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乌克兰经济的影响
何卫  2010-01-22
摘 要: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使乌克兰金融体系陷入严重的困境,而且对其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严重冲击。乌克兰之所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其金融体系不完善和进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化。同时,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也加剧了乌克兰经济的恶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引发的问题,乌克兰政府采取了向国际货币基金救援、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设立稳定基金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乌克兰经济,金融体系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乌克兰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对乌克兰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1、金融体系陷入严重的困境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乌克兰金融市场资金严重流失,金融体系遭遇巨大压力。2008年10月初,乌克兰第六大银行--工业投资银行因无法满足储户的取款需求而面临倒闭。虽然乌克兰央行对其提供了高达10亿美元的贷款支持,但收效甚微。同月8日,央行被迫对工业投资银行实施临时接管。
  
  工业投资银行在乌克兰有900个分支机构、几百万储户,它的遭遇加剧了乌克兰企业和民众对金融危机的恐惧心理,使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目前,向央行请求贷款援助的银行已有25家。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国170家银行中,约30%将面临倒闭的困境。
  
  2、银行贷款利率上升
  
  
金融体系遇到的困境使银行提供的资金减少,贷款利率上升,进而使国内房市和车市遭受沉重打击。建筑业在繁荣时期有150万就业者。2008年,8万名建筑工人失业。此外,由于50%的住房信贷和消费信贷是以美元计算的。因此,格里夫纳的贬值使60%的贷款无法偿还,从而使银行陷入更加不利的困境。
  
  3、格里夫纳对美元等可兑换货币的汇率大幅贬值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投资者、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纷纷用格里夫纳换取美元和其他可兑换货币,从而使格里夫纳的币值大幅度下降。为稳定外汇市场,乌克兰央行不断抛售美元进行干预。10~11月,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共抛售了60多亿美元,但仍无力回天。一些乌克兰学者认为,由于投资者、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对乌克兰经济前景缺乏信心,格里夫纳的币值将进一步下跌,央行难以用37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支撑汇率。
  
  4、股市大跌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乌克兰股市萎靡不振,许多种股票因股价大幅度下跌而暂停交易。一些国际媒体认为,2008年乌克兰股市的表现是全球股市中最差的,市值跌幅达76%。
  
  5、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由于格里夫纳大幅度贬值,食品和其他一些基本消费品的价格上涨。2008年1~8月,食品价格上涨了21.8%,涨幅为欧盟国家的6倍。央行预测,2008年乌克兰通货膨胀率将超过25%。
  
  6、实体经济大幅下滑
  
  
最近几年,乌克兰经济增长较快。但在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7.3%下降到3.6%。
  
  2008年10月,乌克兰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0%,其中冶金业下降36%,钢铁产量下降近50%。对外贸易形势也不尽如人意,1~10月,乌克兰对外商品贸易逆差为140亿美元,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为104亿美元,而且逆差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在实体经济中,建筑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住宅销售价格和销量急剧下降。2008年10月,基辅市及周边卫星城的二手住房价格比9月份下降5~7%。
  
  2012年,乌克兰将与波兰联合主办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然而,由于银行不再向开发商提供贷款,许多建设工程(包括旅馆和体育场所)已经冻结。
  
  7、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金融危机不仅打击了乌克兰金融体系,拖累了实体经济,而且还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人数增多,社会治安进一步恶化。许多人因担心商业银行倒闭而把大量现金存放家中。一些犯罪分子趁机入室盗窃或抢劫。由于社会治安不断恶化,居民纷纷购买自卫装备,非法购买枪支的行为呈增加趋势。金融危机以来,乌克兰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批评政府应对危机不力。
  
  二、乌克兰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
  
  
乌克兰经济之所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
  
  1、乌克兰出口收入来源单一
  
  
钢铁是乌克兰的主要出口商品,约占其出口总额的40%。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钢材需求大幅萎缩,钢材价格一路走低,乌克兰钢铁业因此惨遭重创。由于钢铁企业产品库存骤增,东部地区的钢铁业中心正面临产量过剩的问题。目前全国半数大型炼钢炉已停产,钢铁企业正考虑将其余高炉也停产。
  
