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刘治彦  2007-01-17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转型期,各种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出现不协调,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十分关键。抓住中心城市这个关键环节,加快中心城市健康发展将有利于各对矛盾根本解决。城市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必须充分重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努力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证。
关键词: 城市发展,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和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转型期,各种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出现不协调,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十分关键。
  
  作为中观尺度的中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即城市区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调控单元,是各对矛盾的聚焦地。据有关研究,目前在我国符合这种标准的城市区域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是省辖市以上的大城市。这一单元是由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集镇以及区域农村共同组成,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及其所在区域的有机复合体。因此,抓住中心城市这个关键环节,加快中心城市健康发展将有利于各对矛盾根本解决。
  
  第一,城市的建成区与所在区域乡村呈镶嵌式分布,只有中心城市的发展才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村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带动城市体系与所在区域乡村的整体发展,从根本上减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中心城市之间协调发展是城市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将决定着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将有利于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进而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上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域,是物质﹑能量﹑信息聚集的场所,是人与自然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更加强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规模化集中处理更加有利于环境改善。同时,城市化与中心城市发展将聚集分散在广大地域上的人口,有利于减轻人口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与压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共享将为居民提供较为公平的公共服务与福利,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有利于机会均等与公平竞争,更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城市的高效率最终将为平等创造条件,为其奠定雄厚物质基础,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第五,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外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城市对外联系上,我国某些城市将成为世界城市与国际大都市,并代表国家开展国际交往,这些城市健康发展将有利于实现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城市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必须充分重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努力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证。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注重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经济。妥善解决进城经商务工人员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与社会保障问题,实行无差别的市民待遇。新农村建设要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城镇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撑城市、城乡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二是,做大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合理规划城市体系与城市群﹑城市带,通过合理组建培育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分工的城市区域增长极,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关系到居民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既要发挥市场在建设投融资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监管作用。有效处理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约高效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是,科学分析与判断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过程规律,建立利益共享基础上的城市开发机制与体系,建立公平的住宅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住房负担和成本。建立以劳动工资收入分配为主体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严格鉴定以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群体的收入合法性问题,清理整顿和监视违规乱纪形迹,营造公平的创业致富氛围。强化公共财政调节社会公平与提供社会保障的力度,为居民提供满意的高效用的公共服务产品。
  
  五是,加快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数字城市带动管理水平提高。发挥大都市对城市群﹑城市带和其它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建成“世界城市-城市群-城市带-中心城市”的城市体系。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对外联系层次与水平,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与生活环境,成为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结合部。

作  者:刘治彦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室副主任    
经济类别:城市发展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必须注意的问题 (2006-12-15)
 关于促进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实现的探讨 (2006-10-10)
 中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1990-2001年 (2006-07-28)
 城市交通环境再探讨 (2006-07-10)
 深港联手打造创新圈,两地合作迈向新高--李罗力教授访谈录 (2006-04-04)
 "十五"期间全国副省级城市发展思路比较 (2006-02-20)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