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发展新逻辑:多元化对冲行业下行周期
陈红霞  2022-04-06
摘 要: 当下,传统商超企业面临新租赁准则的冲击,疫情反复下消费不振,以及社区团购和新零售业态等新业态形式的竞争,业绩指标普遍承压,盈利能力下滑。伴随着零售商业企业陆续发布2021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传统商超在多重重压之下大多选择了多元化业务来对冲商超业务此番遭遇的重创。以武汉四家本土上市商贸企业为例,2019年,居然之家成功借壳武汉中商,实则是在上市公司体系注入连锁家居卖场等大家居业务,向“大家居+大商业”的业务转型。
关键词: 零售产业,多元经济,风险对冲

  当下,传统商超企业面临新租赁准则的冲击,疫情反复下消费不振,以及社区团购和新零售业态等新业态形式的竞争,业绩指标普遍承压,盈利能力下滑。
  
  伴随着零售商业企业陆续发布2021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传统商超在多重重压之下大多选择了多元化业务来对冲商超业务此番遭遇的重创。
  
  以武汉四家本土上市商贸企业为例,2019年,居然之家成功借壳武汉中商,实则是在上市公司体系注入连锁家居卖场等大家居业务,向“大家居+大商业”的业务转型。
  
  汉商集团则自2021年转向“大健康+大商业”双主业发展战略,根据其2021年年报,营业收入为14.75亿元,同比增长197.9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567.91万元,同比增长88.36%。其中,药品及医疗器械等“大健康”领域的营收超过70%。
  
  与多重主业并线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超市业态为主的中百集团整体盈利情况表现不佳,这也显现了在疫情当下传统零售商业企业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其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123.31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08%;归母净利润为-0.22亿,同比下降-152.13%。对于业绩的下滑,中百集团在年报中给出的解释是,公司超市业态受到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冲击。此外,去年8月部分地区的疫情反复对于线下零售端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超市业绩“滑铁卢”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线下实体零售受到较大的挑战。放之全国,零售商业行业正经历行业的低潮期。
  
  除中百集团外,作为商超龙头的永辉超市,同样受疫情管控、战略性研发投入、资产减值、新租赁准则的影响,2021年经营陷入了低谷。据公司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57.2 亿元。
  
  华南最大零售商天虹股份的超市业态,
  
  也拖累全年零售业务的恢复性增长,其2021年营业收入为122.68亿,仅比疫情严峻的2020年增长3.97个百分点。其中超市营业收入为66.83亿,同比下降7.8%,也是唯一出现营收下降趋势的业务。
  
  从扣非净利润来看,中百集团2021年扣非净利润为-1.04亿,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达到了-313.22%。天虹的扣非净利润为-0.88亿元,同比下降385.58%,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到新租赁准则实施的影响。
  
  新租赁准则对于以租赁模式为主的商超企业影响较大,而天虹股份多数商场是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运营。
  
  以商场为主营业态的公司业绩则相对平稳。相比之下,王府井在消费大逆潮的环境下,通过吸收合并首商,与国内其他实体商超行业相比,公司营收业绩表现尚佳。公司在年初发布了业绩预增的信息,并称2021年度实现了12.39-13.99亿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66%到313%。
  
  从毛利水平来看,超市业态也远不及商场。永辉超市的毛利率为21.37%,水平在同行业中略低,中百集团的毛利为25.09%。对比来看,天虹股份的毛利率为39.24%,王府井的毛利水平也在35.43%。
  
  值得关注的是,天虹股份2021年资产负债率高达87.18%,同比增加40%,资产负债率远远高于其他同行业公司。中百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在2021年大幅上涨,达到74.79%,而永辉超市的资产负债率以64%居中。王府井的资产负债率仅为45%,远远低于其他同行业。
  
  二、中国零售商业进化史
  
  
事实上,中国零售商业企业在历经疫情侵扰之后,正走到改革转型的十字路口,已实质进入全渠道零售新阶段,零售商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
  
  回顾历史,中国商超的进化史实际就是各大玩家的一场并购史,通过不断的扩大规模、发展新业态、补足短板以及规划战略调整,从而逐步形成区域垄断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前,早期的商超企业还属于集贸式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前,百货商店实行计划资源分配,改革开放后,国有大型百货为零售业主体,王府井百货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此后,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形成了连锁店式的零售商业形式。我国商超体系发展迅速,出现了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具备优势管理经验的上市龙头企业外延并购动力开始增强,2013年之后出现一波收购和门店扩张的浪潮。
  
  王府井先后在2013年成功收购中国春天百货,完成了春天百货的私有化,又在2021年进一步吸收合并首商股份。2016年,永辉超市迈出“收购”第一步,收购北京一家“易买得”。从永辉超市门店数量变动情况来看,2016-2020年是永辉超市的扩张期,连续五年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超过百家。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淘宝成立后,之后的数十年之间商超业也逐步进入电商时代,C2C、B2C、B2B等模式衍生共存。
  
  这个时期商超纷纷建立自有的电商平台,2009年中百电器网上商城正式上线。2014年永辉微店APP在福州率先上线试运行,标志着永辉推出O2O电商平台。为应对移动互联带来的变化,2014年王府井在业内率先实施战略转型,公司由单一百货业态向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业态综合发展,并积极推进全渠道建设。
  
  面对互联网的“施压”,传统商超转型迫在眉睫,零售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2015年之后,互联网企业整体进军线下,行业进入到新零售发展阶段。
  
  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优化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规划布局,引导行业适度集中,避免无序竞争。零售业也逐渐向全渠道运营演进,更以消费者为中心,线上线下全渠道同步运营。
  
  位于一线城市的天虹商场、银泰、王府井百货等商超率先进军O2O领域。《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全国31个省市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综合排名前5位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一线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且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的影响,因此各大商超纷纷率先在这些一线城市构造全渠道运营场景。
  
  而属于二线城市的武汉,尽管凭借早期商业体的繁荣发展,拥有着国内最多的商业上市公司,但受制于消费习惯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限制,全渠道的建设不及预期。
  
  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也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变革。以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流量赋能,包括借助腾讯社交平台进行引流,为传统商超注入了一批新的活力。
  
  2015年,京东斥资43.1亿购入永辉超市,并持有10%的股份。中百集团借助“京东到家”服务,双方正式启动O2O战略合作,探索运用“互联网+”方式扩销增利。随后,阿里巴巴以283亿入股苏宁易购。在京东牵手永辉、阿里入股苏宁、银泰之后,互联网另一巨头腾讯也按奈不住进场。2017年,腾讯斥资42亿受让永辉超市5%的股权,助力科技永辉建设。2018年天虹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第一个合作项目,“天虹&腾讯智能零售实验室”揭牌。
  
  这场变革的实质是“新零售”模式注入商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在线上购物还是在线下购物,两种形式没有优劣之分,主要取决于购买的便利性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差别。在移动互联网逐渐走向线下的时代,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由于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有差别,催生新的渠道扩张及业态的进化。从各大零售企业的商业布局来看,日渐下沉到社区以及县域以下,由此对应的目标消费者群体也更加广泛。各大零售企业纷纷布局便利店业务,比如中百集团,在2016年与罗森进行战略合作,并计划未来3年开出500家便利店,加速便利店市场布局。2018年,永辉超市也相继在福建、重庆、四川、安徽等地推进 Mini小型店业态创新试点,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网点布局。

作  者:陈红霞    
出  处:21世纪经济报道
单  位: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类别:收入与消费
相关文章
 就地过年下的线上消费有何不同? (2021-03-01)
 零食三强迎外资搅局,良品铺子高端路线有几成胜算? (2020-02-25)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