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牙抵一套房”,将成过去式?
杨尚卿  2022-08-22
摘 要: 18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开展种植牙价格调查。该消息在前几天已有发酵。据悉,在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下,湖南、甘肃、陕西等31个省份的地级市都开始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种植牙治疗全流程的费用情况展开调查。
关键词: 种植牙产业,价格调查,医保基金

  18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开展种植牙价格调查。
  
  该消息在前几天已有发酵。据悉,在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下,湖南、甘肃、陕西等31个省份的地级市都开始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种植牙治疗全流程的费用情况展开调查。
  
  中新经纬注意到,种植牙限价与集采此前已有多地进行试点,但推进不及预期。宁波市推动种植牙限价后,参与试点医疗机构月均集采种植牙不足5颗,安徽蚌埠市则参与医疗机构寥寥。
  
  本次国家医保局发声后,能否推动“种牙贵”降价?对相关企业又有何影响?从二级市场来看,总市值超过400亿元的“牙茅”通策医疗于15日盘中逼近跌停,收跌9.03%,虽在17日小幅回升,18日、19日继续低开低走。
  
  一、种植一颗牙高达两万元
  
  
根据公开资料,缺牙后,牙齿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三种:种植牙、装固定义齿,以及戴活动义齿即假牙。种植牙作为一种替代方式,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从构成来看,种植牙主要由人工牙根、基台和牙冠三部分组成。
  
  但是,种植牙更所广为人熟知的一面源于其价格昂贵,有“一口牙一套房”之称。辽宁省葫芦岛市市场监管局曾在2021年对种植牙市场开启价格调研,结果显示,种植牙每颗共计6000-22000元不等,有的视情况添加额外人工骨粉2000元,费用包括种植体、种植基石、牙冠、麻醉、缝合修复、手术费、CT费等。
  
  中新经纬记者在第三方平台搜索发现,北京地区提供种植牙服务机构以民营口腔机构为主,在价格上,以套餐为主,有“单颗价”“半口价”“一口价”,就一颗牙的种植“打包价”而言,不同品牌之间价位相差较大。
  
  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使用品牌主要来自均为进口,来自德国、美国、瑞士与韩国,最多出现品牌为韩国登腾与瑞士ITI。从单颗价格来看,德国BEGO价格区间在7980-12800元,美国皓圣在49800-7800元,瑞士百丹特为9800元,瑞士ITI为9800-13800元,瑞典诺贝尔系为10800元,韩国登腾种植牙为2399元-3980元。由于口腔机构普遍在平台上推出优惠活动,本统计以优惠后价格计算。
  
  不难看出,种植牙在目前的医疗服务收费体系中,在绝大部分区域属于非基本医疗服务,需要患者自费,而动辄上万元的价格却给了居民极大的负担。2022年2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就提出了种植牙问题,并表示集采“箭在弦上”。
  
  国家医保局发文
  
  在《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医保局指出,调查登记范围为开展口腔种植牙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对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进行调查与限价,另一方面,将推动省市联盟开启耗材采购:由四川省医保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要求各省份均应参加。据中信证券研报,考虑到本次调查预计为全国集采前的摸底工作,全国种植体集采及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有望于9月中旬后陆续推进。
  
  虽然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没有公布具体的限价幅度,但中信证券表示,参照宁波2022年初推行的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国产品牌全过程3000元/颗,进口品牌全过程3500元/颗,目录内种植牙可以用医保历年账户支付)及2022年8月初蚌埠医联体议价谈判,预计未来全国性种植牙集采方案中种植体系统、牙冠等材料费用调整及医疗服务费用规范或将在全面集采中同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采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在于种植牙贵的深入人心,有“一口牙一套房”之称;另一方面,本次提出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技耗分离”,不止耗材集采,医疗服务更要“限价”。
  
  根据《中国卫生经济》此前刊文,在种植牙手术费用结构中,平均成本基本在3万元以上,同时,手术费、诊疗费和服务费用占比甚至远高于耗材费用。“公立医院耗材费用(包括种植体、种植基台、牙冠、修复材料等)占比约为30%-42%,而民营医疗机构主要耗材占比约为20%-35%。”该文章写道。
  
  而在国家医保局的计划中,种植牙耗材参与集采,医疗服务需要“限价”,并要求各地报送一颗牙种植的“打包价”,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其中。这意味着,要全面把“种牙贵”降下来,将不仅影响到耗材厂商,更影响种植牙市场占大头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
  
  二、此前有地方集采后月消费量不足5颗
  
  
实际上,种植牙集采并不容易,此前甚至被称为“最难集采”。
  
  中新经纬注意到,种植牙限价集采此前已有地区实践。1月11日,浙江省宁波市医保局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推出种植牙的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对约定品牌的种植牙的全过程限定国产品牌3000元/颗,进口品牌3500元/颗,耗材价格为国产1000人民币/颗、进口1500人民币/颗。并组织百家医疗机构开展集体签约。
  
  但是,该措施推进之后,据宁波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8日刊文,试点推行近5个月来,有2000多颗种植牙正准备被种入宁波人口中,参与试点医疗机构达到百家。以此计算,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每月集采牙种植数不到5颗。
  
  此后,安徽蚌埠市借鉴宁波经验将种植牙纳入集中采购,引导医疗机构自8月1日起开展种植牙项目试点工作。经集中议价谈判,种植牙材料(含牙冠、植体一套)费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达89.5%;市医保局积极引导各试点医疗机构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实行种植牙项目限价收费,即三级医院不高于2200元/颗;二级医院不高于2000元/颗;一级及以下医院(含口腔门诊)不高于1800元/颗。但是,安徽蚌埠市当地医疗机构参与程度有限,只有26家医疗机构参与。
  
  即,此前种植牙集采已在宁波市、蚌埠市还有四川省等多地开启集采试点,方式略有差异。但总体推进情况不及预期,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此前集采推动限价建立在公立医院为支付方的基础上,采取“以价换量”,而种植牙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他们此前已在耗材采购中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和渠道优势。
  
  根据《中国卫生经济》刊文,种植牙耗材目前属于在公立医院内部自行采购产品,各家医院均按照政府相关规定在阳光平台自行开展耗材采购。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耗材采购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竞价优势,带量谈判,采购成本取决于每家机构的业务量水平,且采购价格普遍低于公立医院。如目前种植产品中最贵的瑞典某种植系统,民营机构的平均采购成本价约为公立医院同类产品的58%;韩国某品牌的中低种植系统,民营领域平均采购价约为公立医院的55%。
  
  另一方面,种植牙价格高企的另一主要原因为医疗服务收费较高,这也与市场供需不平衡有关,牙医的人力成本较高。在牙科上市公司瑞尔集团的招股书中,雇员福利开支占收入成本的60%以上。“收入成本主要受到员工福利开支变动的影响。”招股书写道。
  
  而如果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限制,对于公立医院影响较小,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可能会影响牙医的手术意愿及企业利润。

作  者:杨尚卿    
出  处:经济参考报
单  位:经济参考报    
经济类别:服务业经济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