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尽快推动建设气候治理公平转型制度体系 |
| 蒋颖 2023-03-09 |
| 摘 要: |
老百姓是绿色转型的参与者、受益者。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可能带来的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兼顾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建议尽快推动建设气候治理公平转型制度体系。一是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地区提供支持和投资,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针对不同劳动者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政策协助。三是建立关注公平转型的金融制度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四是将支持公平转型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实践公平转型。 |
| 关键词: |
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公平转型,金融制度 |
|
|
|
中国正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可能带来的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兼顾社会公平公正问题。
由于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提速,已然引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及就业市场的不公平现象。因此,关乎就业、民生和社会平等的“公平转型”概念得到广泛关注,即通过倡导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与潜在受影响群体的沟通等方式来减少风险。目前,各级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尚未全面开展公平转型行动,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一是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将加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能源转型是气候治理的首要任务,而中国化石能源所在的区域较为集中,经济结构单一。在依赖化石能源开采和碳密集行业的地区及社区,将面临经济增长减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区域不平衡加剧等问题。
二是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和民众就业。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将重塑劳动力市场、就业类型和技能要求,对弱势劳动力的影响尤为显著。在一些高度依赖传统能源产业的区域,以及一些高碳行业转型失败的企业,可能会造成集中就业岗位的流失。同时,新兴绿色低碳产业产生的就业机会,往往是面向高技能人群,弱势劳动力往往存在技能瓶颈。
三是传统高碳产业缺乏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包括发电、石化、化工、钢铁等传统“棕色”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这些传统高碳产业,往往是重资产运营,完成转型升级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由于其资产负债率过高、面临的技术风险较大等原因,较难获得金融支持。
四是公平转型未得到企业的重视。部分已经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主要聚焦解决对其业务的影响,以及如何重构运营活动、战略和价值链,较少考虑对就业与失业、员工技能的冲击、对脆弱社群和民众收入和生活的影响,企业对公平转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实践公平转型的缓解措施。
政府是实现公平转型的关键推动者,建议尽快推动建设气候治理公平转型制度体系。
一是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地区提供支持和投资,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针对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开采的主产区,制定区域和地方规划并提供重点支持,包括提供额外的国家财政支持等。此外,通过一系列的复兴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吸引新的企业,使地区经济多元化,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振兴。
二是针对不同劳动者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政策协助。包括对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补偿性政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计划,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培训、再培训和创业等支持;开拓新技能培养和转型路径,助力人才进入新岗位。
三是建立关注公平转型的金融制度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转型金融主要是指对于“棕色”产业和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建议尽快出台发展转型金融的顶层设计文件,考虑公平转型的要求,明确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将支持公平转型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实践公平转型。通过制定企业公平转型相关的信息披露指南,并纳入现有的ESG政策体系,指导和促进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采取相关行动并进行信息披露,同时也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方支持企业公平转型提供明确和全面的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