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走势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金三林  2009-05-22
摘 要: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急速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使国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分析了国内经济走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2009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2009年国际、国内石油市场环境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并将对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经济走势,石油石化行业,宏观调控政策,消费增长速度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急速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使国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2008年四季度以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在刚刚告别炼油亏损后,又开始面临下游石化产品需求骤减、价格大幅下跌、前期原材料高成本难以向下游产品转移、上游库存较大等压力。2009年国际、国内石油市场环境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并将对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一、2008年石油需求“先热后冷”,增速回落
  

  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尤其是高油耗产业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增速回落。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5.8%,比2007年下降1.5个百分点;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1.9%,比2007年加快了5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原油加工量3.42亿吨,同比增长3.7%,增幅比2007年下降2.7个百分点;汽油、柴油、煤油产量为2.08亿吨,同比增长6.9%,比2007年放缓0.3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还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石油消费增长速度逐季放缓
  2008年一季度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长9.1%,到上半年累计增速下滑到7.1%,下降了2个百分点;全年增速估计为6%左右,进一步下滑。
  2)石油实际消费增速低于表观消费增速
  2008年,我国CDP、工业增加值、重工业增加值、绝大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绝大部分运输指标增速都有一定幅度回落,使石油实际消费增速比2007年有一定下降,估计全年增速低于5%。实际消费和表观消费增速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2008年上半年,有更多的石油表观消费沉淀为库存。
  
  二、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调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的风险增大。但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预计我国经济在2009年能止跌企稳,并保持一个不会很低的增长速度。
  
  1、世界经济可能加快下滑,我国出口增长难度加大
  
尽管很多国家政府联手对全球经济进行干预,但这些措施要发挥作用客观上有一个时滞,同时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09年世界经济可能加快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5%,比该组织2008年11月的预测值低1.7个百分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速;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将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全年负增长,降幅将达2%,远大于该组织2008年11月预测的0.3%的降幅。其中,美国经济增速预计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受经济下滑的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显著放慢甚至停滞,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考虑到鼓励出口政策的时滞性,以及订单的时滞性,2009年我国出口增长形势严峻,尤其是上半年。初步预计,2009年进口增速可能在12%~13%之间,出口增速可能在13%~15%之间;贸易顺差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会下降。
  
  2、消费增长将会放缓,投资增长则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以及财富效应的反向作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持续增长的势头将在2009年发生改变。历史数据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滞后关系,即经济增长出现减慢在前,经过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消费增速必然出现回落。从2007年第四季度算起,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持续回落一年时间,初步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回落到18%左右。
  投资增长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目前扩大投资的政策力度不到位,政府投资增长不能有效弥补社会投资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可能下降;如果地方政府投资大规模膨胀,则又可能大幅增长。初步预计,如果4万亿政府投资能按时到位,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在24%左右。
  
  3、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在8%左右,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力度,4万亿投资规模到位,并按两年平均分配,根据模型预测,200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为7.7%~8.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为4.3%~4.6%,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为7.9%~8.4%,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8%-8.3%。
  受经济下行惯性和宏观政策时滞的共同影响,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7.0%左右,甚至更低;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低于8%。但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发挥效力,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明显反弹。但这种反弹能否持续,则要看社会投资和消费增长能否续接。如能续接上,2010年可能维持8%以上的较快增速;如不能续接上,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再度下滑。
  
  三、国内石油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折
  

  石油消费是我国石油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GDP增长速度,二是万元GDP的石油消耗变动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是决定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假设2009年的万元CDP石油消耗水平没有变化,则2009年的石油消费增长将同步下降。实际上,由于从2008年中开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石油消费行业增长放缓,万元GDP石油消耗水平也呈现下降态势。
  
