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千亿县”要达6个,湖北县域经济如何破局? |
| 刘茜 2022-02-20 |
| 摘 要: |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近年来,全国多个省份均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夯实“基本盘”的重要抓手。2月17日,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占湖北省比重达到6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25个、过千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6个;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县零突破。 |
| 关键词: |
县域经济,经济基本单元,产业扶持 |
|
|
|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近年来,全国多个省份均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夯实“基本盘”的重要抓手。
2月17日,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占湖北省比重达到6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25个、过千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6个;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县零突破。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的发展都是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2020年12月,湖北省描绘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力图在国家战略中承担更多责任,建成全国重要增长极。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均表示,湖北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
湖北省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两年,湖北春节后的第一会都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抬高全域发展“底板”的重要举措。
一、湖北必须跑起来了
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其实湖北一直认识得很清楚。去年4月,湖北选派62名干部奔赴上海和浙江,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其中,绝大部分干部来自市、县。
为何选择浙江?赛迪《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指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8%的GDP。其中,浙江占据18席,仅次于江苏的25席。在“塔尖”的38个“千亿县”中,浙江也占了9席。
县域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浙江经济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4,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共同富裕三大核心目标之一的缩小城乡差距取得实质性成效。
对比之下,湖北仅7地入围百强县,排名最靠前的仙桃也在70名开外。去年,仙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0亿元,浙江排名第一的慈溪同期GDP达到2379.17亿元。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河南、安徽等地的发展,也让湖北感觉到了危机。河南同样7地入围百强县,但是已有5地进入70强,进步最快的河南济源市三年排名跃升35位,由93位上升至58位。
安徽的进步速度也相当快,从2016年到2020年,安徽实现了零的突破,3地入选全国百强县。安徽肥西县位列百强县第57位,去年GDP达到1018.7亿元,成为安徽首个“千亿县”。
去年4月,在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上,湖北省委主要领导现场发出三问--浙江为什么强?河南为什么超?安徽为什么快?正视差距,随后,湖北出台一系列重磅文件,就县域经济发展给出大力度政策支持。
如今,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湖北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2.55万亿元提高到3.65万亿元,年均增长7%,占全省GDP比重要由58.7%提高到60%以上。展望2035年,湖北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成为湖北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避免内卷竞争
去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达到50012.94亿元,首次闯入“5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
从微观来看,武汉GDP达到1.77万亿元,经济首位度已达到35%。湖北欲打造的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襄阳、宜昌的GDP均突破5000亿元,分别达到5309亿元和5022亿元,填补了湖北市州GDP五千亿级的空白。而三者GDP合计超过2.77万亿元,占全省的55%。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在城市化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劳动力、资金等资源会持续被地市城区吸引而离开当地,个别县市成为人口流出地,产业集聚效用也被削弱。
江浙等地利用改革开放的先机得到了发展机会,城市周边的县域层面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形成了较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产业链集群,比如永康的五金、义乌的小商品等。那么,已经呈人口流出态势的湖北县域,如何解决这一困境?
邹薇认为,目前湖北的布局是以城市群的方式促进发展,强调大城市与其周围的卫星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协调效应。“以前讲协调时,总以为是中小城市、县域经济的一厢情愿,实际上,现在已经向两方都有需要的方向转变”。
根据湖北“十四五”规划,“一主引领”既要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其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与周边相邻的黄石、鄂州、孝感、仙桃等8个城市组成的武汉城市圈,去年GDP超过3万亿元,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两翼驱动”中的“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城市群,去年GDP分别接近9000亿元和突破1.1万亿元。
《规划》中为湖北县域发展构筑的转型路径就是,发挥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融入“襄十随神” 、“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构建市域引领、县域支撑、优势互补、融通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未来的竞争不是本省内卷的竞争。”邹薇表示,浙江已经形成一县一品的主打产业,而且各个产业之间相互互补,这种优质的产业集聚和纵向分工避免了县域短兵相接的竞争和产能过剩。湖北最终要探索构建融资在城市、投资在县域,研发在城市、制造在县域,头部在城市、配套在县域的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引导县域对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打好特色牌和优势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