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毕吉耀  2006-11-15
摘 要: 目前,日本经济开始步入主要依靠内需带动的持续增长阶段,整体经济形势显著好转。从近期看,日本经济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长期看,未来以低速增长为主基调。
关键词: 日本经济,通货紧缩,就业形势,设备投资
  目前,日本经济开始步入主要依靠内需带动的持续增长阶段,整体经济形势显著好转。从近期看,日本经济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长期看,未来以低速增长为主基调。
  今年以来,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企业设备投资和家庭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失业率进一步下降,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逐步消退,经济基本面继续改善,经济整体上已步入以内需为主导和不依赖公共投资的自律性复苏轨道。
  截至3 月底结束的2005 财政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高达3.2%,不仅高于政府预测值2.7%,而且是15 年来经济增长率首次超过3%。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速显著放慢,比一季度增长0.2%,折合年率增长0.8%。至此,日本经济已连续6 个季度保持增长,而从2002 年2 月开始的本轮经济复苏也已长达53个月,已经超过战后平均为33个月的持续期。
  此轮日本经济复苏主要靠国内民间需求带动。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内需主导格局,并且内需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国内需求在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0.7%和0.3%。其中,民间需求处于主导地位,分别增长0.9% 和0.7%;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分别增长0.2%和0.5%,企业设备投资增幅分别高达3.3% 和3.8%,公共需求分别下降0.1% 和1.1%。
  随着国内民间需求的回升和整体经济从稳步复苏转向持续扩张,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逐步消退,消费价格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连续保持上升,主要城市的土地价格在经历了15年的下跌之后也开始回升。鉴于此,日本银行在今年3 月结束“量化宽松”政策,7 月14 日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0.25%,同时将央行的贴现率从原来的0.1% 提高到0.4%。
  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趋紧,部分行业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工资奖金上升,失业率已从去年的4.4% 降至目前的4%,为1998 年4 月以来的最低点。
  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并且日元汇率回升、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以及美国经济减速等外部因素还会导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但日本经济仍将继续增长。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产业界就开始漫长而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数码等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企业设备更新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目前,日本多数企业对近期日本经济前景看好,有意愿或计划继续增加投资。企业设备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将有力地促进日本经济增长。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好转和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改善,带来职工工资和奖金收入的提高,进而刺激了家庭消费开支的增长。预测2006 财年日本的平均家庭收入将比前一财年增长2.4%,为1992 财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日本央行提高利率也将增加增加储户的存款利息收入,从而增强储户的购买力和促进个人消费。此外,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住房销售旺盛也将带动家具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因此,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近60% 的家庭消费开支将保持增长态势。
  目前,泡沫经济破灭后给日本经济造成的债务、设备和人员“三过剩”问题已经基本消除,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趋势也已基本结束,经济基本面显著改善,日本经济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日本银行虽然解除了零利率政策,但货币政策环境依然宽松,并且日本央行对继续加息持十分谨慎态度。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支持日本经济继续增长。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从近期看,日本经济增长存在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但风险主要来自外部。特别是近来美国经济急剧减速有可能预示着下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降温,从而影响到日本的外需和出口增长,继续拉低日本经济增长。二是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在高位振荡,影响到经济增速,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三是全球长期利率水平逐渐回升,对日本国内市场利率产生较大的上升压力,可能推动日元汇率继续升值。此外,全球经济失衡可能出现无序调整,也会影响到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从中长期看,日本经济要想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也存在不少困难。
  一是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过高,未来税负增加将制约经济增长。2005 财年,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高达774 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0%以上。巨额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公共债务最终需要靠增税来偿还,未来税负负担的加重可能影响日本经济的增长。
  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将拖累日本经济增长。目前,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20%,预计到2015年老龄人口比例将上升到25%。人口老龄化会相应地增加养老金和医疗费开支,加大财政和社会保障的负担,拖累日本经济增长。
  三是日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化,经济长期增长潜力有限。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通过减少管制、鼓励竞争和研发活动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但并未有效提升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日本中央银行和内阁府估算,目前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仅为1.5%~2%。因此,即便日本经济已经摆脱长期萧条而转向持续增长,但经济增长速度难以显著提高,长期趋势仍以低速增长为主基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预测,从2008 年至2011 年,日本每年的经济增长都将低于2%,年均增长率仅为1.8%。

作  者:毕吉耀    
出  处:《宏观经济信息研究》2006年第20期
单  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经济类别:国别经济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商业周刊:日本经济强劲复苏的背后 (2006-11-14)
 日本能源政策:演进与构成 (2006-10-18)
 摩根斯坦利:日本新政府将推进市场化改革 (2006-10-17)
 远东经济评论:小泉卸任,日本经济改革的黄金岁月将逝去 (2006-09-22)
 远东经济评论:日本关于东亚一体化的设想 (2006-09-14)
 商业周刊:日本央行决策不透明受非议 (2006-08-31)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