  1、石油消耗水平将会继续下降
  
首先,工业、尤其是石化行业增长放缓。石化行业是我国最主要的石油消耗行业。据中国石油化学工协会最新统计,受金融危机加深影响,2008年11月起,全国石化行业总产值增幅接近零点,仅为0.8%,比上月陡减17.7个百分点,为5年同期最低水平。2008年12月,大中城市化工产品价格继续下降。其中,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平均价格比上月分别下降9.3%、0.65%、13.04%;与上年同期相比这3种化工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下降29.54%、15.40%、28.83%。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加速下滑,外需进一步下降已成定局;而国内房地产、汽车、纺织、家电等石化下游产业增速回落也较明显;同时石化行业诸多产品产能的大量释放,使得产能明显过剩。因此,2009年一季度乃至全年石油石化行业增长将进一步下滑。
  其次,汽车市场将继续调整。交通运输(主要是汽车运输)是我国第二大石油消耗行业,而且消费比重逐年上升。最新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汽车销售938万辆,增长6.7%,其中,乘用车同比增长7.27%,商用车同比增长5.25%。6.7%的增速为近10年来最低增速,特别是2008年中有3个月的销量同比负增长,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在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财政资金趋紧的情况下,2009年国内汽车市场仍将维持调整的态势。
  但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措施的落实,石油消费增长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
  一是石化行业振兴规划已获通过。据已披露出来的核心内容来看,石化行业振兴规划涵盖炼油、化工及新材料等领域,对金融、财税政策都有涉及,可能对化工品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国家将在两年内投资5000亿元,其中1000亿元用于炼油产品的改造,4000亿元新建20个相关项目。此外,还将对三类国内外稀缺资源收购给予大力支持。该规划的推出将有力促进炼油、农用化工、高端化学品等行业的发展,带动石油消费。
  二是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对汽车行业复苏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国内成品油价格定价机制和燃油税政策改革改善了汽车消费环境;成品油价格下调、贷款利率下降有利于刺激汽车消费。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橡胶、钢材、有色金属价格下降也有利于企业提高毛利水平。而新年伊始,国家出台的汽车业振兴计划覆盖面之广超出市场预期,对刺激汽车销售、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这些政策有利于平滑汽车产业调整周期,预计2009年下半年汽车行业将开始复苏。
  综上分析,2009年我国万元GDP石油消耗水平将会继续下降。
  
  2、2009年石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4.2%左右
  
通过近3年的相关数据对2009年石油消费进行估算。
  从消费弹性系数来看,2006~2008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62,实际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2009年我国GDP增长预计在8%左右,按平均弹性系数来计算,表观消费量将增长5%,实际消费将增长4.2%;按较低的弹性系数(2007年)来计算,表观消费量将增长3.2%,实际消费将增长3.6%。
  从消费强度来看,2006~2008年我国亿元GDP石油表观消耗平均下降3.4%,亿元GDP石油实际消耗平均下降4.4%。假定2009年石油消耗水平保持过去3年的平均下降速度,则亿元GDP石油表观消耗为0.1528万吨,实际消耗为0.1477万吨。2009年我国GDP增长预计在8%左右,则2009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0945亿吨左右,比2008年增长4.4%;实际消费量将达到39575亿吨左右,比2008年增长3.3%。
  用以上两种方法的三种预测结果均值来估计,2009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将增长4.2%左右,实际消费将增长3.7%左右,增速较前几年均有明显下降。与经济增长的V型走势一样,石油需求增长也将出现前低后高,下半年增速将高于上半年。
  
  3、国内石油供求关系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10年前,我国将有9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建成投产,2008年底到2009年初国内就有5400余万吨/年的新建原油加工能力投产,国内产能已大幅增长。综合供求两方面的趋势来看,2009年国内外石油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继续低迷,国内成品油市场在2009年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近几年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经济增长减速和景气下行的双重压力,加上高峰期投资形成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装置开工率将继续下降,行业格局可能重新调整。
  
  四、成品油价税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1、成品油价税改革内容符合我国国情
  
2009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此次燃油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水运客货运附加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二是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由0.2元提高到1元,净提高0.8元;柴油每升由0.1元提高到0.8元,净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计征,不是从价计征,与油品价格变动没有关系,征税多少只与用油量多少相关联。提高成品油单位税额后,现行汽、柴油价格不提高。也就是说,提高的税额包含在现行油品价格之中,属于价内征收,不是在价格之上再加一块税收。
  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合理利润确定。将现行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最高零售价格以汽、柴油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将原流通环节差价中允许的上浮8%缩小为4%左右。企业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零售价格。国家将继续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这次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后,我国汽、柴油的税负水平,不仅仍低于欧盟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这一税负水平是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由于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基本由国内加工能力提供,按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实行有控制地间接接轨,能有效防范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风险,也更符合我国成品油供需的实际。
  
  2、新的定价机制有利于缓解“倒挂”现象
  
实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国内油价虽然不是跟着国际油价同时间、同幅度地调整,但以后调整的频率将会增加,并且常态化。未来油价调整可能维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调整频率。
  实际上,继2008年12月19日调价后,2009年1月15日国家又对成品油出厂价进行下调。1个月内的两次统一降价,幅度不大却意义重大,表明我国成品油价格以实际行动与国际油价形成联动,政府能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会作出及时反映和调整。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决定成品油价格调整的主要因素来自原油价格的变动,如果国际油价不发生过于剧烈的震荡,今后炼油企业将不会遭遇2008年那样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这样的话,未来国内炼油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变得确定,对国内主要石油公司炼油业务的盈利预期也将变得明确,有利于提升这些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
  
