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业支持制度 平衡稳定农产品价格 |
李国祥 2010-06-09 |
摘 要: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将城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控制在3%之内的目标。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制度,协调好农业补贴、价格支持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的关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并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 |
关键词: |
农业支持制度,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市场调控 |
|
|
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经成为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每次明显的通货膨胀都伴随着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将城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控制在3%之内的目标。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制度,协调好农业补贴、价格支持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的关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并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
一、今年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波位走高势头可能趋于明显
几年来,我国多数农产品市场价格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有国际市场传导的波动,也有我国农业生产受到气候等自然灾害不利因素影响而显现出来的波动,还有我国农业支持制度建立过程中引起的农业资源配置重组而引发的波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经过高位后正处于重要的调整时期。在国际农产品市场重新找到均衡价格并形成合理比价之前,国际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异常波动,全球食品价格自2008年6月到达波峰后曾一直处于回落的态势,到了2009年下半年,世界食品价格总体上已经呈现出环比上升的态势。估计2010年国际市场多数农产品价格将总体进入趋于高位的波动阶段。国内农产品受到近几年供求关系的变动和农业政策的影响,也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考虑到国际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传导,以及我国粮油市场价格走高运行的带动,2009年下半年部分国内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已经走出低谷,估计2010年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高位波动将会日益成为主要矛盾。
农产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程度,一是取决于农产品价格自身的变动幅度,二是取决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份额(即恩格尔系数),三是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情况。
我国尽管粮食已经连续6年增产,库存充裕,2009年谷物净进口,供给量增多,但是粮食消费价格出现明显上涨。2009年进口谷物315.6万吨,出口137.1万吨,净进口178.5万吨。国家粮食局清仓查库表明,2009年3月底我国国有粮食库存2254亿公斤。粮食供给保障性增强的情况下,受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年城市和农村的粮食消费价格分别比2008年上涨5.7%和5.5%,全国平均上涨5.6%。粮食供求关系比较理想的情况下粮食市场价格仍然能够上涨,表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受到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等因素影响,估计2010年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在食品方面的直接消费支出比重呈现出下降的态势。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重新较快下降,分别为36.5%和41.0%,分别比2008年下降1.4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虽然整体上下降,但是食品价格变动的连锁反应机制仍然存在。稀缺要素价格对价格整体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粮油主要依赖相对稀缺的耕地来生产。粮油价格具有基础性作用。粮油价格上涨,既会直接带来消费价格的上涨,又会带来农产品比价的调整,从而带动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整体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地会影响到人工成本的上升。因此,今年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特别值得关注。政府宏观调控部门为了管理好通胀预期,需要加强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监测,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促进物价总体水平的稳定。
二、发挥农业支持政策作用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几年来,我国在推进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以农业补贴和托市收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支持制度。从我国现行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农业连续多年获得丰收,这是我国现行农业支持政策的主流,必须全面肯定。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现行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和价格支持政策的根本目的应是稳定农产品市场。向农民发放补贴,就是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产品供给。向国有粮食企业补贴收购和储存费用,目的是稳定市场价格,增加库存,调节市场供求。从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的设计来看,只要措施得当,政策的目标理应能够实现。然而,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我国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总体上比较成功,但由于不同的农业支持政策措施之间尚不完全协调,农业支持政策与稳定农产品价格之间的矛盾时常显现。
目前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与国家选择的农业宏观调控往往是相互脱离的,或者二者没有建立必然的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都建立健全了农业支持制度。据了解,美国的农业宏观调控,或者支农政策,与农产品市场的运行状况是联系在一起的。农产品市场好的时候政府干预力度小,市场不好的时候干预力度大。农产品进出口不但是美国国内经营商谋利的手段,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农业实际情况,完善我国以农业补贴和托市收购为主体的支持制度,必须要将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根据农业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而选择的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统一协调起来。
三、完善农业支持制度必须要同时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受到农业资源的约束,我国不同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大豆及其食用植物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国内为了保护农民种植大豆和油料的积极性,在一些主产区执行托市收购政策。这样,导致了国内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结果,从而引发出新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生产大豆没有竞争优势。为了维持我国大豆一定的自给率水平,重点产区确实需要实施补贴和托市两重支持政策。一方面在重点产区给豆农带来利益,促进了我国大豆生产的稳定;另一方面,经过托市收购的国内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下游的豆油加工商如果采购国内大豆加工豆油,就会面临亏损。如果下游的豆油加工商不采购国内大豆,国内大豆加工难题就可能难以解决。
如何才能解决国际农产品市场对国内的传导及其所带来的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引发新的矛盾?重新将国际市场的大门关上显然不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大豆的消费大国,但不是生产大国,在大豆价格形成中不拥有话语权。为什么我国在大豆国际市场价格形成中没有影响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现有资料来看,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对我国大豆整体产业发展有利的支持政策措施来。日本是一个食物自给率相当低的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持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日本长期对农产品进口实行高保护和高价格政策。我国不同于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他们的购买力有限,通过高关税等对进口农产品实行高价政策至少在我国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推行。但是,日本在实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措施时配合使用农业保护政策是值得我国借鉴的。目前,新一轮WTO农业谈判正陷入僵局。我国完善农业支持政策配合使用农业保护手段的空间很大。
四、完善农业支持制度必须确保合理的农产品比价关系
从国内的农业支持政策的目的及其手段选择来看,保持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的相对稳定,与我国粮油价格支持政策也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国家为了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已经明确要提高2010年的粮油托市价格。长期以来,我国粮油市场价格一直发挥着对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基础性决定作用。粮油价格提高后,势必会引起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这就与我国2010年宏观调控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20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面临着较大的上涨压力。我国每次明显的通货膨胀都伴随着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国家为了从严管制通货膨胀预期,会把稳定农产品总体价格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如何协调好现行农业支持政策措施的目标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矛盾?这就必须要保持农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比较好的选择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差额补贴制度。当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或者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时,国家直接可以将二者之间的差额以直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农业生产者。显然,实施差额补贴政策,操作难度大,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为此,应慎重选择,可以考虑在现行托市收购政策只在重点主产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差额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象,如只对一定规模以上的大农户选择使用差额补贴对象。
还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完善农业支持制度,除了要考虑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内农产品比价,选择适宜的农业保护手段和差额补贴政策措施之外,还应兼顾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的利益,尽可能选择使用反周期农业支持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