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应用
李雯轩  2024-11-07
摘 要: 当前,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向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广泛渗透、深度融合,不仅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是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既要把握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找准实践重点,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
关键词: 制造业,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向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广泛渗透、深度融合,不仅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行部署,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这些都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一、准确理解全方位全链条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涵盖多个前沿领域,加快其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具有丰富的内涵。
  
  就“全方位”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包含广泛技术且不断发展的技术簇群。早期的信息技术以电话、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为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不断扩展,通过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种类多样、形态多元、覆盖广泛的技术簇群。既包括传统信息技术,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既包括工业软件等数字形态,也包括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软硬结合形态;既包括通用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也包括各种具体场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构建起泛在连接、数据贯通、算力强大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体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其中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不仅现有信息技术的性能会进一步提高,而且不断有更新的信息技术涌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种类持续增加、功能连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全方位”实际上包含了性能各异、功能互补的各种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部门的广泛应用。
  
  就“全链条”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在制造业获得广泛和深度的应用。现代制造业具有产品或生产过程复杂度高、产业链长、分工细化的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通用目的技术,其全链条普及应用不限于以自动化生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等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也包括产品及其增值服务供给模式的数字化,还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价值链各环节、供应链生态各参与方的数字化。一切与制造活动相关的空间载体、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参与主体、应用场景、价值创造活动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范围。
  
  二、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实践重点
  

  我国是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既要把握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找准实践重点,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
  
  从发展规律来看,关键要立足实际、全盘考虑。一是坚持系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不单纯是技术的应用,而且是从要素结构、生产模式、产品价值等全方位发力。其中,数据要素的加工利用可以将抽象的制造业知识转换为可复用的编码形式,提高生产活动实时性与供需两端的匹配效率,并通过要素间的替代降低传统要素的投入比重,提升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数实技术的交互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革新,更有效率、更智能的技术引入生产流程,能够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生产模式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变、从以供应链为依托的线性组织联系转变为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网络化组织生态。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与制造过程和产品的深度融合,从生产和交付产品转向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受到技术成熟度、行业特点和企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比如,各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有的信息技术成熟度高、成本低,就可以推广得快一些、范围广一些;对于那些只有少数企业负担得起,并且应用场景尚需探索、应用效果有待验证的新技术,则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检验。整体上看,制造业覆盖领域广、价值链环节多,各行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迥异,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数字化基础各不相同,没有能够普遍适用的数字化系统或解决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从具体实践来看,重点要聚焦全方位全链条。一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应用为牵引进行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高端芯片、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提高自主可控水平,降低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成本和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示范应用等加快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做好技术准备。二是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强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积极实施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支持产业园区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鼓励发达地区率先布局前沿技术突破形成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发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三是充分激发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加快构建国家工业数据管理标准,明确不同场景下制造业数据的采集、编码、脱敏规则等,推动制造业数据标准化,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共享。积极培育制造业专业化数据要素市场,完善工业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收益等制度规则,创新大中小企业数据共享共用的机制。大力发展数据安全防护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制造业数据的安全使用和工业生产的安全运行。
  

作  者:李雯轩    
出  处:《经济日报》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经济类别:产业政策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 (2024-11-07)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2024-10-28)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 (2024-10-22)
 以产业促进法治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22)
 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 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21)
 为什么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2024-10-21)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