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如何传导美国经济衰退? |
姚枝仲,李众敏 2008-08-14 |
摘 要: |
本文认为,国际贸易是传导美国经济衰退重要渠道:一个原因是由于美国进口下降会导致一些出口国的GDP下降,出口国的收入下降会进一步引起这些出口国的进口下降,进一步的传导会放大美国进口下降对世界贸易总额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净出口的变化低估了国际贸易对GDP的影响。从中国经济来看,尽管外需下降对总需求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国内自发的消费和投资仍然在快速上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总需求的迅速萎缩。中国防止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
关键词: |
国际贸易,美国经济,GDP,贸易渠道 |
|
|
一、国际贸易仍然是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重要渠道
时下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讨论中,贸易渠道虽然总是被提起,但是国际贸易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作用却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甚至有人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这一角度认为世界经济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开始与美国经济“脱钩”。
事实上,美国依然是世界贸易中最主要的市场,国际贸易仍然在传导美国经济衰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美国的进口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例高达15.4%。这一比例虽然从2000年以来有逐渐下降之势,但是比美国1991年和1995年两次经济滑坡时的比例都要高,并且高于从1948年至1983年期间任何一个年度的比例。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甚至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赖于美国市场的。
当然,要判断美国经济衰退是否通过国际贸易向世界各国传导,还需要仔细考察国际贸易传导经济衰退的两个链条:即美国经济衰退是否引起了美国进口的大幅度减少,以及美国进口减少是否显著引起了他国GDP增长率的下降。
从1948年至2006年期间美国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看,美国的历次经济衰退均伴随着进口增长率的显著下降。如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同时其进口增长率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国际贸易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第一个链条是存在的,并且非常显著。
那么,美国的经济衰退是否会引起他国GDP的下降呢?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还是以2001年美国的经济衰退为例,这是美国最近的一次经济衰退。考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IFS中有不变价GDP数据的国家、并且同时在联合国的COM-TRADE数据库中是美国进口来源地的国家或地区。符合这一条件的样本国家或地区有130个。在这130个样本中,有74个国家或地区在2001年GDP增长率和向美国的出口增长率同时下降了。这些国家包括英、法、德、意等主要欧盟国家,也包括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主要东盟国家。这74个国家涵盖了世界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平均GDP增长率在2001年下降了约3.1个百分点。而且,总体来看,向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下降得越多,其GDP增长率也下降得越快。这就意味着,美国经济衰退在导致其进口下降的同时,也确实会导致出口国的GDP增长率下降。
由于美国进口下降会导致一些出口国的GDP下降,出口国的收入下降会进一步引起这些出口国的进口下降,进一步的传导会放大美国进口下降对世界贸易总额的影响。比如,2001年,美国进口减少了801亿美元,但世界各国的进口总额减少了2420亿美元,世界进口总额的下降幅度是美国进口下降幅度的3倍多。这种状况也会放大美国经济衰退通过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净出口的变化低估了国际贸易对GDP的影响
国际贸易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净出口的变化往往不是GDP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从GDP的构成来看,净出口似乎是连通国际贸易和GDP的唯一桥梁。
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往往较小,GDP增长率的波动更多地依赖于消费和投资的波动,尤其是投资的波动,而很少源于净出口的波动。即使是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其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消费和投资才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较小,即使其大幅度波动也只会对GDP波动产生较小的影响。如果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较大,则可能存在较大的外部不平衡。这时候,宏观经济分析的重点会侧重于这种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引发的问题,而不是净出口波动本身。
另外,尽管净出口往往是GDP构成中波动最大的成分,但是,净出口往往与GDP反向波动。比如,1978年至2006年期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的变差(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4、0.7、7.3。这说明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最稳定,投资次之,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则极不稳定,其波动幅度远远超过消费和投资。同时,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长贡献波动与GDP增长率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76和-0.38。这说明消费、投资的波动与GDP的波动是同方向,但是净出口则是反向波动的。即当净出口的增长贡献提高时,GDP增长率反而下降了,而当净出口的增长贡献下降时,GDP增长率反而上升了。净出口与GDP之间的反向波动关系会进一步削弱对国际贸易影响GDP波动的认识。实际上,仅仅从净出口的角度来看的话,会大大低估国际贸易对GDP的影响。
贸易理论很清楚地指出国际贸易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率,这是国际贸易对GDP的长期影响,这种长期影响不是净出口的变化所能反映出来的。当然,这里并不打算讨论这种长期影响,而只关心国际贸易对GDP短期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外需的变化对GDP波动或者对总需求的影响。然而,即使从需求方面来考察,净出口的波动也不能涵盖国际贸易对GDP波动的影响。因为出口或者外需的变化,会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变化,净出口的波动低估了国际贸易对总需求的影响。要分析外需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需要考察外需变动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综合影响。
