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含金·提质: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底色
陈彦宇,郑小碧  2024-10-29
摘 要: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注重创新,培育新动能,更要通过“增绿”“含金”“提质”的方式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底色,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因地制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上重要论断为新质生产力赋予了生态属性,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对于今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新时代,随着对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中一般规律的了解不断加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深入人心。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一种超越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契合高质量发展标准的生产能力,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上,实现从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向低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及集约型增长的跃迁。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注重创新,培育新动能,更要通过“增绿”“含金”“提质”的方式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底色,实现绿色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增加含“绿”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绿色文化,这是构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基石。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唤醒人们主动践行降碳减污等环保行为的意识和决心。这不仅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资源浪费、选择环保产品等具体行动,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观念,即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路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加快培育绿色消费场景,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含“绿”量提升的关键举措。这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清洁能源应用,以及建设新型储能设施和综合能源服务系统等。通过培育和发展这些绿色消费场景,不仅能够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还能够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消费模式的转变,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提高含“金”量。通过创新制度构建,推行一种更富兼容与包容特性的激励机制,旨在增进个人间、组织间的和谐共进,有效削减内耗,由此激发的绿色生产力将极大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利用。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但是不能指望自由市场下先进生产力自然而然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一个好的制度的核心在于引导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革新与提升,积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转型,同时全面协调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扩张以及未来产业培育。另一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根基及科研实力来推进。唯有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与取舍,才能在实践中取得真正的成效与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提升含“质”量。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来驱动产业创新,尤其聚焦那些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和前沿的高端技术,来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动力源泉以及产业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提供坚实的支撑,并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具体而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重塑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与灵活性,进而形成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则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还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如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开辟了新的空间。这些新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打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滞碍,通过实现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打破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资源可持续不相容不共生的困境。
  

作  者:陈彦宇    郑小碧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单  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类别:公共管理
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相关文章
 支持企业担当科技攻关主角 (2024-10-28)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2024-10-28)
 以系统观念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2024-10-27)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内在统一 (2024-10-27)
 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27)
 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意义 (2024-10-27)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