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与“机”
瞿亢  2020-05-14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恶化,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转型升级的趋势。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在抗击疫情和生产恢复方面均已走在全球前列。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环节,中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将给国际企业减轻一定压力。此次疫情进一步坚定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迈上制造强国新台阶提供了巨大机遇。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服务业企业积极探索先进服务技术应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不断增长将是必然趋势,并有望成为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 新冠疫情,经济走势,长期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进一步蔓延恶化,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但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转型升级的趋势。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日渐消散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
  
  
短期内疫情防控措施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一定冲击。本次疫情适逢春节假期,中国多地延迟企业春节后复工时间。现阶段中国根据疫情不同风险等级,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复工策略,统筹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根据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已超过90%。由于停工减产,短期内疫情防控措施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一定冲击,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复产复工全面推进,经济运行将加快回归常态。
  
  中国生产制造活动放缓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与发达经济体相比,长期以来我国拥有劳动力、土地等制造业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成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并带动亚洲制造业发展。具体来看,全球从中国进口、用于再出口的中间产品不断增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分别为11.4%和23.6%,较2000年份额占比分别增长近3倍。分地区看,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大陆供应链依赖度较高,因而疫情冲击中国制造业将对其生产活动和GDP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对全球供给侧造成冲击,或将反向制约正在复产复工的中国制造业。当前,疫情重点地区集中在欧美国家、日韩和伊朗,均在全球供应链中均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且与中国产业链联系相对紧密,主要覆盖汽车制造业、半导体、化工、纺织品、新材料等行业。以汽车制造业为例,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主要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疫情进一步蔓延将导致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短缺风险,阻碍产业复工进度,最终造成减产及价格上涨。然而另一方面,随着未来海外市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或将推动部分投资者将工厂转向中国,从而推动全球制造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链向中国转移。
  

图1:自中国大陆的中间产品进出口额占本国/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
  
  
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消费服务业造成较大冲击。与春节期间多数制造业企业停工减产、员工返乡过年不同,多数服务业企业仍照常营业。从往年来看,受春节、元宵节等传统消费旺季拉动,第一季度是全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时段,因此短期内零售消费受到遏制对服务业造成较大冲击。但随着疫情的消退,预计消费将较快反弹并回归正常增速。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疫情防控措施还将影响人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为全球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带来一定冲击。以旅游业为例,近年来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旅游消费增长显著。根据《2019年国际旅游报告》,2018年中国大陆游客在境外花费2773亿美元,占国际旅游消费总额的16%,排名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2倍左右。因此,受疫情影响导致的中国游客锐减将严重冲击全球旅游业。分地区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本地观光业高度依赖中国大陆游客。其中,中国大陆游客消费占中国香港、泰国GDP比重分别为7.6%和3.4%,位列前两名,短期内疫情或将对其GDP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对全球需求侧造成冲击,短期内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不利影响。2018年,美国和欧盟最终消费支出分别为16.9万亿美元和14.17万亿美元,二者共占全球终端需求比重近50%。当前欧美疫情仅在暴发初期,拐点尚未出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叠加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下,未来一到两个季度预计我国出口将在海外需求走弱影响之下继续疲弱,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或进一步削弱。此外,全球市场需求下滑将导致跨国企业下调盈利预期,影响未来投资计划,进而对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尽管从短期看中国也将受到全球投资大环境的影响,但从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中国吸引外资的基本面。
  
  二、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面临的机遇
  
  (一)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此次疫情敲响全球供应链安全警钟,中国制造业应借此机会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在抗击疫情和生产恢复方面均已走在全球前列。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环节,中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将给国际企业减轻一定压力。面对海外防疫物资异常紧缺的现状,中国防疫物资产能已快速恢复,部分生产企业已可兼顾国内外市场,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产能支持和物资供应,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此次疫情进一步坚定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迈上制造强国新台阶提供了巨大机遇。
  
  一是加快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短期来看,制造业可增加对产业链短板的研发投资,重点攻克产业链中配置在海外且替代性弱的关键环节,培育更多中国本土的行业领军企业。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从全球加工装配基地向研发设计、先进制造基地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是加强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受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中国跨国企业同样面临供应链断链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可主动参与国际各领域的供应链重组以及分散风险的讨论与规划。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寻求资源优化配置,以提升产业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从政府角度,中国作为“一带一路”25个沿线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区、跨境产业集聚区、自由贸易区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建立基于当地市场的供应链体系,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三是加强国际国内协调合作。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应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在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互通、认可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供应链顺畅运行面临的痛点,推动建立有利于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四是继续推动对外开放,提高引进外资积极性。尽管当前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协作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政府可继续将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船舶、飞机、汽车等行业开放政策,同时支持外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机遇
  
  
中国服务业应把握疫情下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依靠市场规模优势和现代科技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当前,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正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时代迈进。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服务业企业积极探索先进服务技术应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例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办公与会议”,共享用工、电商助农等新型服务模式层出不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不断增长将是必然趋势,并有望成为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的重要契机。基于我国服务经济时代到来伴随数字化步伐这一重大背景,数字化可从以下维度进一步赋能服务经济,成为其新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数字化赋能服务业技术应用创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易、交付、物流等商务环节的应用推广。支持大数据技术在商务领域深入应用,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商务数据,实现从用户洞察到商品研发业务流程协同创新。利用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自我迭代,在后续产品和服务方面加速业务创新。利用5G技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不断优化消费路径、打破场景限制、提高服务水平。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在服务业的应用还将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拉动相关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是数字化赋能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服务业企业应加快布局海外线上市场,开发跨境电商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对原有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变革创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自身发展赋能。作为拉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新引擎,政府相应部门应大力支持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尤其在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三大模式创新方面,全面提升国际贸易功能和对外开放水平。

作  者:瞿亢    
出  处:《中国金融》
单  位:中国银行伦敦分行    
经济类别:经济走势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之策 (2020-05-14)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 (2020-05-06)
 2020中国经济稳启动的三大特征 (2020-04-20)
 中国能否率先走出疫情困境? (2020-04-17)
 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 (2020-04-16)
 疫情下中国经济增长策略 (2020-04-16)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