科技平台也跑步入场,市场化的体育产业基金纷纷创立,形成了“巨头+互联网+金融+体育”新模式和新机会。
  
  体育赛事线上化经营。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对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有着巨大且广泛的需求和关注,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故有市场化巨头不惜重金购买欧美顶级赛事的版权和转播权,国内头部的直播平台也纷纷增加了体育内容的直播或转播,为其自身品牌建立和大规模获客提供了内容支撑。
  
  运动健身线上平台方兴未艾。为了迎合全面健身的政策导向和大众需要,以应用程序(App)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线上健身视频课件、查询自身运动数据和轨迹、提供线上运动课程和社交以及运动装备售卖等服务的平台纷纷创立,满足了大众追求健身便捷化、健身项目多元化、健身专业化及社交化的需求。有些头部平台先后获得多轮风险投资且号称获客过千万。线上健身平台的创立,进一步挖掘了体育产业的潜力,重构了全民健身传统习惯,某些线上健身平台也出现了注重培养专业健身教练、开立线下轻型健身场所的“线上+线下”结合式发展的趋势。
  
  运动培训市场如火如荼。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为体育培训市场的爆发奠定基础,而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则是体育培训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体育培训项目更加细分多元、家庭在体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明显提高、体育培训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体育培训行业总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其中青少年培训占比约为60%。部分体育培训机构也已经开始向具有“线上获客、线下运营”特点的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传统地产企业入局。为了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房地产企业主动求变、积极投身于体育产业发展:冠名中超球队者有之,开发冰雪主题休闲小镇者有之,在自身住宅开发项目内增加建设体育场馆者有之,开发运动主题乐园者有之,建设体育专业品牌销售中心者有之。无论何种方式,在以促进其自身项目销售的同时,无疑对于整体体育产业的资金注入和引领、体育子产业或运动子项目的发展和体育消费的促进,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体育产业融资政策和商业银行挑战
  
  (一)政策引领
  
  
为了持续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我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国务院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体育产业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确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体育产业融资数据
  
  
纵观各类体育企业均对融资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其中赛事运营产业、大众健身(含健身房、互联网运动类App等)产业和体育用品产业增长快、融资需求高,两个细分领域在2018年上半年获融资总额分别为13亿元、9.27亿元和8.53亿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9%、55.9%和251.6%。
  
  (三)商业银行挑战
  
  
纵观整体体育产业链,产业主体众多且涉及行业分散。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经纪与代理、体育传媒、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教育培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等体育主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融资需求。当前体育产业内各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以集团自有资金投入、风险投资、体育产业基金、官方福彩基金等为主,商业银行仅在具有地产属性的体育项目的抵押类信贷投放和体育行业内的行政事业存款方面多有跟进。主要原因为体育产业内各经营主体既有传统、大型的地产或制造类集团,又有互联网运动企业等初创、小型企业;体育企业的企业风险、收益能力、发展前景差异大。故商业银行难以对整体体育产业内企业制定出既符合监管要求又便捷统一的授信模型和授信政策标准。
  
  三、商业银行应对与变革
  
  
当前体育产业并未出现垄断性的头部平台,体育产业对于商业银行则是一个万亿元规模的蓝海市场,充满了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如何为体育产业内各经营主体提供满足切实需要的信贷产品、如何借助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自身业务发展,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和变革。
  
  (一)加强信用类信贷产品研发
  
  
商业银行现有信贷模式以资产抵押和线下面签审批的方式为主。商业银行在实际的信贷审批和发放中,注重企业自身可量化的固定资产和可持续的收益。但众多体育产业经营主体具有早期初创、收益不稳定和固定资产占比低的共性。商业银行若想深入开拓体育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业务,则势必要根据体育产业企业经营的现实情况,着重以其持续的经营收益和经营设备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信用类信贷产品的研发和风控模型的设计。
  
  (二)提升自身线上服务能力和区域间配合
  
  
针对部分体育企业已呈现出业务全国发展、线上获客和交易、线下服务运营且经营连锁化、加盟化发展的综合特点,商业银行自身更需借助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探索创新授信模型和信贷业务模式。
  
  建设线上信贷产品审核及发放平台,动态收集企业信息和经营数据,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和所掌握的动态信息数据,作为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随时调整风险敞口、动态管理信贷产品、提供切实合理的企业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此外,商业银行可考虑适时突破授信辖区制管理的限制或加强集团内各区域业务主体之间的授信业务联动,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跨区域经营企业的需要。
  
  (三)推动全面业务联动
  
  
体育产业覆盖人群广泛,参与主体众多,商业银行在研究提升体育产业企业信贷产品和信贷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深耕体育产业,开展公私业务联动,挖掘个人客户资源等工作。随着商业银行对体育产业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理财、信用卡、金融支付、代发薪等基础性业方面务势必也会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具有集团化综合经营优势和能力。除传统的金融业务外,还可针对体育产业内各经营主体提供保险、融资租赁、保理、股权投资、上市咨询、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也可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和具体专业领域尝试设立专项体育产业基金,深入迎合和落实国家促进运动产业发展的战略。
  
  四、结束语
  
  
健康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间接动力,经济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创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源驱动力。体育产业市场覆盖广泛,参与主体众多,商业银行通过深入研究体育产业中的信贷模式和信贷产品的创新,无疑会撬动自身业务发展的一片新蓝海。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之下,金融或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更需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作  者:张步    段浩然    
出  处:《清华金融评论》
单  位:中国银行    
经济类别:银行保险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保险可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构筑风险保障 (2020-04-26)
 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服务评价--基于江西省七大保险公司 (2020-04-16)
 对现代商业保险企业关系营销的几点建议 (2020-04-10)
 保险业在解决民生大事上应被赋予更重要角色 (2020-03-12)
 商业保险费九种特殊情形准予税前扣除 (2020-02-13)
 “新冠肺炎”保险指南 有必要配置商业保险吗? (2020-02-11)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