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组织与定价权 |
王德禄 2010-06-10 |
摘 要: |
目前,中国煤炭国内市场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市场性”已形成突出矛盾。与若干年前的有色、铁矿石产品一样,中国煤炭产业开始进入全球范围内的角逐。要扭转中国作为大宗商品最重要的消费国却不掌握定价权的局面,必须鼓励民营企业在大宗商品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出现优秀的民营大宗商品运营商,才有可能改变国外大宗商品巨头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国才有可能取得定价权。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政府也需要鼓励企业多进口,限制煤炭的大幅开采,尤其在中国煤矿矿难频发的情况下,煤炭资源的限制性开采应列入议事日程。 |
关键词: |
煤炭产业,产业组织,定价权,民营企业 |
|
|
2009年,中国煤炭产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煤炭资源“国进民退”,二是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变成煤炭净进口国。这成为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两大里程碑事件。这两大变化集中于中国煤炭市场的供给结构:一方面煤炭资源国有化,使国内市场的“计划经济”因素更加突出,体现出明显的卖方市场、多重价格;另一方面,中国煤炭成为净进口国使煤炭产业和世界接轨,中国煤炭产业成为全球煤炭产业的一部分,中国煤炭国际贸易的“市场经济”因素大大增加。目前,中国煤炭国内市场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市场性”已形成突出矛盾,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新格局中,中国煤炭产业处于十字路口。
目前,中国煤炭产业与若干年前的有色、铁矿石产品一样,开始进入全球范围内的角逐,我很担心中国煤炭会发展到与铁矿石相同的局面: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却没有定价权。从产业组织角度来观察,中国煤炭产业组织正在恶化,煤炭央企在垄断资源,国有煤炭贸易企业依靠附属于大型终端用户,在流通环节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而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在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煤炭产业已经显现出与铁矿石同样的现象:大型钢企倒铁矿石赚钱,大型电厂倒煤赚钱。
要扭转中国作为大宗商品最重要的消费国却不掌握定价权的局面,必须鼓励民营企业在大宗商品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出现优秀的民营大宗商品运营商,才有可能改变国外大宗商品巨头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国才有可能取得定价权。作为市场规模最大的大宗商品(中国煤炭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中国应该高度重视煤炭,把煤炭作为突破口寻求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权,而且从时间角度考虑,目前的时机更为有利(中国煤炭进口进程刚刚开始)。
自2003年以来,中国煤炭的出口量一直在稳步减少,但直至2008年,中国仍然为煤炭净出口国。2009年,受益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的强劲表现,中国煤炭进口量激增到1.26亿吨,净进口量达到1.03亿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煤炭进口国(事实上,2009年,全球所有大宗商品供应商的目标都聚焦于中国)。目前,中国煤炭进口量占消费量不足5%,在我看来,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中长期中国煤炭进口量将持续扩大。在我近十年的咨询服务中,见证了铜、镍、锌等有色大宗商品中国从净出口到大幅净进口的变化,而现在的煤炭产业正处于这个关键点,未来“中国元素”将成为世界煤炭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特征。
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政府也需要鼓励企业多进口,限制煤炭的大幅开采,尤其在中国煤矿矿难频发的情况下,煤炭资源的限制性开采应列入议事日程。另外,中国能源禀赋是富煤、少油、少气,这为利用国内煤炭资源发挥平抑价格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中国未来煤炭进口大幅上升的过程中,应避免价格大幅上升(防止出现严重的卖方市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