  3、新的定价机制也将加剧终端石油市场的竞争
  
新的成品油价形成机制改革后,国内油品零售价由“允许上下浮动8%”变为“实行最高零售价”,取消最低限价,实际价格可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政府根据原油价格和生产成本及时调整最高限价。这表明政府既鼓励竞争,又能将企业间的竞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至于出现“失控”。
  在这样的定价机制下,成品油终端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首先,现有的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将会加剧。不仅社会石油企业和国有石油企业的竞争会加剧,国有石油企业之间也会从“竞合时代”进入“竞争时代”。其次,新的定价机制对成品油市场的观望者很有吸引力,成品油市场的竞争主体将会进一步多元化。
  在2008年12月份的调价政策出来后,不仅社会加油站降价,国有石油企业也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主动参与竞争。继直销竞争、批发竞争之后,石油终端零售市场份额的争夺已经展开。
  
  4、燃油税征收方式将会加大石油公司的资金占用
  
根据国家规定,成品油消费税属于中央税,由国家税务局统一征收(进口环节继续委托海关代征)。纳税人为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成品油的单位和个人。纳税环节在生产环节(包括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计征方式实行从量定额计征,价内征收。因此,未来的征收方将由国内主要石油公司代扣代缴,预计代缴总量将超过1000亿元,石油公司的资金将被占用。初步判断,国内两家主要公司因此增加的短期贷款利息费用每年约为10-20亿元。
  
  五、国际石油价格继续低位徘徊,国内油价还有下降空间
  

  2008年国际油价暴涨暴跌,大起大落,惊心动魄。从年初“破百”到7月中旬达到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点,此后急转直下,年底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尽管欧佩克宣布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减产,国际油价在12月还是创下了每桶33.87美元的5年来最低价。与年中的历史最高纪录相比,油价在短短5个月内每桶下跌了100美元以上,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跌幅,实为历史所罕见。
  
  1、决定国际油价的基本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经济情况会从两方面影响国际油价。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石油消费大国经济出现负增长,将直接导致全球石油实际需求量的下降,改变真实的供求关系。二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使石油投机者的预期发生改变,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力量将弱化。
  其次是石油需求下降。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最新预计,2009年全球日石油需求量将比2008年减少81万桶,至8510万桶,降幅为0.9%,为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EIA表示,欧佩克2008年底作出第二次大幅减产决定至今尚未对油价显著走高形成有力支撑,供求基本面前景表明未来两年原油市场的供求不太紧张。欧佩克预计,2009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568万桶,也低于该组织此前的预测。此外,美国能源部认为,2008年、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均会下降,这将是3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
  第三是投机因素的变化。近两年,对冲基金等投机机构的交易占到国际石油期货交易的50%-70%,2008年上半年有600亿美元进入国际期货市场,金融机构成为国际油价上涨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投机因素对油价波动也是把双刃剑:在石油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阶段,投机因素进一步抬高了油价,而一旦供需基本面走向反方向,投机又让价格向下过度调整。2008年三季度后,受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的影响,投机资金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牛市”周期已经结束,大举撤离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到10月份有390亿美元撤离),导致石油价格暴跌。受世界经济增长减速预期的影响,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流动性紧缩,2009年投机资金的动能已明显不足。
  
  2、国际石油价格仍将低位徘徊
  
随着世界经济的加快下行,各机构对2009年国际油价的预测也不断下调,而且有一定差异。
  欧佩克在2008年11月认为,国际油价在2009年下半年之前不会上涨。瑞银集团在2008年11月将2009年油价预计值由先前的73美元/桶下调到58美元/桶。国际能源机构(1EA)在2008年12月将2009年国际油价预期从3个月前的110美元/桶下调至80美元/桶。世界银行在2008年12月《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计,未来两年国际石油价格会在75美元/桶左右。
  海外投行的预测结果更加悲观一些。摩根大通在2008年12月将油价预期从10月份的75美元/桶下调到69美元/桶。美林集团在2008年12月对2009年国际油价的预期从90美元/桶大幅调低至50美元/桶,甚至不排除油价有降到25美元/桶的可能性,前两个季度油价为43美元/桶和45美元/桶,下半年将开始反弹。高盛集团在2009年初发布的报告预测,国际油价将朝着一季度的30美元/桶逼近,二季度能重归平衡,年底能达到65美元/桶。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2009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预测,WTI原油期货价格2009年全年均价预计在每桶30-40美元之间,平均每桶35美元。如果各国救市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经济形势再度恶化,则油价很可能在2009年跌破每桶30美元。
  综合国内外各机构的预测结果来看,如果全球经济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年国际油价平均在30-50美元/桶之间。一季度油价均值在40美元/桶以下,上半年可能在50美元/桶以下。
  