  2、能源依赖进口
  
  
乌克兰自己无法满足本国的能源需求,只能依赖进口。2005年以来,俄罗斯供应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已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至179.5美元。进口天然气价格的飙升加大了生产成本,进而加剧了企业的亏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高于180美元的天然气价格会给乌克兰大部分工业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不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钢铁和化工企业将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同时,由于外汇储备减少,乌克兰不得不大量减少石油进口。2008年1~9月,乌克兰石油进口量减少了510万吨,缩减了37.8%。
  
  3、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乌克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市场体系。但这一体系规模小,功能不全,效率低下,政府的监管也不到位。因此,在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乌克兰的金融体系是弱不禁风的。
  
  4、政局动荡削弱了乌克兰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橙色革命"以来,乌克兰政坛上形成了尤先科、季莫申科和亚努科维奇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他们掌控了乌克兰政坛上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源,但无一人占据绝对优势。三人在乌克兰政局的跌宕起伏中都有过短暂合作,也曾互为政敌。他们在不同时期出于不同利益的分分合合导致了近年来乌克兰政坛的纷呈乱象。2007年9月30日乌克兰提前举行第5届议会选举后,2008年议会再次出现危机。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尤先科总统与季莫申科总理之间再次产生分歧。季莫申科指控尤先科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从事腐败活动,并要求总统立即辞职,而尤先科则认为季莫申科领导的政府缺乏解决危机的能力。
  
  三、乌克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第一,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求援,从而成为继匈牙利、塞尔维亚与冰岛之后,第四个向其求援的国家。为了帮助稳定乌克兰的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向乌克兰提供贷款。2008年10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经理多米尼克宣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与乌克兰达成意向性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拟向乌克兰提供为期24个月的110亿特别提款权(约合165亿美元)备用贷款,以支持乌克兰政府的反危机计划,帮助其稳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和金融系统。此外,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也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第二,裁减公务员,压缩行政开支。乌克兰已经解除了17名总统顾问职务,并规定今后总统聘请的顾问不再领取工资,也不列为国家公务员。此外,总统办公厅、国家安全与防务委员会、国家事务管理局、国家战略研究所都大幅裁员。外交部和财政部削减了约9%的职位,并严格控制电话、交通和差旅费支出。此次国家机关裁员的主要对象是已过退休年龄的公务员。此外,从2008年11月1日起将行政开支削减20%,但工资、退休金和社会福利不受影响。
  
  第三,10月13日,央行决定未来半年内禁止储户提前提取定期存款,同时禁止银行扩大贷款规模。为消除居民恐慌情绪,央行向总统提出建议,用央行利润设立国家金融稳定基金,并提高大额储户的担保金额,从以前的5万格里夫纳提高到20万格里夫纳。
  
  第四,向银行机构注资,以保证其拥有足够的流动性。
  
  第五,设立总额为2亿美元的稳定基金,以帮助银行业、钢铁工业和化工行业渡过难关。
  
  第六,建立一项政府基金,用于购买该国国内银行的股份,同时规定银行停止分红,以保证资本金充足。
  
  四、前景预测
  
  
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已调低乌克兰的信用等级。这对乌克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如果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乌克兰受到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9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下降到2.5%。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乌克兰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恶化,各政党之间的争斗也将更加激烈。

作  者:何卫    
出  处:中国社科院网站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经济类别:国别经济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相关文章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不可信,美国经济不乐观 (2010-01-21)
 全球经济危机中的法国银行 (2010-01-05)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影响与启示 (2009-12-31)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发展特点 (2009-12-29)
 外交政策:俄罗斯经济衰败,金砖国家名不副实 (2009-12-29)
 金融危机中的欧元区货币政策 (2009-12-28)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