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振兴县域经济以放松管制为要 |
巴曙松 2010-06-04 |
摘 要: |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基本以城市为主体展开,县域金融体系受到的关注较少。不少以城市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在特定的角度和范围内来看,实际上以牺牲县域和农村金融为代价。县域是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一个交汇点,是中国城市化下一步积极推进的一个重要载体,借鉴海外成熟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金融体系,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 |
关键词: |
县域经济,村镇银行,县域金融体系 |
|
|
有媒体指出,为推动村镇银行的筹建,银监会将放宽主发起人股权比例,允许在发达城市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总部,允许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未来村镇银行的发展机会也将有大步的提高(据昨日《中国企业报》)。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基本以城市为主体展开,县域金融体系受到的关注较少。不少以城市为主体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在特定的角度和范围内来看,实际上以牺牲县域和农村金融为代价。例如不少国有银行在股份制改革的初期都以大规模撤并县或者县以下机构为改革起步。
县域是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一个交汇点,是中国城市化下一步积极推进的一个重要载体,借鉴海外成熟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金融体系,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
目前,中国县域金融存在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金融体系格局单一、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振中国县域金融的活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纵观中国县域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目前,巨额的不良资产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资本充足率较低是农信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有银行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不良资产高于一定的比率,仅仅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已经很难化解,必须要借助外力的支持。同时,政府应对农村信用社给予长期化、制度化的优惠政策安排,对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性调控造成的农贷亏损风险以及正常涉农贷款利息给予适当补偿。
其次,要积极有效地放松金融管制。从发展历程来看,因为此前发展中出现的农基会等问题的担心,以县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县域金融体系一直受到严格管制,同时也造就了巨大的工农金融体系剪刀差。机构准入的不当限制又是诸多问题中的关键。
为此,要加快县域金融体系的构建,如果没有审批门槛和管制的大规模放松,按照传统的审批程序、路径和门槛,其改革进展距离实际需求的差距将非常巨大。要放宽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适度扩大对民间资本及外资的开放程度,吸引多渠道的资金进入县域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则要放开对县域贷款利率管制,允许县域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定信贷利率,推行县域金融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增加县域信贷市场的竞争性,灵活满足县域金融需求。
最后,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监管立法,加快县域金融监管格局的配套和整合。
从趋势看,在现有监管资源较为稀缺的条件下,要积极调动各方监管力量,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县级网络,就是监管延伸的重要依托。充分利用央行现有的县级网络以及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资源进行县域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都是可以探讨的改革思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