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出行产业积极创新求变
郑杨  2023-11-08
摘 要: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文化核心领域的主要行业、新业态特征明显的细分行业以及文化服务业企业都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供需互促、产销并进,文化市场循环畅通。文化产业繁荣向好,既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国民经济恢复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需求侧看,文化服务市场是体现我国消费升级非常明显的领域。从供给侧看,文化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
关键词: 积极创新,产业经济,绿色转型,盈利能力

  近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两轮出行产业大会在广州举办。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变革的新阶段,面对成本上升、外需不足等多重困难挑战,行业积极顺应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加快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为两轮车行业更好发展创造了新契机、开辟了新空间。”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刘素文表示,2022年,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今年以来,虽因生产成本持续升高,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1月至8月,全行业规上企业实现利润仍略好于轻工行业平均水平。
  
  两轮出行产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与行业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等一系列努力密不可分。
  
  据悉,“十四五”以来,两轮出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年,我国自行车十强企业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55.3%,电动自行车十强企业产量占比达68.9%。产品结构进一步中高端化,2022年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超过总产量的20%;以锂电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占比超20%,产量突破1000万辆。同时,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比如,焊接机器人已在行业广泛使用,20%以上的企业已开展了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不少骨干企业还将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试点融合。
  
  当前,行业正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基地,推动新一轮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形成,重点抓好浙江胜山、河北冀中南和天津芦台3个产业集群升级,以及广州花都区、广西贵港港北区、海口市3个产业基地培育创建工作。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工信局局长高裕跃介绍,作为国内自行车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广州已基本形成供应链完备的生产体系,覆盖从研发、产品设计、零配件生产、整车生产、检验检测等全产业链环节,并逐渐向赛事、旅游等产业后市场延伸。
  
  “中国两轮出行产品有规模、有市场、有活力,这是我们几十年努力奋斗积攒下来的优势。但也要看到,与世界级顶尖同行相比,‘中国两轮制造’依然欠缺对技术探索的痴迷、对品质的苛求。同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行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产品供给短缺、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等都对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此外,在重要市场长久遭遇国际经贸摩擦,也给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刘素文说。
  
  面对困难挑战,两轮出行产业顺应国内外市场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积极创新求变,行业运行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一个变化是行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增加高品质供给以满足消费升级。近几年,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安全的出行需求增加,2022年中高档运动自行车内销增长30%以上;电助力自行车近3年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追捧,占电动自行车行业全部出口量的一半,出口平均单价超过600美元。今年以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抓住开学季、双节假期、亚运会等时机,拉动内需增长。
  
  为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企业普遍加大新品研发力度。在骑行热带动下,国产传动部件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国产化成为显著趋势。电动自行车企业在智能化上下功夫,语音交互、智能解锁、场景控制、辅助骑行等功能成为主流配置。据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发布的上半年报,多数企业的研发经费增长超过10%。
  
  另一个变化是积极调整国际市场布局,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机遇,寻找外贸新增长点。刘素文介绍,今年以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对东南亚和南美等国家的出口增长态势十分强劲,预计全年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国内企业正进一步加大线上销售,尝试建立海外仓,扩大出口规模。
  
  我国两轮出行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据行业预计,明年上半年,在趋于饱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由“自行车王国”变成“自行车强国”,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建议,自行车行业要以实用安全、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适度简约、绿色低碳的消费需要;以品质优良、突破创新的高端产品,满足消费者专业骑行、引领风尚的消费需要。在聚焦新科技、强化创新链、优化产业链、涵养生态链、畅通销售链、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的同时,还要聚焦新赛道,全面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开辟智能制造新天地。以技术和经验赋能上下游,带动产业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增强绿色出行产品供给能力。“自行车行业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推动转型升级,重塑行业价值。”张崇和说。
  ..

作  者:郑杨    
出  处:《经济日报》
经济类别:经济走势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氢能产业之都”动力澎湃 (2023-11-07)
 韩国出口现触底反弹迹象 (2023-11-06)
 快递进村不能堵在乡镇 (2023-11-06)
 贵州依托优势拉长产业链条 (2023-10-31)
 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10-23)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2023-10-12)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