三、出口变化对CDP的综合影响
出口的减少不仅通过净出口的减少直接降低GDP,而且还会通过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来进一步影响GDP。对于中国来说,出口对GDP的影响包括四个机制:
第一,在中国的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因此,出口的减少会直接导致加工贸易进口减少。根据中国2007年的贸易数据,在1美元的出口中,大约有0.5美元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而在1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中,需要进口0.6美元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平均来看,1美元的出口减少,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减少0.3美元,从而净出口减少0.7美元。由于净出口的变动幅度低于出口的变动幅度,加上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较小,因此如果只考虑这一机制的话,出口变动对GDP的影响就会非常小。但是,这一机制大大低估了出口对GDP的影响。出口还会通过其他机制来影响GDP。
第二,出口的减少会降低投资需求。在宏观波动分析中,常常用就业的变动来解释产量的变动,而用于生产当期产出的资本被假定在短期内不变。但是,资本存量不变并不意味着投资不变。投资需求一般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资本成本之比。出口减少会降低企业的出口收入和利润,因此会降低资本的边际收益。如果资本成本没有发生变化,则出口减少必然降低投资需求。实际上,用于生产当期产出的资本存量也并不是不变的,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总会根据产量来设定一个合意的资本存量。资本存量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企业不会根据产量的变动立刻实现合意资本存量,但是,一定会进行适当的投资安排来向合意资本存量方向调整。调整速度决定了投资需求的变化程度。根据中国的数据,综合估计合意资本存量和资本调整速度之后,可以发现,1单位的出口收入变动,会引起大约1单位的当期投资变动。
第三,出口收入变化和投资支出所产生的收入变化会引起消费的变化。一般认为,消费总是取决于收入的。当居民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当然,持久收入和临时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持久收入的消费倾向接近于1,而临时收入的消费倾向接近于0。当居民收入发生变动时,他可能将其一部分当作持久收入的变动,一部分当作临时收入的变动。因而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反映了居民对收入变动性质的判断。消费倾向越接近1,居民更多地认为收入变动是持久性的,消费倾向越接近0,居民更多地认为收入变动是临时性的。同时,消费变动会进一步引起收入的变动,并引起无限次的循环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乘数作用。根据估计,中国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为0.4,即1单位的收入变动,会引起0.4单位的消费变动。这一数据说明中国居民将当前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变动当作临时收入变动。
第四,投资和消费支出中总有一部分是用于购买国外产品的。因此,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会引起进口的减少。一般认为,进口也是随着收入变动的,收入增加时,进口会增加,收入降低时,进口也会减少。消费对收入的乘数作用也会引起进口的乘数作用。总体来看,非加工贸易的进口倾向大约为0.2,即1单位的收入变动会引起0.2单位的进口变动。
总结以上四个机制,可以发现,出口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会引起投资增长率下降0.6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率下降1.7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下降0.6个百分点。
出口对GDP的影响还会随着出口依存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一般而言,1个单位的出口变动,引起GDP变动会超过1个单位。因此,对于对出口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不管其净出口占GDP的比例有多大,外需的变动都会主导GDP的变动。
可见,外需变动对于GDP的综合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国际贸易在传导美国经济衰退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四、如何通过贸易变化来判断总需求的变化
2008年1季度,中国出口总额按美元计价比上年同期增长21.4%,按人民币实际价值的出口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按照前面的估计,这会引起GDP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但事实上,1季度中国的GDP增长率仍然高达10.6%,仅比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这种现象是否说明出口对GDP的影响没有前面分析的那么严重呢?
其实不然。GDP仍然高速增长不是因为出口下降的影响太小,而是因为国内自主的消费和投资在扩张。出口变动虽然会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变动,但这部分消费和投资变动是与出口有关的那部分消费和投资。实际上,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消费和投资是与出口没有太多关系的,是国内自发的消费和投资。这部分消费和投资的变动也会引起GDP的变动。因此,要考察GDP的实际变化情况,除了要看出口的影响之外,还需要看国内自发消费和投资变动的影响。
进口的变化则可以综合反映出口引致的需求变动和国内自发消费投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变动。因为不管是出口引致的消费和投资支出,还是国内自发的消费和投资支出,都会有一部分用于购买进口品,因而都会引起进口变动。前面的分析指出,出口下降时,进口也会跟着下降。出口增长率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应该下降12个百分点,但实际上,进口增长率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2008年1季度,中国进口总额按美元名义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增长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即使按照人民币实际价值计算,进口增长率也上升了1个百分点。即使扣除汇率变动这种价格因素所引起的进口变动,收入因素所引起的进口增长率也仅有轻微下降。进口增长率没有大幅度下降,正是国内自发的消费和投资增长的结果。从数据上看,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反映了国内自发需求还是很旺盛的。
从1季度的情况来看,尽管外需下降对总需求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国内自发的消费和投资仍然在快速上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总需求的迅速萎缩。中国防止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