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
王建平  2010-09-19
摘 要: 在政策刺激及基数效应下,一季度经济增速创下近期高点。二季度,在主动性政策调控下,经济增速回落。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将保持企稳向好的趋势,但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增大以及紧缩政策后续效应等因素,未来经济复苏仍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此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总体应延续“稳增长,调结构”的思路;同时,还应在保持经济增速和稳定价格水平之间找到平衡点。
关键词: 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不确定性,货币政策
  一、宏观政策总体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导
  
  
1、根据当前政策的实施及影响进行灵活调整。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逐步回稳的背景下,宏观调控开始立足于“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防止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总需求的政策,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价格上行压力仍然存在。由于国际国内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紧缩政策是否进行适当的灵活调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当前政策对总需求和通胀前景的影响。
  
  2、短期政策将视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短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仍为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虽然复苏势头良好,但各国刺激政策退出的不协调性、欧洲债务危机及欧盟财政紧缩政策等不确定因素,使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如果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我国出口恢复性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继续采取紧缩性政策调控价格腾出更大的空间。但若国际经济形势出现恶化,将很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一方面,会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风险;另一方面,也会改变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过热的预期,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再次调整。
  
  3、长期政策更加关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在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应对短期经济衰退的同时,也兼顾保持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政策逐渐由“保增长”向“稳增长、调结构”转变,更加强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主线,优化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率、促进自发性消费等,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宏观政策的重点。其中,优化投资方式重点将从大规模基础投资领域向城镇化、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方向调整。提高投资效率重点是在制度层面,改变投资主体,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融资发展。在技术层面,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自发性消费主要是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着手。
  
  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力度有所趋缓
  
  
央行在2010年5月10日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看,经济增速回落和价格上涨压力的矛盾可能较为突出,继续通过数量型调控手段进行流动性管理,控制信贷规模、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力度可能会有所趋缓。
  
  一是存款准备金仍有上调空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可以替代加息,以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既可收缩货币,又可降低企业成本;中期可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恢复流动性,是进退有序的调控手段。目前,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率都处于历史低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空间。
  
  二是加息存在可能性,但幅度较小。加息压力来自通胀的加速上行,而阻力则来自经济的下行趋势。鉴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超过3%的调控线,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非对称的“姿态性”的加息,但幅度预计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全球处于政策退出的敏感期,加息政策的风险成本较大;此外,目前涨价因素主要来自食品价格走高,其原因仍主要在于供给矛盾,而作为需求管理工具的利率,应对当前问题的作用有限。加息还可能加重企业负担,并可能导致国际热钱的涌入。
  
  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是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由于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长期低工资和高储蓄率,使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推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扩大内需、加快消费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
  
  从短期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是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工资性收入等二次分配手段来提高消费能力,但从中长期看,推进结构性改革是重点:一是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实施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正常增长机制;二是通过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来提高居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如让农民享受到土地资产增值收益、企业职工切实享受到企业增值红利、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调节力度、加强国有垄断行业收入监督等。
  
  四、保持就业市场稳定,着力解决供求结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国家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要完成今年初确定的就业目标,尤其是解决大学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还应围绕创业、培训、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及增加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等,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09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民工荒”的发生范围已从东部沿海蔓延到了内陆地区,缺工类型也从技工扩大到了普工,部分企业劳资关系趋于紧张,“自愿失业”倾向明显;同时,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与经济结构调整还不匹配,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的转变难以适应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要求。下一阶段,应着力解决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配套政策,如,户籍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培养适应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要求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匹配问题。
  
  五、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目前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但房地产价格并未出现普遍显著的下降,正处在“量缩价滞”的僵持状态。较之于前几轮房地产调控,本轮调控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由国务院直接出台具体措施,由地方政府落实,并实行地方首长问责制,显示了中央决心。二是本次调控呈现差别化,即打击投机型、倾斜自住型、增加保障性住房。因此,刚性需求不会受影响,非全面的从紧,不会出现以前“一紧就死”的局面。此外,本次调控蕴含中央深层次考虑,就是要避免投资增长和中长期贷款增长导致的金融不稳定和经济“硬着陆”,这也突出本轮调控的核心是土地而非房价,中央和地方均不希望资产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破灭。
  
  因此,今年下半年国家房地产调控仍以执行现有政策为主,总体方向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为缓解房地产收缩政策可能对投资造成的影响,国家可通过加强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投入来解决。为缩短房地产市场观望期,国家可能督促地方政府抓紧出台调控细则,加大对囤房、囤地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供应量;同时,房地产政策也可能进行局部微调,进一步严格区分投机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对改善性住房政策可能有所松动。此外,国务院已将“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列入今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内容之一,但房产税改革牵涉面广,短期内实施可能性不大。
  
  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战略新兴产业投入
  
  
应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内需驱动、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提升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在短期难以实现本质改善,扩大内需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并应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为首要目标。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存量在国内总固定资本存量中的占比较小,加快其发展不仅对促进国外产业升级、改善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利,而且对保持投资规模平稳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因此,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是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国家应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成果转化等加大投资力度。此外,国家将在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创造公平的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不断优化投资主体结构。
  
  七、加快重点区域振兴发展,保持投资规模相对稳定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从长远看,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从短期看,是保持投资规模相对稳定的重要手段。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10余项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和扶持政策,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对扩大内需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多个区域振兴规划正在制定之中,涉及新疆、藏区、云南、成渝、京津冀、革命老区等区域,范围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下半年可能陆续出台。
  
  八、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完成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最后一年,要完成4%以上节能减排目标才能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下降20%的目标。因此,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为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我国下半年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除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外,国家将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政策重点: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支持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加强用能管理,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九、有序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把控价格调整节奏力度
  
  
有序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今年,国家已在新疆实施资源税改革试点,天然气、水资源等价格改革也在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工作已全面铺开。但考虑到资源价格改革对经济形势尤其是价格形势的影响,资源价格的调整会循序渐进,对力度和节奏会有所把控。
  
  下半年,除继续落实和完善资源税改革外,国家政策将更加侧重于深化电力改革,简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应关系和资源需求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继续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作  者:王建平    
出  处:《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单  位: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    
经济类别:经济走势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全年趋势预测 (2010-09-15)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0-09-14)
 防止宏观经济总量失衡,避免增长速度过快下滑 (2010-09-13)
 房价从,经济兴 (2010-09-10)
 当前经济形势与全年展望 (2010-09-09)
 我国经济的外部风险与对策 (2010-09-08)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