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保安全是核电发展前提 |
| 赵成昆 2023-06-07 |
| 摘 要: |
如今,世界主要核电大国正积极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进一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我国核电布局不均衡,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核电厂址较为稀缺,而且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低于当前10%的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确保安全是核电积极有序高效发展的前提。我国已颁布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但放射性废物管理、核事故赔偿及核电管理等涉及核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尽快完善。 |
| 关键词: |
核工业,核能项目,公众接受度,核安全 |
|
|
|
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运机组422台,总装机容量超过3.78亿千瓦,分布于世界32个国家或地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57台,分布于18个国家和地区,总装机容量达5958万千瓦。
国际上主要核工业大国中,美国有92个可运行的反应堆,总装机容量9471.8万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约为20%。法国有56个可运行的核反应堆,分布在沿海及内陆,核电发电量占70%左右。俄罗斯有37台可运行的反应堆,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核电发电量占比约为20%。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关停了所有反应堆,近年来受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经监管部门批准已重新启动10余台反应堆,另有多台反应堆正在进行重启审批。
经过70余年的发展,美国在核能领域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和强大的核科学与技术研发能力。但在三里岛核事故后,美国大量铀矿关闭,产能逐步萎缩,铀转化、核电建造能力均明显下降。近年来,美国重新恢复对核能发展的重视,《重塑美国核能竞争优势》报告将推动核燃料循环前端产业发展列为首要任务,实施国内铀储备,扩大核燃料供应,重视微堆研发,推动核能综合利用加快发展。
法国2022年出台“2030投资计划”,其中包括到2030年实现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示范和核电大规模制氢计划。俄罗斯拥有健全的核领域法律法规和明确的发展政策,以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为代表的俄罗斯核工业体系提供从铀资源开发到核废料处理的核电全生命周期服务,近年来在东欧、东亚以及中东国家先后启动了多个海外市场项目,并推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核反应堆开发。日本原子能机构于2021年恢复小型高温气冷堆的运行,2022年与三菱重工宣布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示范性的制氢项目。同时,日本十分重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领域的发展。日本原子能机构、三菱重工和三菱快堆系统公司正在与美国泰拉能源公司合作开发钠冷快堆。
从国际核电发展看,历次核事故的发生让各国更加深刻认识到核安全的重要性。如今,世界主要核电大国正积极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进一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我国核电布局不均衡,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核电厂址较为稀缺,而且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低于当前10%的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核电规模发展,天然铀的需求量及乏燃料、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将持续增加。按照2035年在运压水堆规模达到1.5亿千瓦预测,年天然铀需求量将达到3万吨,乏燃料年产生量约0.3万吨。另外,一座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运行60年,需天然铀约1万吨,1.5亿核电装机全寿命周期需天然铀约150万吨。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天然铀的保障能力是实现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拥有相对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基础研究能力也不断加强,并自主研发了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受限于整体工业水平及相关的专业基础能力,当前我国核电仍有部分关键设备、材料等还存在短板和弱项。此外,作为“热堆快堆聚变堆”技术发展路线的关键环节,快堆可以大幅度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高放废物,对提高核电的经济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核能大国在发展快堆方面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基础研究、设施开发到示范工程,加大研发力度,并力争控制技术制高点。我国已开展钠冷快堆示范工程建设,正在研究更先进的一体化快堆核能系统,但离商业化规模应用仍有较大差距,在反应堆堆芯设计、干法后处理技术,以及金属燃料元件制造等方面需加大研发力度。除钠冷快堆以外,国内多家单位开展铅(铋)冷快堆研究,有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形成合力,提高研发效率。
由于核能项目开发周期长,存在部分核电厂址的保护成本增加、厂址开发跨行政区域协调困难等问题。相关配套核设施选址及开发利用邻避效应突出,部分项目由于沟通不足、处理不当等原因被迫停建。应通过有效沟通和科普宣传,处理好利益相关方的关切,提高公众对核能的可接受度。
确保安全是核电积极有序高效发展的前提。我国已颁布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但放射性废物管理、核事故赔偿及核电管理等涉及核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尽快完善。需要重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明确、严格管理、纵深防御、独立监管、安全保障”的安全工作原则。核电从业单位要始终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重要工作,把核安全文化理念、价值观落实到规划、科研、设计、经营各个环节,保障我国核电安全可持续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