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 赵昌文 2022-11-24 |
| 摘 要: |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全球性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面对盛行的单边主义、霸权行径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加重,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 关键词: |
合作共赢,绿色低碳,命运共同体,全球性挑战 |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厚重的天下情怀和强烈的历史担当,通过党的二十大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大国风范,为不确定性的世界增添了巨大的确定性,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强大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党的崇高追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光辉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揭示了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与共的客观现实和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光辉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深邃宏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遵循,以增进全人类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旋律,但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全球治理经历深刻变革,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凸显,“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找到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广泛国际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不同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画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圆,形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真正具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和时代价值的先进理念。近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人权理事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决议或宣言及上海合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盛行的单边主义、霸权行径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的加重,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互相叠加,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中国反对在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主张各国通过对话协商等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努力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成功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当前,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数字安全、生物安全等问题此起彼伏,全球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安全秩序面临重大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在全球安全面临严重挑战的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各国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中推进自身发展,并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与世界各国分享。同时,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减贫成果受到侵蚀、南北鸿沟不断拉大等系列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历史表明,不同文明之间不是相互冲突、彼此对立的,而是能够和谐共存、多元共生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高度,提出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为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邃的价值内涵,为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奠定了价值基础。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等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明了各国携手应对挑战、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的实践路径与合作之道。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全球性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同心同德、行而不辍,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