  3、下半年国际油价可能会有所反弹
  
首先是产油国可能采取减产措施。2008年下半年,随着油价急剧下跌,欧佩克成员国反应强烈,该组织自9月份以来已累计宣布将其原油日产量减少420万桶。欧佩克主席哈利勒表示,欧佩克的目标是将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之间。如果油价长期低位徘徊,欧佩克可能有更大力度的减产。虽然目前市场对欧佩克减产决定反应不大,油价总体继续下跌,但欧佩克原油产量毕竟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近40%,一旦该组织持续大幅减产,油价最终将会受到支撑。
  第二是世界经济增长可能在下半年止跌,尤其是作为世界经济新火车头的中国经济将在下半年开始回升,这不论从基本面还是从投机层面都会导致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
  第三是美元汇率存在回跌的可能。一旦世界经济止跌,全球恐慌情绪缓解,美元避险需求下降,美国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以及美联储实施的超低利率政策可能会把美元重新打入贬值通道,进而推动石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上涨。
  从中长期来看,一旦世界经济摆脱困境步入复苏轨道,石油需求将快速反弹,而低油价导致的原油生产投资不足等问题可能再度引发供需矛盾,国际油价或将重回高位。
  
  4、低油价影响国内主要石油公司收益
  
由于中国石油的最佳盈利区间为75~85美元/桶,中国石化的最佳盈利区间在60~70美元/桶,目前40美元/桶的石油均价已远离两大集团的最佳盈利区间。
  一是国家下调成品油出厂价格,直接影响公司收益。例如2009年1月15日国家将汽油价格下调140元/吨。初步估算,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将使中国石油减少利润109亿元,减少净利润82亿元左右;使中国石化减少利润总额139亿元,减少净利润104亿元左右。
  二是竞争加剧,迫使企业下调零售价格。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40美元/桶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进口原油炼油和进口成品油在国内销售都具有盈利空间,并通过降价抢夺两大石油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已低于国内价格,国内外差价逆转扩大,走私情况也趋严重。迫于这两方面压力,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一方面存在消化库存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入到了降价的队伍,进一步降低公司收益。
  三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有下调的可能。2009年1月15日调价后,我国90#汽油5440元/吨相当于91.17美元/桶,0#柴油4810元/吨相当于93.22美元/桶,比调价前有所下降,但仍比国际成品油价格高出很多。如果再扣除1元/升的燃油税,国内成品油出厂价在68美元/桶左右。按目前40美元/桶左右的国际原油价格,炼油毛利仍然有28美元/桶左右,因此油价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另一方面,低油价将使石油公司少交暴利税,并刺激消费,增加公司收益。如果今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50美元/桶左右,中国石油2009年缴纳的石油暴利税(石油特别收益金)只有100亿左右,比2008年(850.2亿元)少交700亿左右。同时,成品油价格下调虽然使单位销售利润下降,但也能促进销售量,降低库存压力,对于炼厂来说也能保证稳定的开工率。
  
  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有利于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
  

  综上分析,国际油价的下降可降低原油进口成本,增加石油企业的盈利。在国际油价回落到40美元/桶以下后,石油公司就不用再缴纳高额的特别收益金,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50美元/桶左右,能少交700亿元;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更紧密联动后,炼油板块应能实现盈利。同时,低油价还能刺激消费,尤其是减少汽车使用成本,刺激汽车消费增长。
  但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也会导致石油消费增速下降,并可能引发价格下调,这又会减少石油石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已经和将要采取的宏观政策也会对石油石化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利率的下调有利于降低石油石化企业的财务成本,从而提升其业绩;货币供给和信贷额度的增加有利于改善石油石化企业的融资环境;增值税转型等减税性政策也将减轻石油石化企业的税负水平;石化、汽车、纺织等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将直接促进石化行业及其下游产业发展。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乃至略微贬值,虽然会对进口原油成本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但也会对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出口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有利于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成品油价格仍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尽管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助炼油盈利,但炼油企业的利润增长预计仍将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国内主要石油企业应着力控制管理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保障流动性。
  由于国内外油价下跌均只是短期现象,油价上涨是长期性的、趋势性的。因此,国内主要石油企业应加强主营业务发展,抓住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的机遇,规模化、低成本获取更多的海外油气资源,增加油气储备和产能建设。
  同时,当经济处于低谷时,国内主要石油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在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改造方面下功夫,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经济复苏后市场需求上升做好充分准备。当前,国内主要石油企业的销售环节太多,每个环节都想留有自己的利润,不仅导致批发价格居高不下,同时还降低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石油市场剧烈的竞争。因此,国内主要石油企业尤其要重视流程重组,打造扁平化机构,提高对市场的反应效率。

作  者:金三林    
出  处:当代石油石化
单  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    
经济类别:工业经济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其评价——基于对广东省深圳市、佛山市工业企业的调研分析 (2009-02-20)
 石油石化行业中长期上升趋势明显 (2003-11-11)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