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华:从“三危三机”看中国城市发展 |
蒋正华 2010-03-08 |
摘 要: |
在“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发展占重要的比重。把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统一起来,通过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来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目前我国处于转折关头,研究中国的发展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有历史的深度,且顾及长远的发展。 |
关键词: |
“三危三机”,城市发展,城市经济 |
|
|
19世纪末,美国和阿根廷进入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前8位,但实际上还是二流国家。20世纪初,英国开始衰落,当时国际上认为美国和阿根廷最有潜力引导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后来美国与阿根廷的发展产生较大差异。这其中有一些偶然因素,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规律,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形势可能与20世纪初的世界局势类似。目前我国处于转折关头,研究中国的发展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有历史的深度,且顾及长远的发展。
一、陈旧体系之危 系统改革之机
现在发达国家主导的陈旧体系已维持不下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顾全了发达国家的面子,却没有真正的、约束性的、有行动的结果;而贸易保护主义短时间内一定会抬头。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短时间会有很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世界经济面临陈旧体系之危,系统改革之机。因此,要积极研究世界经济体系如何前进和发展,尽管不一定很快都能实现,但要积极地推动。如蒙代尔几次提出希望建立“亚元”,而人民币如何走向世界,我们自己更应该做深入研究。
二、外向经济之危 结构调整之机
外向经济之危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贸依存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处在上升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表明,1995年以前,全球外贸依存度在40%左右徘徊,在此后的11年内迅速提高到60%左右。”总趋势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但目前来看,中国内部市场开放不够,这是真正有待改变的根本问题。而结构调整之机在于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使内需和内部市场能健全并发展起来,同时,要建立有信用的市场,有竞争力的市场,也要能够真正形成一个全国自由流通的市场。
三、粗放发展之危 创新转型之机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这不仅仅是在国际会议上表态,而是实际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原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经济发展模式肯定不可行,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很快石油进口量到2010年将超过每年3亿吨。现在国际上石油价格约75美元左右一桶,经济复苏以后普遍认为将要上涨。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要求生产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要超过50%。从中国发展来说,内应固本强体,外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推动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管是从资源的需求、从经济结构的需求,或者是从全球的发展来看都是双赢策略。因此,应从“软件”到“硬件”增强综合竞争力;健全发展机制,逐渐从政府主导推动到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我们的内部壁垒比外面还多,所以现在要更多地对内开放,建成协调、诚信、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
四、危与机中加速推进城市发展
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是四位一体的建设原则。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四个要素:城市经济建设,培育城市的市场要素;城市社会建设,形成城市的内在素质;城市市政建设,显示城市的形象,表达城市的特色;城市文化建设,塑造城市的灵魂。城市发展具备了这四个要素,才能使一个城市成为有实力、有潜力、有魅力的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发展占重要的比重。把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统一起来,通过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来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城市和区域的发展,要符合城市发展的科学体系,各个城市要找准位置,规划从单个城市的发展到城市带到城市群再到区域的发展,要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
综合发展,突出重点。城市发展要有科学指导,突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壮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居民实际收益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十二五”规划中不要把GDP的增长速度放到突出的位置,要着眼于长期的发展。
重视国情,关注民生。中国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劳动力每年新增1000多万,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且形势尤其严峻。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并且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再过二三十年,2030年进入老龄化,到时全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人,这种态势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设施等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城乡统筹,共同富裕。中国现在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引起大家的关注。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反过来约束了经济发展,要着重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世界劳工组织对中国和欧洲国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劳动生产率是欧洲国家的40%左右;我国的劳动成本大约是西欧的30%。下一步要加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能够使资本、劳力跟政府三者在分配中进一步向劳力分配提高,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
承东启西,接南进北。中部崛起战略,有很多支持中部的政策,借这个东风,承接东部梯度转移优势,发挥资源产品通道的便利,着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等。中部地区要站好自己的位置,奏好自己的乐章。要很好地抓住契机,努力创新,并利用后发优势,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我国城市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