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经济运行分析及下半年走势 |
2006-08-15 |
摘 要: |
今年上半年,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增加值、社会消费总额与价格水平、进出口情况等各方面来考察,我国各地区经济运行形势良好,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开始显现,地区之间开始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
关键词: |
生产总值,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社会消费 |
|
|
上半年,四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格局是: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先,并继续在14%高位上提升,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增速第四。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分别提高0.9、1.0、0.4和1.2个百分点。全国有24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快于上年同期。内蒙古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长18.2%,其余进入前10的省份依次是江苏15.4%、山东15.3%、天津和广东均14.4%、浙江14.1%、河南13.9%、广西13.6%、河北13.5%和四川13.3%。
从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看,上半年,四个地区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顺序发生变化,第三产业上升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作用次于第三产业尚属首次。四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分别为53.37%、49.46%、50.85%和61.73%,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6.94%、6.03%、6.46%和8.77%。
2006年上半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西部、东北和中部三个地区生产增长逐季加快。上半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工业生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0.99%、17.43%、20.54%和20.5%,西部地区增速明显加快,并处于领先地位。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回升0.94和0.7个百分点,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回落1.23和0.19个百分点。全国20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或等于)全国17.7%的速度,其中前10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20%以上,内蒙古以29.9%速度继续保持榜首地位,其后依次是山东25.4%、四川24.1%、广西22.8%、河南22.5%、江苏22.4%、江西21.9%、湖北21.4%、青海20.8%、湖南20.5%。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7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幅下降。
上半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实现利润增长分别为40.09%、18.04%、37.66%和25.31%,西部地区利润增长明显快于其它三个地区。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东北地区利润增幅略有降低,分别为0.2和1.95个百分点,而中部和东部地区增幅提高较大,分别上升了21.18和10.01个百分点。全国有27个省份的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增长,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份利润增长较快。其中有12个省份的利润增长高于全国28.0%的发展水平,依次是河南71.48%、贵州70.89%、江西69.59%、新疆64.01%、青海63.61%、山东47.84%、广西45.68%、天津44.83%、陕西41.99%、四川32.73%、内蒙古29.87%和江苏28.0%。
上半年,各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加快,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比重提高。上半年,四个地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4.4%、42.13%、41.47%和25.93%,东北和中部地区增速高达40%以上。与上年同期相比,四个地区投资增长幅度分别上升5.54、3.66、6.92和4.07个百分点。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占地区合计比重分别提高0.43、0.57和1.3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全国有29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15%以上,有16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31.3%的速度,其中前12个省份的投资增长速度在38%以上,吉林以55.6%速度跃居第一,其后依次是安徽54.1%、河南48.8%、河北44.4%、内蒙古43.5%、青海42.3%、福建41.5%、陕西39.7%、辽宁39.5%、湖北39.4%、四川38.8%和广西38.2%。
从四个地区角度,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特点是:上半年各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普遍加快,尤其是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强劲态势,并且占全国地区合计投资的份额在不断提高。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大政方针下,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各方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如河南上半年时间实际引进的外资总额几乎是上年同期引资5.06亿美元的一倍,接近于两年前全年10.07亿美元的引资总额。吉林上半年,非国有投资同比增长60.3%,占全省投资总额的比重提高到68.8%。全省实际利用外资8.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倍;引进外省资金136.51亿元,同比增长62.1%。这种投资冲动在中部地区也加倍体现,部分产业,如铜的冶炼加工能力扩张规模超过50%。地方政府难以抑制投资冲动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中央层面上已经屡次收紧土地政策,但要防止地方执行尺度相对宽松,存在着边征边报、先征后报等违规现象。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上半年,西部开发区、东北地区、中部崛起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四个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分别增长14.19%、13.93%、14.94%和14.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2.94%、12.29%、14.27%和14.26%,东、中部地区消费增长同步发展,并占地区合计比重分别提高0.04和0.11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在12%以上,扣除价格因素,31个省份消费实际增长在10%以上,其中有25个省份的实际消费增长超过全国12.4%的实际增长水平。西藏消费增长16.7%,跃居首位;前10省份消费增长在14%以上,依次有江苏15.32%、山东15.31%、江西14.96%、福建14.83%、河南14.73%、广东14.46%、湖南14.44%、安徽14.26%和广西14.14%。
上半年,全国各省、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有19个省份的居民消费指数高于或等于101.3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中部地区2个、东部地区6个),其中有4个省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较多,在2%以上,分别是山西和重庆及西藏均2.2%、云南2.0%。
2006年上半年,多数地区出口增幅回落,进口增幅提高。从三大地带角度看,东、西部地区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中部地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从四个地区角度看,西部和东部地区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东北地区基本同步增长,中部地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
上半年,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5.45%、13.46%、19.39%和23.91%,西部地区增速继续第一。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东部地区增幅分别提高7.96和0.92个百分点,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0.05和0.38个百分点,东北和中部地区增幅分别回落12.15和6.67个百分点,其比重分别降低0.33和0.1个百分点。全国除山西外的30个省份均实现进出口贸易增长,其中有17个省份高(或等)于全国23.4%的增长速度,前12个省份增速超过25%,依次是四川39.2%、黑龙江36.9%、内蒙古32.8%、宁夏32.4%、新疆31.8%、重庆30.1%、北京30.0%、安徽29.2%、江西28.0%、湖北26.1%、浙江26.0%和天津25.6%。东部地区的9个进出口贸易大省(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北京、天津和辽宁)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1.44%,其中广东比重继续回升,比重提高0.27个百分点。
上半年,西部和东部地区出口增长保持较快增长。这是优化贸易结构、不断转变增长方式的体现。作为我国外贸出口基地的东部地区,“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限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迅速增长。上半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892.2亿美元,增长28.2%,占广东省外贸出口总值的68%,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品有交叉,下同)443.5亿美元,增长28.5%,占广东省外贸出口总值的33.8%。西部地区今年出口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主要原因:一是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规模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如新疆1-5月,外商投资企业在新疆注册达到29家,投资总额33601万美元,分别增长了20.8%和57.7%。四川1-6月有进出口业绩的机电企业1299家,今年新增247家,其中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到30家。二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由弱小逐渐成长。如四川省占出口总额的38%的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上半年出口分别达10.53亿美元和3.8亿美元,同比增长均超过30.8%的全省平均水平。又如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已成为宁夏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出口总额的33%以上,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商品占全区出口商品的比重达到15%以上,产品品种扩大到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光机一体化等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分别出口4042万美元和13661万美元,分别增长32.5%和19.48%,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说明西部内陆地区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与可喜的变化。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宏观院地区经济监测课题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